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者仁心,用科学的态度关爱患者
——走进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2018-02-08张迎新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短波屈光眼科

文/张迎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眼健康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在人们从看得见的简单需求向看得清晰、看得舒适转变的过程中,眼科医院也承担起了提升视觉质量,进一步提升全民眼健康的神圣使命。

浙江省人民医院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之一,在浙江医疗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期《观“视”界》栏目,我们将通过浙江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赵海岚的详细讲解,进一步了解这所在浙江省杭州市名列前茅的医院眼科中心的发展。

浙江省人民医院成立于1984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隶属于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学科建设齐全、医疗设备先进、专业技术雄厚,以“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享誉省内外。目前有朝晖、望江山两个院区,占地面积251亩,在职职工3065人,高级职称559人,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级重点学科群、省级一流学科以及省级重点学科等。实际开放床位2685张,年门急诊人次、出院病人、手术台次分别超过208万、8.96万和5.79万。

其中,眼科作为医院的重点扶植科室,拥有18位高级职称的专家,配备眼底病、白内障、泪器病、屈光视光、角膜病、青光眼等各临床眼科亚专业。开展针对眼前节疾病、眼后段疾病以及外眼疾病等多种现代眼科显微手术,对眼科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担负着全省防盲指导、国家“视中”省级培训基地的重任以及科研、教学和临床医生规范化培训任务。主要治疗各种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眼眶骨折和眼眶肿瘤、斜弱视、屈光不正以及泪道疾病等所有眼科范围的各类疾病。近3年眼科已成功申报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省科技厅、省自然基金在内的十余个课题,并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得浙江省各类医药卫生科技奖多项。

成立长三角城市群眼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助力“健康中国”“健康浙江”

2018年1月7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医院眼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浙江峰会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成功举办,院领导牵头联合省内百余家医院成立了“长三角城市群眼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长三角城市群眼科联盟的建立和浙江区域的启动贯彻了国务院2016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及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其中明确提出的推进长三角区域的医疗合作机制、落实医改的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区域医联体的建设要求,响应了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眼科专科联盟的启动作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一项重要新举措,通过以各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的眼科专科联盟对提高区域眼科诊疗水平,实现联盟内医疗质量同质化,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更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的理念提供了基础。

除此之外,为有效缓解城乡卫生资源不均衡这一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浙江省人民医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号召,全面托管了海宁市中心医院、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天台县人民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努力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2017年底,浙江省人民医院加入“人工智能医学联合实验室”,同时联合4家托管医联体医院和数家紧密合作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腾讯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研究示范基地”,开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诊疗方面的研究,全面打通了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据赵海岚主任介绍,眼科中心团队每周末都会轮流安排医生团队下基层,为城乡居民提供专业眼部筛查工作,将爱眼、护眼科普知识带到基层,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在城乡无法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患者建立了绿色通道,也进一步推动了“健康浙江”目标的实现。

专业完善屈光中心建设,用科学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视觉服务

赵海岚主任在眼科临床及科研方面已有十余年,具有多年主刀飞秒及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手术经验,作为屈光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屈光中心成立的历史。

1995年9月,屈光中心正式诞生,成为当时省内最早开展近视激光治疗的医疗单位,从最早的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RK)到后来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已为2万余例患者解决了戴镜带来的美观及不舒适问题。

为了给更多患者带去更优质专业的服务,屈光中心在设备升级方面作出考量,于2013年,选择了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军方飞行员专用的“Intralase iFS飞秒激光”,精准快速的临床神话堪称业内翘楚,而多种瓣形和边切角的设计又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手术的安全性,并减少了术后干眼症的发生。设备及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后,屈光中心成功完成了逾1500例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手术,这也标志着“全激光时代”全盛时期的到来。

浙江省人民医院屈光中心更是在飞秒激光手术方面不断加强专家团队建设及技术交流,成功开展了针对无法进行飞秒激光制瓣,甚至无法进行激光治疗的过薄角膜或高度近视眼患者的手术,如Trans-PRK、眼内晶体植入、人工晶体置换手术等。2015年3月12日,成功完成了第一例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手术,在后续,又接连完成了近十例此项手术,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视光中心

但事实上,并非每一位近视眼患者都适合于做飞秒激光或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加之大部分近视患者对于这类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可能会产生的症状表示担忧,面对这一问题,赵海岚主任为我们作了专业讲解,她表示,首先,在做相关方面手术之前,必须经过眼科医生的全面检查做好评估,确认具备可做相关手术的6个条件,以确保安全:1. 本人有摘镜的需要,对手术过程和疗效有充分的认识,飞秒激光尤其适合于“恐刀”的近视患者;2. 年龄一般在18周岁以上;3. 近2年近视度数相对稳定,每年度数发展不超过50度;4. 中央角膜厚度一般在450μm以上,术后角膜床的厚度须大于250μm;5. 近视度数一般在1200度以下,远视低于800度,散光低于600度;6. 无特殊眼部疾患及全身疾病,如白内障、严重青光眼、眼睛急性炎症、圆锥角膜、糖尿病、免疫性疾病以及疤痕体质等。其次,患者的担忧在所难免,但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手术安全性能只能向更好方向发展。

2018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屈光中心将迎来23岁生日,多年来,屈光中心团队成员几经变更,但坚守这个岗位的每位医师都坚守一份医者仁心,用科学的态度关爱患者,不断改进技术,为每一位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2018年,也是浙江省人民医院视光中心正式成立的第10年,依托于整个眼科中心的专业团队实力,视光中心10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辐射浙北地区,现目前在团队建设上,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0人,其中眼视光医生25人,护士25人。准分子手术医生共4人,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视光中心团队成员共10人,均接受过眼视光专业系统教育培训,具备扎实的眼科临床基础和精湛的视光理论知识。据统计,2017年眼科中心年门诊量达7万多,年手术量约2400例,年营业额达3500多万元,其中配镜业务占300万左右,准分子手术年营业额近300万,角膜塑形镜年验配量达300多副,视光中心年营业额占整个眼科中心年营业额的17%。

坚持科学论证的态度,专注滤光镜对视觉质量作用的专业研究

据相关研究数据调查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小学生近视率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为83.28%,其中64%~90%的为电脑使用者、71.3%的为干眼患者、23%的学龄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症状,视疲劳人群超过6000万。由此可见,近视防控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减缓青少年近视进展、改善青少年及视频终端操作者的视疲劳症状、提升优质的视觉质量势在必行。但当前对于防蓝光等功能性镜片的争议长期存在,对此,赵海岚主任结合自生在浙江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十余年的工作经验,经过科学实验研究,最终分别在国际眼科杂志及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发表了《短波过滤片在延缓青少年近视及缓解视疲劳进展》《视频终端防护镜缓解视频终端操作者视疲劳的作用》两篇论文,对防蓝光镜片所产生的效果,用实验研究作了论证。

由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延缓近视的几种方法皆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作了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赵主任及团队成员通过实验组配戴短波光伤害防护镜与对照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一年时间的对比,探讨了短波光伤害防护镜对青少年近视的延缓以及视疲劳的缓解是否有积极作用,从而验证优化入眼环境光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新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及视疲劳缓解方法,这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尚属空白。

《短波过滤片在延缓青少年近视及缓解视疲劳进展》一文中,最终表明短波光防护镜(蓝、紫光滤过镜)通过优化入眼环境光的作用,提高中低频率对比敏感度,较普通框架眼镜有着更好的视网膜成像质量,且由于短波光防护镜筛除了自然光中较刺眼的短波光成分,使视觉柔和、舒适,同时能够提高双眼调节功能等,可能对缓解视疲劳有较好作用。通过配戴短波光防护镜一年时间的观察,它较普通非球面光学镜片在屈光力的进展及眼轴长度并无显著优势,可能需更长时间及更大样本量的观察。

另外,目前对于青少年视疲劳的防治大部分还限于局部点用抗疲劳眼药水。而短波光伤害防护镜以优化入眼光线为机制,滤除环境中的有害光成分和无效光成分,控制光敏感刺激,提高视觉舒适度和清晰度,对于缓解人眼视疲劳有着积极作用。同时,研究表明,黄光通过刺激视路外侧膝状体的大细胞系统,增加其活性,提高双眼稳定性,运动敏感性、辐辏、调节和阅读能力等大细胞功能,最终提高阅读表现,这对于长期处于阅读状态的青少年而言,无疑减轻了他们的视觉压力和疲劳感。

在此项研究基础上,赵主任及团队成员后续又做了短波光防护镜对缓解视频终端综合症患者(指每天6个小时以上长期注视电脑显示屏后出现的以视觉症状为主的一系列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为视疲劳和眼表干燥,其他还有畏光、充血、眼痛,流泪等,眼部以外的症状有头痛、颈肩背酸痛等)的作用研究,鉴于近十几年来,由于电脑视频的大量应用,视频终端综合症发病率节节上升,多发于长期工作于VDT前的工作人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并给本就承担巨大压力的现代人加重了职业倦怠感这一研究背景。

研究中,抽取26~45岁长期在VDT前工作、主诉双眼沉重、疲劳、干涩不适等视疲劳症状的工作人员配戴视频终端防护镜(采用基片吸收型设计,特别针对视频操作人员,包括基片和镀膜层,能将380nm以下紫外线全部吸收,并再吸收400~500nm高能量蓝光,同时对500~780nm的可见光保持在90%以上的透过率,确保明、暗环境下视物清晰)3个月,与对照组配戴普通非球面眼镜对比,从CS函数、双眼视功能、泪膜破裂时间、视疲劳症状缓解程度等方面进行对比,最终在《视频终端防护镜缓解视频终端操作者视疲劳的作用》一文中,总结出视频终端防护镜(蓝、紫光滤过镜)能提高中低频率CS,较普通框架眼镜有着更好的视网膜成像质量,且由于视频终端防护镜筛除了视频终端光线中较刺眼的短波光成分,使视觉柔和、舒适,同时能够提高双眼视功能,提高配戴者瞬目率。视频终端防护镜对减缓长期视频操作者的视疲劳有显著效果,而在实验组配戴过程中未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也指出,长期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则需更长时间及更大样本量的观察。

屈光中心团队

在论文观点交流过程中,三井化学(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医疗保健•功能材料销售部销售经理王闯及上海康耐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负责人沈莲凤及大区经理荆傲锁就镜片在研发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与赵主任进行了探讨,三井化学推出的UV+420cutTM吸收紫外线和高能量短波蓝光,阻挡有害光,透过有益光,避免反射光危害,达到缓解视疲劳的效果得到了赵主任的肯定。与此同时,三井化学还介绍了NeocontrastTM波段阻挡的新技术,能够在不降低整体光线透过率的同时,选择性地阻挡585nm附近的黄光来改善视野的色觉平衡,阻挡眩光提升视觉对比度,交流过程中,赵主任对该新技术的研发表示肯定,同时认为这一技术能够更好地为白内障术后畏光人群提供更好的佩戴体验。现目前,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的UV++镜片正是采用了三井化学的UV+420cutTM新技术,AG智能防眩光则是采用了三井化学NeocontrastTM技术。

医者仁心,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团队成员在为大众提供专业、健康、优质视觉服务方面,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承担着为全民眼健康服务的重要使命。❏

视光中心角膜塑形镜验配区

猜你喜欢

短波屈光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浅谈模块化短波电台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2kW短波发射机开关电源的维护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短波发射机维护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