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2018-02-05陈爱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淀粉酶灌肠胰腺炎

陈爱华

(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预后差等特点,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伴有全身炎症反应,临床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1-2]。中医学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腹痛”范畴,常见于腑实热结证。为提高保守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2]中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3]中腹痛及腑实热结证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外科手术指征者;合并心脑肾及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及患精神障碍性疾病者;对试验药物过敏者;预期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期完成试验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秦皇岛军工医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按照1∶1随机原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3~60 岁,平均(45.82±10.39)岁;病程 2~18 h,平均(3.70±1.52)h。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27~62 岁,平均(44.69±9.75)岁;病程 1~20 h,平均(3.58±1.64)h。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吸氧、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及胰酶分泌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胰通腑汤:大黄15 g(后下),枳实15 g,厚朴 12 g,芒硝 10 g(冲用),黄芩 12 g,黄连 12 g,木香 10 g,白芍 15 g,延胡索 12 g,炙甘草 6 g,炒山药15 g。每日1剂,浓煎至200 mL,每次100 mL灌肠,保留30 min,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胰腺炎特异性指标: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血清脂肪酶(LPS),炎症反应状态指标:白细胞(WB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观察两组临床疗效。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以症状、体征、血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情况为判定依据。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血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血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指标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血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无明显改善。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胰腺炎特异性指标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胰腺炎特异性指标AMS、UAMY、LPS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胰腺炎特异性指标AMS、UAMY、LPS较治疗前均降低(均 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状态指标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炎症反应状态指标WBC、TNF-α、IL-6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反应状态指标WBC、TNF-α、IL-6 较治疗前均降低 (均 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胰腺炎特异性指标比较(U/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胰腺炎特异性指标比较(U/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LPS AMS UAMY治疗组 治疗前 953.22±62.47(n=35) 治疗后 98.10±17.51*△对照组 治疗前 946.73±58.92 1527.45±133.06 2394.37±176.22 119.32±24.71*△ 252.59±43.81*△1563.97±141.25 2418.71±190.47(n=35) 治疗后 167.59±23.35*241.56±37.63* 443.81±69.5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状态指标比较(U/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状态指标比较(U/L,±s)

组 别 时 间 IL-6(pg/mL)WBC(×109/L) TNF-α(ng/mL)治疗组 治疗前 132.55±14.23(n=35) 治疗后 22.91±6.87*△对照组 治疗前 131.40±15.69 21.38±5.84 167.02±19.35 6.53±2.26*△ 24.83±7.57*△21.67±6.13 170.41±20.62(n=35) 治疗后 43.54±8.31*10.49±2.77* 49.35±9.9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4],但胰腺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在其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 WBC、TNF-α 及 IL-6 水平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评估、治疗及判断胰腺炎的参考指标[6]。目前现代医学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未找到疗效确切的特异性治疗药物[7]。中医药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8]。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中医学“腹痛”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胆湿热等因素有关[9],病机关键湿热毒邪内蕴,腑气不通。因“腑以通为用”,治宜清热解毒,通腑泻下。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及现代研究成果,自拟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保留灌肠法有助于促进药物吸收,避免刺激胰腺分泌,减轻对机体正气的损耗[4]。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兼能软坚润燥,两者配伍,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显著增强。腑气不通,积滞内阻,故以厚朴、木香、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芒硝、大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芍柔肝缓急止痛,增强延胡索止痛之功,兼能防止泻下而耗损阴津。炙甘草、炒山药固护脾胃,扶助正气,以防泻下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以抑制胰脂肪酶及胰蛋白酶的分泌,降低急性胰腺炎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胰腺微循环,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正常功能[4,10]。枳实能够兴奋胃肠平滑肌,促进胃肠蠕动[11]。厚朴可影响白细胞功能,抑制部分炎性介质的合成,进而发挥较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12]。黄芩能够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及TNF-α mRNA、P选择素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较好的抗炎及改善微循环作用,改善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13]。木香能够促进胃动素的释放,加速胃排空及肠推进作用[14]。延胡索能够减少血清脂肪酶诱导的细胞间黏附因子-1及E-selectin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15]。全方配伍,发挥清热解毒,通腑泻下之功,促进胃肠蠕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肠道黏膜屏障,促进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能够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等急性胰腺炎特异性指标,同时能够改善机体炎症反应状态指标,降低 WBC、TNF-α、IL-6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1] 肖宁,宁秋萍,李春,等.通腑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8):1320-1321.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4-7.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826-1831.

[4] 王奇兵,易芳,彭绪东,等.生大黄保留观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517-519.

[5] 芦波,钱家鸣.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7):590.

[6] 胡毅,博涛,高文彪.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112-113.

[7] 王助衡,张静,周冠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7,24(1):91-94.

[8] 崔建华,金珂,宋超.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清胰汤胃管注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40 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7):91-92.

[9] 焦旭,卢云.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0):1922-1925.

[10]张艳荣.大黄粉灌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0):497-500.

[11]王红勋.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39-40.

[12]张淑洁,钟凌云.厚朴化学成分及其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5):838-843.

[13]郑勇凤,王佳婧,傅超美,等.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38(1):141-147.

[14]魏华,彭勇,马国需,等.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43(3):613-620.

[15]龙全江,许雪琴,王晓阁.延胡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产地加工技术研究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5):78-80.

猜你喜欢

淀粉酶灌肠胰腺炎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