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只毛笔里的秘密

2018-02-05刘颖

北京纪事 2018年2期
关键词:湖笔制笔王师傅

琉璃厂,承载着数不尽的文化底蕴,它是文人墨客的殿堂,也是闻名中外的京城文化街。行走在各色的﹃斋﹄与﹃阁﹄之间,连我这样一个俗人都期待能在这里有一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邂逅。我又想象着自己是古代的一名画家,将在此选取一支上等毛笔,画一幅名传古今的作品……一阵纸墨笔砚的清香打破了我所有的幻想,抬头望去,戴月轩三字呈现在眼前。

小时候看到书法大家的作品,很崇拜,又很疑惑,是怀揣怎样的信念才能够运用一支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行如流水般留下如此铿锵有力的印记?是人赋予了它力量,还是它给予了人希望?而匠人们在制作时又将什么样的理念与之融合,才让它显得外柔内刚?……一支小小的毛笔里到底蕴含着多少秘密?外行的我疑惑太多,于是我决定走进戴月轩,走进文人的世界,去探寻毛笔里存在的秘密。

戴月轩主要经营湖笔,湖笔源于浙江湖州市善琏镇,小镇里的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毛笔为生。戴月轩毛笔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始建于1916年,由于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善琏镇人,自幼学会湖笔制作技艺,来京后自立门户,将店铺取名“戴月轩”,从此成为琉璃厂唯一一家以人名命名的老字号。在2006年,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从此,戴月轩毛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戴月轩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前店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毛笔让我看花了眼。经介绍,我有幸采访到了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后显先生,王师傅专注制作毛笔已有25年,毛笔的每一道工序都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而刻在他心里的是对毛笔的执着与信念。他用25年的坚持完美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

在他的带领下,我来到了毛笔的制作车间,也就是后厂。在这个小小的车间中,每一位师傅都在一丝不苟地做着手中的工作,很庆幸,我的来访没有打扰到他们,但这份专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尽量放低声调,与王师傅谈起了这些匠人們手中正在制作的毛笔。

王师傅告诉我,毛笔分为很多种,都是根据地区来划定的技艺。无论哪种毛笔,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湖笔以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高质量的书写效果,成为了毛笔的代名词,深受文人墨客和书画家的喜爱。

戴月轩毛笔的制作工序复杂多样,大体分为设计、选料、配料、拔毛、水盆、结头、蒲墩、装套、择笔、刻字,在每道大工序里又分为若干道小工序。毛笔从选材到制作完成,大约需要10天到半个月,但周期不完全固定。

王师傅说:“在大大小小的工序中,最为繁琐的是水盆工,从笔头选料开始,每种毛都有它们各自的产地、季节以及动物的生长部位。在初步选料的时候非常严谨,要根据不同毛的品种进行合理的挑选,由于生长部位不同,毛的粗细、锋颖长短都有所区别。在做一支毛笔时,要知道它自身有着什么样的使命,是书写、是画、是勾还是描?工人要根据它不同的用途,对毛进行不同的选择。

“在毛蜕变成毫的过程中,除了人工制作外,还需要毛自身的脱脂,在动物生长毛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分泌油脂,做笔时需要把油脂去掉,但又不能破坏毛的本身,毛与毛之间要有很强的附着力,这样才能把笔尖完全聚拢起来。”

毛笔中的毛是评判一支毛笔价值的重要因素。王师傅说,毛主要以羊、紫、狼、獾为主,最为常见的是羊毫,羊毛是湖笔制作技艺中最擅长的一种,采用江南地区的羊作为原材料。整只羊身上的毛都能拿来做毛笔,但是会按照部位来区分优劣,羊毫主要看锋颖,锋颖是根据毛尖半透明状的长短来分辨羊毫的好与坏,最高级别的是细嫩光锋的羊毫。

说到这,王师傅看我有些迷茫,便顺手拿来一个处理过后的羊毫,除了锋颖是半透明状,其余部分很白,并且摸上去很顺滑。他边指边说:“这就是细嫩光锋的羊毫,锋颖长且细腻、弹性大、耐磨,这样的一支笔若保养好的话能用一辈子。它最高的制作技艺是配锋颖,不光笔尖要细,锋颖也要配齐,挑选粗细一样的羊毛,处理完后要达到笔头的尖度要自然,不能像扫帚一样。虽然看着工作量不大,但是需要很高的专注度,学徒若没有10年以上的功夫是不许学这一技艺的。”我不禁把目光投向了旁边作业的师傅,他们似乎从未被我们的谈话影响,一直把眼神锁定在手中的工作中。

王师傅又拿了一把黄色的毛:“这是狼毫,也就是黄鼠狼的尾毛,在北方制作中比较常见,主要以东北吉林、辽宁地区冬天的黄鼠狼尾毛最佳,冬天的狼毫颜色比较纯正,毛条直、锋尖犀利、弹性大,适合于书写。”

紫毫,指的是兔毫,主要是淮河流域一带的野山兔毛,与狼毫不同,紫毫选用的是秋天的兔毛。自古以来紫毫的名声非常高,从故宫的藏笔、皇家御用毛笔大部分都是选用紫毫,在清代有“一两紫毫一两金”之说。为何珍贵?白居易曾经赞美紫毫曰“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一张兔皮,脊背上较长的几根毛就可分为7种花色,紫毫为最上品,要一根一根地择,可见,制笔工艺相当繁琐。

石獾毫被用在做笔中的时间不长,清代时期,海派画创始人吴昌硕先生所创立的大写意用到了石獾毛,它的毛比较粗糙,毛条不直,但弹性足,适合画一些现代的泼墨、大写意。王师傅说:“以前制笔讲究无麻不成笔,那时候制笔选料比较困难,多以最常见的植物——苘麻为主,将皮剥下来放入水中,泡一段时间后再用梳子修成丝状。吴昌硕先生的大写意出现后,促进了毛笔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国画笔、写字笔以及勾描类毛笔等,将毛笔种类细化。”

除动物毛之外,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了尼龙丝,到今天为止,一些地区生产的毛笔全部以尼龙丝为主。尼龙丝的出现给传统的制笔工艺带来了冲击,尼龙丝没有动物毛本身的鳞片,缺乏柔软性,线质低,但它弹性足,耐磨,且价格便宜。由于人们对毛笔的认识不同,更多人会选择尼龙丝的毛笔,但对于练习毛笔字的人来说,这并不是好的选择。王师傅并没有完全否定用尼龙丝制笔,但他认为用量要在控制范围内。

若想通过书写达到笔尖与思想的对接,那么笔头和笔杆的结合在制作时就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支毛笔的笔头要像从笔杆中生长出来一样,在书写时笔头的力量要通过笔杆传输给人类的大脑,这就是所谓的笔触。制笔工人的思想要和用笔人的思想相碰撞,将笔和人进行心灵上的对话。

笔杆的选材分为竹、木、牙、角。竹竿取材方便,经济实惠,掏笔筒时也相对快捷。虽说木、牙、角目前使用也很广泛,但是王师傅建议,在选毛笔时不要单独关注笔杆的材质,不同的笔杆决定着一支笔的价格,但并不是完全适合使用。

单纯一支毛笔的笔头,就有如此之多的内容。如今我敬佩的不只限于那些画家和书法家,更让我肃立起敬的,是在流水线上将一根一根的毛进行挑选、制作、镶嵌在笔杆之中的匠人们!

戴月轩的名号经久不衰,因它有着别的品牌没有的特点——每支笔做完后还要进行择笔,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再次的检验。这是戴月轩跟别的品牌不一样的地方,它的制作过程更加细化,给毛笔赋予了生命力。

在与王师傅的交谈中,他留给我的印象并没有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骄傲,更多的是平和与沉稳,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通过他的手,能使一支支毛笔栩栩如生。恰恰由于他的平凡,将毛笔的传统手工艺发展到今天,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保留着仅有的传统记忆。

一支毛笔的秘密不仅存在于它的制作工艺,更存在于匠人们赋予它的信念与意义。当我走出戴月轩,重新走上琉璃厂这条文化街,不知在众多琉璃瓦之下还隐藏着多少像王后显一样的匠人,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传统文化保留着青春。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湖笔制笔王师傅
井 道
维权遭反诉
捆绑10年
善琏湖笔
2018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8~151期)
砥礪奋进 筑梦前行——庆祝中国制笔协会成立35周年
2017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4~147期)
2016年前10月制笔行业统计分析
湖笔甲天下
幸福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