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系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对比分析

2018-02-06李静

绿色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系阿姆斯特丹杭州

李静

摘要:以阿姆斯特丹和杭州为例,对这两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的水系,包括运河、江、湖等对整个城市的规划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城在城市规划中受到各自水系影响的不同之处,最后得出了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水系;城市空间形态;影响;阿姆斯特丹;杭州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4-0040-04

1 引言

自古以来水系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对城市规划及其空间形态的划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阿姆斯特丹运河体系中被称为运河带的4条主要的同心半环形运河构成了阿姆斯特丹城市形态主要骨架;此外,还有些辐射状的运河使这些主要运河相互联通。杭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自古以来水系对杭州城市形态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2基于运河发展的阿姆斯特丹城市历史变迁

阿姆斯特丹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中世纪的城市、16世纪的扩张、17世纪的扩张和19世纪的扩张。

2.1 中世纪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时的渔村。最早的证据表明,早在公元1200年,人类居住在阿姆斯特爾沿岸,阿姆斯特尔河容易发生频繁的洪水,随着城市的发展,村民们曾在阿姆斯特尔(Amstel)上建筑水坝,阿姆斯特丹就得名于此。原来的名“Amstelre dam”,意指“阿姆斯特尔水坝”(图1、2)。到15世纪,城市扩大了2倍,出现了新的护城河,运河开凿于1425年( Kloreniersburgwal Geldersekade运河)和1428年的Singel运河。可以看出在这个早期阶段,这些运河大多是平行的,以同心模式的一个开端(图3)。

2.2

16世纪的扩张

16世纪,荷兰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取得独立,极大地促进了荷兰城市的发展。同时由于人口激增,城市的商家们需要出海的通道。此外,已被迫因为空间的限制以及城墙外的木匠和其他工人阶级呼吁保护。阿姆斯特丹西部地区的发展被纳入到全市第一次扩张的墙壁。但到1554年,著名的运河环(grachtengordel)尚未形成(图4)。

在16世纪末期,这些压力导致城市的第一次重大扩张。1585年,奥兰治·威廉控制阿姆斯特丹时,下令各地市建立一个新的防御墙。这道墙在1593年完成,纳入西部边缘的镇。因此,城市扩大到415英亩(图5)。

2.3

17世纪的扩张

到了17世纪,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城市扩张满足不了城市的继续发展。17世纪的扩张包括3个主要的运河建设( Herengracht、Keizersgracht、Prinsengracht)和镇的一部分。运河Singel成为新的城市边界。随着运河的建成,阿姆斯特丹在一个半世纪内增长到原始大小的4倍。他们还创建了足够的空间,以适应今后几年城市的扩张。

2.3.1 1613年扩张(西扩)

到161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非常成功,商家要求更多的仓储.船泊位和广袤的土地。富商想要的生活离城市的中心较远,因此城市向西扩展。至此,阿姆斯特丹开始获得其半网形的形式(图6)。

2.3.2 1663扩张(东扩)

扩张的早期部分,是纳入城市的3个主要人造群岛Kattenburg,Wittenburg和()ostenburg。这个时期的扩张可能过于雄心勃勃,城市很快就全面完成,运河环已完成,同时,阿姆斯特丹半圆形的城市形态已经形成(图7)。

2.4

19世纪的扩张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的人口增长显著,19世纪的扩张计划遵循的现有道路和沟渠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私人开发商、城市管理员更全面的计划。1848年城市的城墙被拆毁,阿姆斯特丹进一步扩大领域,老城区的中心不是原封不动,运河使该中心更容易填写,街道被拓宽,许多老房子被拆毁.但市中心大致保持完整。19世纪末,阿姆斯特丹一莱茵运河和北海运河的挖掘,使得阿姆斯特丹有了直接连接阿姆斯特丹港和大海的通道。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阿姆斯特丹运河的开发是伴随着城市规划一起发展起来的,从而有了今天所看到的同心半圆形的城市形态。20世纪以后,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发展基本是按照这个同心半网形的形态发展起来的,这个同心半网形城市形态主要是由构成阿姆斯特丹运河环的1条主要运河所形成,即Singel、Herengracht、Keizersgracht、Prinsengracht(图8)。

3基于水系发展的杭州城市历史变迁

杭州地处江南地区.自古以来的发展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整个城市的兴起及发展与钱塘江、西湖、京杭大运河息息相关,以水系为基础.将杭州变迁的历史轨迹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和形成大致分为6个时期。

3.1秦汉时期

早在2000多年前,秦朝开始设立钱唐县。那时的钱唐县只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县,东部与大海相通,县湾内泥沙沉积,到汉代逐渐形成浅滩,低洼处常年积水形成湖泊,成为现西湖的前身。

先秦时期,在江南地区开凿了不少人造水道。到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发展江南地区、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曾经三次在原始水道和人造水道的基础上,开凿、连通了多条水道,从而形成了后世江南运河的雏形。

3.2 隋唐时期

隋朝开凿了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成为大运河南端的终点。至此,随着大运河、江南运河、钱塘江三者的沟通,杭州城的兴起与发展从之前的以钱塘江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运河与钱塘江一起主导。但由于在当时钱塘江两岸的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合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导逐渐向大运河转移,城市建设以运河为依托,直接奠定了南北延伸的城市空间形态(图9)。

到唐朝时期,兴修水利,随着西湖的疏浚、以及钱缪三次对杭州城的扩展,最终致使整个杭州城形态呈现为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从而打破传统的四方形的都城格局。

3.3 五代 两宋时期

五代时期,大运河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几段,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自己辖区内运河段的水利和航运功能,但整条大运河所带来的整体效益不如以往;到了吴越国时期,江南运河对外的交通作用基本消失,这样一来浙东运河对外交通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宋时期,经过对大运河不断的整治、疏浚,大运河实现南北贯通,以汴京(今开封)为中心,向南北呈放射状分布,北达琢郡(今北京)、南至杭州。总之,五代、北宋两朝,运河、西湖、钱塘江这三大水系共同影响着杭州城的发展(图10)。到了南宋时期,杭州城的水网体系已基本形成,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共同构建了杭州城南北向发展的骨架。

3.4 元明清时期

元代至明清时期,杭州城仍延续以往的空间形态,大运河与杭城内各水道的相互贯通,使得西湖与西湖周边诸山对杭州城市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3.5 民国时期

明国时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古城墙、城门被拆除、古桥推倒等等,改变了千年来形成的杭州古城与西湖山水的轮廓线,同时也打破了西湖景区与城区的界线。

3.6

1949年以来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城市发展整体比较缓慢,杭州城的历史街区和老城区保持着明清以来的传统格局。1990年后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大大拓展了城市空间,杭州城市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西湖、钱塘江和运河“三水”共同主导城市空间阶段(图10)。

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 2020年)》中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新战略,城市发展方向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至此,杭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又进入了新时期,钱塘江在杭州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以钱塘江和京杭运河构架城区水系空间发展的主轴线,以西湖、湘湖和西溪湿地为重要核心,注重“点线交汇、连片成网”的整体水系互联方式(图11)。

综上所述,杭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从萌芽到南宋,一直受到钱塘江、西湖、京杭大运河这“三水”的影响,而这三大水系又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不同的主导作用。最初是钱塘江对早期杭州城市发展起主导作用;随着隋代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杭州城的发展逐渐兴盛,到南宋时期运河对杭州城市的影响作用凸显;而元朝末年到20世纪80年代,则以西湖为主导;从20世纪90年代起,进入了由钱塘江、西湖、京杭运河“三水”共导时期。

4结语

从阿姆斯特丹与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来看,二者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均是以水系为基础,运河、江、湖等水系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分别起着各自的主导作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阿姆斯特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阿姆斯特丹运河环的形成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建立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而且阿姆斯特丹的整个城市空間形态是严格按照水系的形态分布进行发展,所以其整个城市形态呈现半网形。

从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古到今,主要是钱塘江、西湖、京杭运河在不同时期,分别起到各自不同的主导作用。但由于起主导作用的“三水”在空间分布上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杭州本身的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使得杭州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布局上不像阿姆斯特丹那样按照运河的形态有序地分布,但总体是按照杭州城市的山水格局来进行城市空间形态的布局。

猜你喜欢

水系阿姆斯特丹杭州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无人驾驶船“出世”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杭州旧影
天才的责任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