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目标导向的大理市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2018-02-06何睿宇刘扬

绿色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大理

何睿宇 刘扬

摘要:在研究现有指标体系和对大理市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共性和价值个性,调整了现有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因子,增加了地域性、类型性评价因子,以确保评价因子在涵盖传统村落普遍价值的同时突出村落的“个性”,即核心价值,旨在为构建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展传统村落类型划分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子;价值;大理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4-0011-05

1 引言

村落是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后的聚落形态,是人类农耕文明和繁衍生息的根基。传统村落作为村落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载体,其价值是多元化的,全面认识传统村落多元价值、重点挖掘核心价值,是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基石。然而现阶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模式趋于雷同.“游一村即游百村”、“空心村”的现象比比皆是,追根溯源,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主体对传统村落类型、价值认识不足,深入挖掘各类型传统村落价值将开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多集中在村落建筑单体、景观格局、整体分布、旅游发展等方面,在村落价值评价领域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如:王秀通过深入调查山地传统村落的价值特色,制定山地传统村落保护评价体系,为山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邵勇等以村镇特色和价值评价为基础构建历史文化村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赵勇等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选取评价因子,构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就目前来看,关于村落价值评价体系的研究多参考现有历史文化镇(村)评价体系和传统村落评价认定的指标体系提出,评价目的多以评优和分级保护为主,以价值评价为方法、以分类保护为目的的研究相对较少。

大理市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也面临着村村相同的现象,从价值角度对大理市传统村落展开评价,以价值评价为依据对村落进行分类保护,有利于对大理市传统村落整体价值的保护和核心价值的提取,为各类型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依据。

2 现有评价体系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2005年实行《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先后指导了五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申报工作,推动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12年,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家制定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从2012~2016年已经指导4批共4157个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历史文化遗产消亡的趋势得到了遏制。

2.1 现有相关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和《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评价目的不同,所以评价重点不同,评价层次设置不同,但两者都是用于评价具有多元价值的乡村聚落。在大理市传统村落评价因子的选择中可以借鉴参考现有评价体系中的优点,弥补其不足。

从表1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上采用量化评价,评价因子的选择注重镇(村)的历史影响力,对评选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够重视.且没有地域性指标。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主观性强、难度增大,评价因子的选择注重村落多元价值的体现,忽视了村落的传统产业价值,没有地域性指标。

2.2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及修正思考

本次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是对大理市传统村落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在评价过程要注重村落价值的挖掘和地域性、类型性指标的设置。由此,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现行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没置与实际的情况存在差异。

2.2.1 缺少对传统产业的关注

在现有评价体系中均没有涉及村落传统产业的指标。传统村落的社会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依托其村落自身要素发展的农业、牧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既是村落历史技艺的传承,也是村落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村落中居民从事传统产业的人口占比、传统产业带来经济收入占比、传统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等都是体现村落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元素。

2.2.2 缺少地域性和类型性指标

现有评价体系注重对全国范围内村落进行评选,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差异。应加入地域性的指标、类型性指标,指标既要能反应传统村落的共性,也要能体现其个性。

2.2.3 评分标准缺失地域性特点

现有指标体系在评分标准的设置上没有考虑地域性特点。如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中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功能种类、现存历史环境要素种类等指标,在设置中并未考虑到部分位于偏远地区的村落,虽然保留着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因为交通、经济等因素未及时设置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一些功能性单一的村落。

2.2.4定性評价占比过大或指标释义不清晰

在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中,定性评价占比大。定性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评估人的专业素养要求高.但是在传统村落申报过程中,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偏差的现象,且定性指标的释义不够清晰,评估人难以准确评判。可以适当地量化部分定性评价指标,加强对指标的解释说明,以保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3 大理市传统村落调研分析

大理市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滇南古城,在古代曾作为中国滇西政治文化中心长达500年之久,古代著名的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也相交于此.独特的历史底蕴和区位优势孕育出具有多元价值的传统村落。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找到传统村落价值“共性”,挖掘“个性”。“个性”的挖掘是传统村落地域性的体现.也是传统村落的类型性指标设立的关键。

3.1 建筑遗产

大理市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大多产生于元代以前(见图1),现今部分村落仍保存着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青瓦白墙的正房、耳房、门楼、照壁和天井组成大理典型的传统民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重院民居、两房一耳、一房三墙的布局形式更是独具特色,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大理传统建筑多采用石材和木材作为原材料,门、窗上的浮雕,墙、照壁、门楼上的彩绘,均体现了大理传统村落建筑遗产独特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3.2 村落选址和布局形态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具有生物多样性的适宜人类生存的宝地,早在4000多年前,白族的祖先就在此安营扎寨.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村落。大理市的16个传统村落大多环洱海分布(见图2),村落选址依山傍水,在长期的发展中仍保持着与自然的亲切感和安全距离,也保证了村落周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村落布局形式自由多样,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变化.如双廊村的鱼骨状布局、者么大村的阶梯状布局、喜洲镇的网状布局等。

3.3 民俗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民俗文化、信仰、节日、歌舞、传统技艺等多种元素,是最能反映一个地区人民历史人文的活动,也是村落居民民俗文化价值的体现。在调研中可以看出,大理作为白族的聚居地,其历史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且几乎都与白族民俗相关.如本主信仰、三月三、绕三灵、耍香龙、洞经古乐、白族诵经、彩绘、扎染等都具民族独特性,是该区域特有的民俗文化。

3.4传统产业

在民俗文化、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下.大理市的16个传统村落的传统产业主要为农业和手工业。由于村落所依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交通条件等要素,大部分村落仍然保持着其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村民以从事传统产业为主要经济收入,他们用流传下来的技艺和工具,耕织村落的历史.如坦底摩村的传统农业、周城村名扬海内外的扎染业、凤阳邑的草帽编织业、双廊村的造船业等。传统产业的传承发展记录了村落人文历史的发展.也是村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4 以价值为导向的评价因子确定

4.1 评价目标

大理市传统村落构建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了解村落共性价值,突出村落个性价值,为村落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在评价因子的选取上必须要全面概括村落普遍价值,准确把握村落核心价值,充分考虑村落的地域特点和类型特征。

4.2评价因子选取原则

(1)全面性。在选取大理市传统村落评价因子时,需结合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特色,做到整体把握、全面覆盖,各评价因子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评价体系。

(2)科学性。评价因子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有准确的评价范围、评价指标释义,能客观准确的反应评价主体的价值。

(3)地域性。挖掘大理市传统村落地域性特色、价值特色,并合理设置评价因子,使村落“个性”得到重视。

4.3 评价因子确定

在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特色.将指标体系分为3层.分别是目标层( An)、评价准则层( Bn)、评价因子层(Cn)。其中目标层Al为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为Bl建筑遗产价值、B2环境景观价值、B3民俗文化价值、B4传统产业价值,确定了Al - Bn层的框架,奠定了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由此确定因子层Cn各要素。

4.3.1 B1建筑遗产价值

大理市传统村落多产生于元代以前,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地域限制等因素,村落与外界的交流状况、村落面积、村落内建筑面积等差异大,所以在国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文物保护单位等级”、“传统建筑占地面积”2项指标。大理传统建筑区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特色有其独特的布局形式、精美的装饰工艺、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等,可以增加地域性指标“建筑布局形式的地方特有性”、“建筑材料、装饰的地方特有性”。

4.3.2

B2环境景观价值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环境景观.良好的村落环境是留住村民、吸引游客的基础条件,所以在对大理市传统村落评價时要注重村落的自然资源.注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度。因此.在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村落自然环境特色”、“村落选址布局及对特殊地形的适应力”、“居民满意度”3项指标.删减“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反映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

4.3.3

B3民俗文化价值

村落历史、民俗特色、传统节日、宗教信仰是构成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价值的重要元素,传承时间、数量、种类、居民参与度、传承度等反映了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价值的丰富程度和续存状况。因此可以确定以下指标:“村落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影响度”、“传统民俗文化的种类和数量”、“民俗文化的级别”、“至今续存传承时间”、“传承活动规模”、“是否活化传承”、“是否有明确传承人”、“与村落的依存度”。

4.3.4

B4传统产业价值

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是传统村落内在的文化血脉,是人们不能忽视的村落核心价值。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是村落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传统产业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也为村落注入活力。传统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带来的经济收入、从事传统产业的人数、传统工具工艺的传承都是传统产业价值的体现。因此,可以确定以下指标,“从事传统产业人数与村民总人数的占比”、“传统产业收入与村落整体收入的占比”、“传统产业的种类及数量”、“传统产业的社会影响力”、“传统生产工艺、工具的流传程度”、“产品的标识度”。

由此,确立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由三层四类指标构成.三层为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四类为建筑遗产价值、环境景观价值、民俗文化价值、传统产业价值(表2)。

5结语

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应多关注村民在村落中的价值地位,全面充分地认识传统村落价值。通过对现有评价体系及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的研究,在全面性、科学性、地域性的原则下,融合定性、定量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构建了大理市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大理市传统村落整体价值的研究、核心价值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可为大理市传统村落的分类研究、保护策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大理
大理:梦游理想国
大理好风吹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