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孟子

2018-02-08姜元刚

火花 2018年2期
关键词:甬道静谧孟子

姜元刚

穿过护驾山北麓,沿着唐王湖一路西行,在一片森森的桧柏林中,掩映着一处青黛色的建筑,这便是我们要寻的去处——孟庙了。

雨后的邹鲁大地,越发澄澈明净,空气中浸润着清新而甜美的味道。

这是农历七月的清晨。我拿了一把青灰色的雨伞,寻访孟子去。

孟庙,正肃穆在蒙蒙的水气当中。青绿的苍苔,朱红的院墙,层叠的殿宇,高挑的檐角,低垂的云霭,都仿佛沉浸在一幅参差起伏的立体中国画里;蓊郁的树木间,不时掠过一只只斜飞的苍鹭,传来一阵阵“啾啾”“嘎嘎”的鸣叫……

真是一幅活的写意,动的水墨,巧夺天工的工笔!

我轻轻抬起脚,准备走进这幅画,细细地欣赏她,慢慢地品味她。

穿过庙外长长的、宽阔的石板路,迈过高高的、光滑的石阶,我走进了孟庙的正门——棂星门。

一进进错落有致的院落,由南向北伸展开去,中间一条笔直的、宽约两米、用青灰色方砖铺砌的甬道,依次穿过亚圣庙坊、泰山气象门、承圣门、天震井和两侧如林的桧柏、侧柏,直至孟庙的中心——亚圣殿。两旁又各有两处院落,经甬道前后相连。

甬道左右,那一株株历经近千年光阴的桧柏、侧柏,树皮斑驳,树枝如虬,或肚腹偃卧,两人也不能环抱;或斜倚苍天,直插云霄;或盛壮如处子,绿叶婆娑,生机盎然;或光秃如老翁,发丝褪尽,只剩下一座树的雕像;有的如鹰隼欲飞,有的正侧耳倾听……

甬道的青砖间,满布黄绿错杂的苔藓,偶尔露出细小的十字花科的一种植物,紧紧贴靠着地面,开出米黄的花骨朵,映衬得这清晨的孟庙越加静谧。

静谧,像春水一般的静谧,尽管走过三三两两的红男绿女,飘过几声鸟儿高亢的鸣叫。

院外的城市,车流滚滚,商贾如云,繁华而热闹,但那是别一个世界。它,不属于孟子。

这里,只有这一方五进的院落,才属于孟子,才是他的心灵栖处、魂魄所在。“七篇贻矩”,留给了国人何其珍贵的文化瑰宝;“道阐尼山”,是赋予这位先哲的最无上的精神嘉奖。

邹鲁,这片礼仪之邦,巍然矗立着孔孟两座令人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厚重博大、包容万物的土地。这片土地上,哪一处殿宇不闪现着“天下大同”的光芒?哪一通碑刻不诉说着“心系苍生”的梦想?哪一株树木不见证着“继往开来”的守望?哪一声鸟鸣里不流淌着“仁者爱人”的咏唱?

置身于斯,我仿佛走进了两千多年前的那段历史,站在了战国时期七雄争霸、风云变幻的土地……

车轮粼粼,马声萧萧。孟子和他的学生匆匆奔波在邾、齐、滕、魏、鲁、薛等诸国之间,他在忙些什么?

还是让我们走进当年的那些画面,去看一看吧:

魏都大梁。梁惠王问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齐国雪宫。齐宣王问:“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回答:“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滕地。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在《尽心·下》中,孟子进一步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用他深邃的目光,俯瞰着脚下这片土地,给我们描画出一幅多么美妙的人间胜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孟子对战国诸侯的宣言,对执政者深切的期望,更是对后人发出的治国平天下的千古绝唱。

但孟子注定是孤独的。

正像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的诗句:“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这是因为夫子的身影远远超越了时代,圣贤的绝唱也由于曲高而和寡。

孟子依然在奔走呼吁。瘦削的身躯,丝毫不能减慢他前行的步伐;黝黑的面庞,越加显出他欲“救民于水火”的坚毅;斑白的发髻,始终难以消磨掉他对人生理想的孜孜追求……

时光流转,逝者如斯。

千年以降,黄钟大吕的巨音终归响遏行云,四海景仰;孔孟仁义的大道方赫赫荡荡,愈走愈宽阔。

此刻,巍峨的亚圣殿前,二十三个印度尼西亚华裔正恭敬地手捧祭文,向孟子献祭。

亚圣殿内,走过了两千年漫长时光的孟子,须髯似雪,目光如炬,他的心在和我们一起跳动吗?他在思考些什么?似乎,他还有什么话要说?

这时,茫茫的天际,廖阔的林间,划过一只只苍鹭的身影,就像飘逸在空中的一行行语句,飘飞在林间的一页页篇章。

我不由想起北宋张载的话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游人多起来了。

一群群人簇拥着走进孟庙,在一处处地方驻足,观赏,选景,拍照,他们指指点点,向导游问这问那。有老人、孩子、壮年,也有一对对相依相偎、流连忘返的青年情侣。

从他们的谈论中,我听出今天是七夕。

猜你喜欢

甬道静谧孟子
悠然神往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抗拒
《静谧》
磨刀不误砍柴工
静谧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静谧姿态
贪官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