APP下载

强化中医学生中药教育的必要性※

2018-02-09韩光磊朋汤义李立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中医师中药房药学

韩光磊 朋汤义 李立华 晋 霞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安徽 合肥 230038)

中医与中药本应紧密相连,唇齿相依。根据本人多年医院药学工作中与医师及医学生的接触了解,中医师及医学生对中药知识普遍缺乏,对药性不熟悉,不能辨识中药,不熟知不同炮制品功效差异——“医不识药”。学中医的不懂中药,不会用中药,这与培养合格中医人才,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医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目标有很大差距[1]。不识药的医师其医疗水平必然受其狭窄的药学知识的束缚与限制,从而不利于其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最终,医不识药的现象将影响人民的健康事业发展。希望国家以及各中医教育机构对临床专业中药综合知识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予以加强。

1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

中医与中药的关系十分紧密,就像鸟之双翼,共生共存。中医中药理论体系也是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并不存在中医理论与中药理论的割裂,中药理论本身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割裂了中药谈中医,缺失了中医的重要内容、治疗手段与方法;割裂了中医谈中药,中药的性质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成无源之水,无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的动物、植物、矿物等也不能称之为中药。

个别人所说的“废中医,存中药”更是无稽之谈,外行人的闲聊。

2 中药对临床治疗作用非常重要

中医师临床治疗疾病的手段有其多样性,但中药药物治疗是中医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即使利用中药治疗相对较少的针灸、推拿科室,中药治疗依然是重要治疗手段。中药与临床治疗效果紧密相关,人体的阴阳失衡纠正、扶正祛邪离不开中药的功效发挥。中药就是中医师手中用于除去病魔的利剑。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时刻战斗在与各种各样病魔斗争一线的临床中医师,欲成为一名良医,只有把中药这柄剑磨砺的锋利无比——熟知其外在性状特征、内在寒热温凉、归经功效与主治,准确把握其个体的差异,才能达到用药精准,药到病除。中药炮制与中医临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的作用以及中医处方用药疗效有不同的影响[2]。因此中医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中药知识。

3 目前临床中医师中药知识的不足

3.1 院校中药知识理论教育不足 我国中医师的培养从师承教育转变为院校教育。院校教育中临床专业多数院校仅开设中药学这门课,仅少数院校开设药用植物学这门中药基础课。中药综合知识的教育不足,严重缺乏实践,导致中医学生中药知识严重欠缺,对中药基本知识不了解、中药饮片外在性状不熟悉、理解掌握药性更不准确,不能把握其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意义。古代中医中药是不分家的,医生即药师,药师即医生,如李时珍以旷世巨著《本草纲目》闻名,其本人就是一名中医师[3]。

3.2 医院中药知识培训的不足 中医专业学生从学校先天带来的中药知识的不足,在进入医院实习、工作时,并不能得到足够的中药知识培训和上级医师的中药知识指导。医院对医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以临床知识为主,基本不涉及中药知识。医师很少到药房或药学别的部门进行中药知识的学习培训。即使是医院内的学习讲座,也未曾见邀请中药方面的专家进行中药知识讲解。至于其它的学习中药知识的途径与方式就更少。因此中医师中药知识的不足在医院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补充。

3.3 中药在(中)医院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治疗效果讲,运用中药是中医师的主要治疗手段,与疗效紧密相连。中药房是全院门诊与住院病人使用中药的来源处,中药疗效的药物保障部门,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智囊,其药品的质量与调剂的质量关系着全院中药治疗效果;医术无论多高,药不灵,效亦不彰。中药房是用药安全性最后一道重要屏障,能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科学开出处方,是医疗安全,医学及药学科研的重要阵地;中药的地位关系着医院的长远发展,本应受到医院及中医师高度关注。

3.4 中药实践教育的不足 医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对中药知识实习安排时间多数较短,多安排1~2周,并不能获得所需要的足够中药知识,仅仅走马观花,了解皮毛。其实中药实习能获得的知识内容丰富:可以让医师熟悉中药调配的整个过程,医师可以知道他们所开处方是首先经过药师对其安全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的。可以知道哪些药需要特殊处理的,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具体如何处理,为何需要特殊处理?对中药饮片的形状、质地、气味、颜色等的学习,从而可以知道中药饮片具体是什么形状、什么味道、什么质地等等外在特征。通过这些感性认识可以和书本知识建立联系,能加深其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能主治等药性的内在理解,从而提高其临床遣药的精度,用药剂量的精准。可以学习一定的中药采收、加工、养护、储存、保管等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对中药质量的把握,尽量减少药品质量因素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可以学习了解炮制方法及掌握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差异,以便于在临床应用中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恰当的炮制品增强治疗效果,减低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3]。可以通过药房中的处方学习了解别的医师尤其名医的理、法、方、药的思路及特点,为己所用。可以通过学习中药处方点评知识及内容,避免自己在工作中犯下的类似瑕疵与错误,减少医患纠纷、医疗事故发生的隐患及概率。以及其它与中药相关的临床中药知识在药学部基本可以获得。对于医学生最直接的益处能把书本中的中药名称与实物饮片对应起来,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对于药物信息的理解与掌握更生动、形象、深刻、丰富,便于理解与记忆,对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考取有益。获取如上所列部分知识安排1~2周显然不够,因此应延长中药实习期,个人认为应延长至1~2个月为宜,并且改革现有多数医院中药房的实习实践模式,以“干杂活”转变为“边理论边实践的学习”为主。

因此建议所有中医临床专业开设药用植物学这门课,以增强对中药来源及性状的感性认识,增强中药的基础知识;建议中医药类大学在临床专业学生理论学习课程中安排一定的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的中药专业综合知识,在实习安排中增加对中药房实习的重视,延长中药房实习时间;建议医院加强对在职医师的中药知识培训,安排医师到中药房轮转学习或其它形式的培训。通过以上从医学生到医师,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加强学习,必将能改变提高中医师的的中药素养,改变“医不识药”的现状,最终必将能提高中医师的医疗水平,增进人民的卫生事业。

(本文编辑:张文娟 本文校对:韩燕全 收稿日期:2018-08-10)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组方用药注重 “天人合一”“审辨燮和”,采用调气血、护脾胃、平升降、衡出入的治疗方法。三联药组法的大致思想是创造一种新的处方模式,实现“祛邪—扶正”以致中和正安的治疗目的。用孙光荣教授自己的话说就是“上静—中和—下畅”,而这种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层次的思维过程。“三联药组”,乃是在药对的基础上,根据中药相须、相使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第三味药物,形成三味中药的“角药”形式,但是在三味中药中,又有所偏重,如黄芪、人参补气,共同配伍丹参活血,实现益气活血的功效作用。

——徐江雁、杨建宇摘编自《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

猜你喜欢

中医师中药房药学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虚拟中药房”破中医药服务瓶颈
高社光主任中医师治未病思想浅述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瘿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