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2-07倪梦楠曹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河北省供给农药

倪梦楠,曹溢

(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050000)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需求侧改革而言的,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则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而提出来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是需求侧改革的主要方面,是总量问题;供给侧改革主要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方面,是结构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善农业供给体系的结构,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2.1 农产品结构失衡,出现高库存

现阶段来看,我国农业发展总体趋势向好,粮食总量增长较快,农民收入又登上新台阶,但在发展向好的同时,又面临着粮食库存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多年以来,农产品总量不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持续增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在,我国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仍然有缺口,也就是,我国一年生产的粮食总产量满足不了人们的总需求,那么就必须依靠进口来填补需求缺口,不同种类的农产品供需情况各不相同,而我们每年的进口量都大于缺口的所需量,对于一些供大于求的农产品就要送入仓库,部分农产品就出现相对过剩状态,比如我国的玉米就出现了高库存。这样长时间下来,国内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进口数量不断增加,库存的总量也持续增加,就会呈现出“三量齐增”的现象。

2.2 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质量安全性欠缺

所谓“有效供给”,就是在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上,要与社会的总体需求、消费者的需求相契合。在农产品市场上,产品数量足够多,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有些产品人们的需求量出现不增反减的现象。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原本的农产品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结构,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多样性,高级化,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供需结构失衡,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更高要求凸显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欠缺。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的来说稳中向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也时有发生,质量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县、镇、农村种植农作物,蔬菜,水果尚达不到绿色无公害标准,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水产品高污染,安全水平较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2.3 农产品的高成本,竞争力下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断上涨,以此为依托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也就相应提高。小规模的经营格局使农业经营成本变得非常之高;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雇佣农业人工的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成本高;农村土地流转租赁价格高等等因素。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国内农产品的价格越高则会抑制需求,相比之下国外农产品价格便宜便会有大量的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我国自身的产品难以销售,使得我国农产品竞争力逐渐削弱。

3 河北省农业供给发展的现状

3.1 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据河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公布显示,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至2009年全省耕地9842.03万亩,比第一次土地调查时(1996年10月31日,下同)的10345.68万亩减少503.65万亩,年均减少38.74万亩。河北人均耕地面积1.4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2—2014年河北省耕地面积呈现出逐年减少、人均耕地少的趋势。在高原、盆地地区土壤本身较为贫瘠,土地质量不佳,耕地产量低,在广阔的平原土地上,大量的、不规范的使用化肥现象普遍存在,长期施加化肥,化学成分会在土壤里累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土壤生产能力减弱。工业污染,城市的废水垃圾同样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3.2 农村小规模经营过于分散

长期以来,河北省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经营方式,农村土地是按人头分配,各人种各人的,土地的分散碎化,使得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在我省还有部分的高原和山地,耕地面积小,更加分散,这就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无法推行大型机械化生产,再加之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程序不规范,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低

河北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但在数量的增加背后,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安全性较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低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农药的使用。农产品生产者不规范的使用农药,使粮食蔬菜中有大量农药残留,而且在农村市场中依然存在着高毒农药,政府对于各类农作物的投入品掌握不全面,难以监管。二是农村生产者文化水平较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在相对偏僻的农村,大多数农民文化较低,生产农产品部分靠经验传说,安全意识很淡薄,加上对政府宣传的无公害产品认识不足,很多乡镇农村并没有按照无公害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三是政府对于非法生产、销售、使用有毒有害农产品投入品,有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大,有关惩治损害农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4 河北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4.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

土地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农业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政府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此,河北省农业厅印发了实施方案,制定了流转合同、流转委托书等示范文本。从省农业厅获悉,截至2016年11月初,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490.7万亩,流转率29.6%,较2015年底增长1.9个百分点,较2010年增长近21个百分点。至此,全省近三成耕地面积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相关部门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鼓励农户通过互换、连耕连种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

4.2 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注重农业生态保护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就要从保护修复耕地开始,对于耕地污染严重的地区实行退耕轮作,让土地有喘息的机会,增加有机肥,继续推进秸秆还田。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大力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率,保护耕地质量。2016河北省正式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当中指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农业生态循环工程”建设。

4.3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推进科技进步,利用科学技术来代替农药的使用,科研人员要积极向农户来传授讲解病虫防治等实际技术,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加大农药不规范使用监管力度,扩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注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河北省农业部门公布《2014年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河北省将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5 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河北省保证农业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河北省供给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河北省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