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湖北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升级

2018-02-07湖北省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8年2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职能行政

●湖北省编办

党的十九大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湖北省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推动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升级。

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机构编制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机构编制部门承担着创新体制机制、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机构编制工作。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为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机构编制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体现党的意志。机构编制部门要主动在体制机制和执政资源配置上做好服务保障,通过深入推进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调整机构设置和优化职能配置,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政组织机构履职能力,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环节,从制度上保障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增强群众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机构编制部门推进的改革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要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入手,充分调度和统筹使用执政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发力。机构编制工作对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和促进力。机构编制部门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准机构编制工作发力点,以新的思路和办法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激发供给端潜力,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和保障。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开辟机构编制工作的新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构编制工作的重心、内容和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改革创新应该成为机构编制部门工作的主旋律、主基调。机构编制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当好改革的先锋,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体制性矛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用创新的思维找到既管住机构编制总量又高效运用资源的可持续办法,努力使机构编制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找准工作发力点

近年来,湖北省机构编制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机构改革、促进职能转变、优化组织结构、理顺部门关系、控制机构编制膨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2013年以来,湖北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幅度达48%,审批时限不断压缩;“红顶中介”专项检查扎实开展,中介服务顽疾得到治理。事中事后监管逐步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普遍推行。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实体大厅、网上大厅和自助终端相结合的审批服务模式逐步推广。省、市、县、乡四级权责清单体系基本建立。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推进,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增添了发展动能。

(二)机构改革持续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工商质监管理体制、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的调整工作落实到位。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文化等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深入推进,一些地方还探索建立以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为载体,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体系管检测”的管理模式。各级政府职能配置更趋合理,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机构运行更加顺畅。

(三)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公益服务资源不断调整优化。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启动,科技、文化、新闻出版等领域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迈出关键步伐;公益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公益属性不断强化。

(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不断深化,试点镇管理权限逐步扩大,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新型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不同层级政府的执法关系逐步理顺,执法队伍进一步整合,执法重心不断下沉,城管、文化、商务等领域综合执法进展明显。制定出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人员编制标准,探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试点编制备案制管理。探索建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新模式。完成省市县三级纪委派驻机构改革。县级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基本到位。

(五)严控总量创新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贯彻落实中央严控机构编制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机构编制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省行政编制控制在中央核定的总量内,事业编制总量连续多年负增长,实现了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目标。同时,加强统筹调配和创新挖潜,优化编制结构,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网络信息安全、纪检巡视等领域工作力量。

当前,湖北省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对体制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机构编制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任务依然繁重,事中事后监管相对薄弱;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有待加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行业体制改革不配套,公益服务供给质量效率不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小差距;严控机构编制与保障改革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予以解决,力争在改革上有新突破,在管理上有新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统筹谋划,以实际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联系实际学习理解运用,进一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紧扣持续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这个主题,突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法制化建设三大主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更加注重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谋划。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整体谋划。要立足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做好改革的总体谋划。在横向上,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政群机构新格局。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统筹考虑和规范各类机构设置,明确各类机构的功能定位、规格体系和运行关系,推动形成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机构设置新格局。继续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探索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推动机构职能的精简整合。在纵向上,紧紧围绕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要求,自上而下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权责,赋予市县乡政府更多自主权,将适宜由基层管理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权力下沉,构建简约精干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确保基层政府有效作为。根据不同层级政府职责重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二)更加注重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着眼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深化“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互联网+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解决手续繁杂、证明繁多等顽疾,强化部门间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大程度提高为民服务便利化水平。要着眼补短板、增供给、促创新,抓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使事业单位聚焦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眼食品安全、环境治理、教育医疗、扶贫攻坚等社会热点,加大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断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更加注重职能体系的精细化管理。职能是行政体制的重要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这表明机构改革不仅涉及横向部门之间的调整整合,还将向纵深发展,深入到部门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创新职能管理方式,切实推进职能优化重组和流程再造。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手段,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细化部门职责内容,探索将部门权责清单作为定职能、定机构和定编制的重要依据,根据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实行常态化管理。要逐步实施职能精细化管理,优化职能履行的流程和环节,着力解决权力运行过程中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对每一项职能明确相应责任,实现职责有机统一。

(四)更加注重机构编制资源的绿色配置。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刚性需求与严格控制态势并存。机构编制部门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既加强管理,守住底线,又满足事业发展需要。要严控总量,加强对人员编制总量及其变动趋势的研究,探索保持政府适度规模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又要盘活存量,在严控总量、限制增量的前提下,处理好“堵”与“疏”、“瘦身”与“健身”、“管住”与“管好”的关系,统筹考虑机构调整与编制资源配备,以职能任务为导向,用改革的思路盘活资源。探索建立“减上补下”的机制,加强基层和一线人员力量。建立评估、考核、奖励等机构编制绩效管理制度,不断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

(五)更加注重机构编制法治化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编制就是法律。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本质特点和发展方向。机构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行政体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要将法治思维、法治理念与机构编制工作紧密结合,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不断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制度建设,严格在法治框架内推进工作。建立完善机构组织法律法规体系,研究推动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的法定化,保证各部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能。加强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协同配合机制和违纪违规举报受理体系,及时查处和纠正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职能行政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行政学人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职能与功能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