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温差测量的数字化实验两则

2018-02-05白涛冉甜谢乐欣

化学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实验探究

白涛+冉甜+谢乐欣

摘要:设计两个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过程温差的实验。分别测量C1~C4醇类和C5~C6烷烃有机物蒸发过程的吸热温差数据,说明不同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有差异;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或金属Mg及MgO与盐酸溶液)放热反应过程的温差数据,计算得出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或结合盖斯定律推算金属Mg的燃烧热)。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温差测定;分子间作用力;反应热;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2–005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数字化实验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实验系统,温度传感器是操作简便、使用广泛的传感器之一[1~3],相比温度计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物质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改变情况,进而感知物质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基于此,设计了两则通过温差测量数据,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以及测定中和热和镁的燃烧热的实验。

1 通过测量液体气化温差感知分子间作用力

1.1 实验原理

液态(凝聚态)物质蒸发(挥发)过程中,动能较大的分子会从体系中逸出,逸出的分子需克服表层分子对其的吸引作用而做功,若环境无法及时给体系补充能量,体系的温度便会降低,温度降低的大小和快慢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度有关。

分子间作用力包含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又包含取向力(永久偶极-永久偶极作用)、诱导力(永久偶极-诱导偶极作用)、色散力(瞬间偶极-瞬间偶极作用)。烷烃和醇两个同系列有机物分子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电子云变形性增大,使范德华力增大。正丁醇和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由于正丁醇中含有“羟基”结构,使正丁醇形成一种特殊的、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1.2 实验用品

仪器: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定性滤纸

试剂: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烷、正己烷、乙醚

1.3 实验步骤

(1)如图1,将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三者相连接,打开Logger Pro软件。

(2)用橡胶圈固定滤纸(3cm×0.5cm)于温度传感器测量端,并插入待测液中使滤纸吸附待测液体,待温度示数稳定后开始采集数据,约10s后,取出温度传感器置于空气中(如图1)放置。

(3)待温度回升一段时间后,停止采集并保存数据。

1.4 实验结果

1.4.1 C1~C4醇类和C5~C6烷烃气化过程的温差

C1~C4醇类气化过程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测得气化温差(初始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为:甲醇(13.9℃)>乙醇(9.2℃)>正丙醇(8.7℃)>正丁醇(4.6℃)。与其醇类沸点(如图3)、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趋势相反。

C5~C6烷烃气化过程温度变化如图4所示,测得气化温差为:正戊烷(20.9℃)>正己烷(12.4℃)。也与其沸点、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趋势相反。

C1~C4醇类、C5~C6烷烃的气化温差说明,气化温差和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气化过程中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气化温差和沸点的差异来源于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差别,特别是范德华力中的色散力的差别,而分子越大、分子内电子越多,分子刚性越差,分子里的电子云越松散,越容易变形,色散力就越大,所以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表明分子越大、分子內电子也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色散力)越强。

1.4.2 正丁醇和乙醚的气化温差

正丁醇和乙醚气化过程温度变化如图5所示,测得气化温差为:正丁醇(4.6℃)<乙醚(9.8℃)。

正丁醇和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正丁醇气化温差较小,而乙醚气化温差较大,这是由于在正丁醇分子间除范德华力外,还存在作用更强的氢键,而乙醚分子间却只存在范德华力的缘故。

综上所述,实验通过测量液体气化吸热温差可定性(半定量)地感知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的存在和强弱。

2 通过测量溶液反应温差测定中和热、燃烧热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用品

仪器: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简易量热杯(或保温杯)、磁力搅拌器(予华DJ型)、磁力搅拌子、移液管(50.00mL)、分析天平

试剂:中和热和燃烧热测量所需试剂见表1

2.3 实验步骤

(1)将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三者相连接,打开Logger Pro软件。

(2)用移液管量取试剂A注入简易量热杯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对溶液进行搅拌,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溶液中(避免触碰磁力搅拌子)。

(3)待示数稳定后点击软件“采集”按钮,开始采集数据。向量热杯中迅速加入试剂B,盖紧量热杯;待温度达到最高值且开始减少一段时间后,点击软件“停止”按钮,停止采集并保存数据;每组实验平行进行三次。endprint

2.4 实验结果

2.4.1 中和热测量结果

图8为实验采集到的某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温度变化曲线,为减小外界温度对实验造成的误差,对曲线进行雷诺校准。

进行三次平行实验后,实验测得数据如表3,计算时,进行如下近似处理:(1)计算溶液总质量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ρ= 1g/mL;(2)忽略实验装置的比热容,溶液比热容近似使用水的比热容c=4.18 J/(g·℃)。计算得到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5.50kJ/mol,与文献数据-55.90kJ/mol接近。

2.4.2 燃烧热测量结果

对镁粉与盐酸、氧化镁(粉末)与盐酸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分别进行雷诺校准,如图9和图10所示。

各组实验平行进行三次后,测得数据如表4,计算时同样进行近似处理,忽略实验装置的比热容,将溶液的密度和比热容近似看成水的。经计算:ΔH=ΔH1+ΔH3-ΔH2=-450.46kJ/mol-285.80kJ/mol-(-138.40kJ/mol)=-597.86kJ/mol,與理论值-601.6kJ/mol存在一定误差。相比中和热测量,本实验测量的温差较大,其中Mg与盐酸反应伴有气体生成,容易向环境辐射热量,且本实验溶液浓度较浓、质量较大、比热容和密度也与水有较大差别,近似处理造成的误差增大。

3 小结

利用手持技术测量液体气化温差和溶液反应温差,感知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氢键的存在以及中和反应、燃烧反应的放热情况,属于定性认识层面,而通过溶液反应温差的进一步计算分析,特别是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得出中和热、Mg的燃烧热等数值,属于定量认识层面。这几组教学实验通过温差测量可培养学生的定量意识,也为从微观层面解释宏观现象提供数字化实验佐证,特别是改变了“分子间作用力”教学缺乏实验操作的现状,对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Evaporation and Intermolecular Attractions [M/OL]. https://www.vernier.com/.2017-07-31.

[2] Heat of Combustion: Magnesium [M/OL]. https:// www.vernier.com/.2017-07-31.

[3]白涛等.化学:为什么是这样?——基于手持技术的数字化实验探索[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美] J. A.迪安主编.魏俊发等译.兰氏化学手册(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144,10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化实验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应用分析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水溶液凝固点及沸点测定实验的数字化改进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对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的探索
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建构型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研究
电容的探究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