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黄散在伴2型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2018-02-05尚佩生于均峰沈晓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尚佩生 于均峰 沈晓峰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病变区域疼痛是带状疱疹主要症状[1],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3‰~5‰,其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2]。尤其是伴有2型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等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发病率更高。对于这一类患者,临床上需要积极治疗,但是部分患者仍会遗留神经后遗痛。报道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3],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约65%会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4-5]。神经后遗痛的发生给患者经济及身心带来沉重负担,故早期缓解急性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降低PHN的发生率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金黄散又名如意金黄散,源自《外科正宗》,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本研究将金黄散用于伴发2型糖尿病的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治疗,旨在观察带状疱疹早期应用金黄散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带状疱疹;发病时间<72 h(发病时间为红斑、丘疱疹或水疱出现的时间);伴有2型糖尿病;伴有持续性或发作性疼痛,VAS评分≥5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疾病者;对金黄散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皮肤科的伴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70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脱落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5~80岁,平均68.50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6.74±1.34)分。 对照组男性 19 例,女性 16例;平均年龄 69.10岁;VAS评分(6.60±1.24)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正规检测血糖,按时使用降糖药物。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注射剂(商品名丽科伟,湖北科益药业)5 mg/kg,每日1次静点,普瑞巴林胶囊(商品名乐瑞卡,辉瑞制药)75 mg/次,每日2次口服,腺苷钴胺注射液(重庆药友制药)1.5 mg,每日1次,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区域(皮损区)外用金黄散每日3次,使用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取适量金黄散加少许麻油调成稀糊状 (以能粘附不滑落为度)。 疗程 10 d[6]。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的评分。采用VAS评分判断神经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从0分到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强。2)睡眠质量评分:0分为睡眠无影响,较好1分,较差2分,差3分,完全不能入睡4分[7]。 3)局部皮肤异常感觉好转程度[8]:观察皮损区域蚁行感、麻木感、烧灼样感觉,每伴有1种异感计1分,并按严重程度分别计分: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4)皮损好转程度。皮损基本消退计1分;皮损大部分消退计2分;皮损部分消退计3分;皮损小部分消退计4分。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记录分值。同时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分别统计两组患者PHN的发生率。

1.5 疗效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90%。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疼痛减轻,疗效指数为≥30%,<60%。无效:皮损小部分消退,疼痛无减轻,疗效指数<30%。痊愈加显效例数与总例数的百分比计为总有效率[9]。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皮肤异常感觉好转程度评分、皮损好转程度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各积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后各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治疗后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皮肤异常感觉好转程度评分、皮损好转程度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皮肤异常感觉好转程度评分、皮损好转程度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VAS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 皮肤异常感觉好转程度评分 皮损好转程度评分治疗组 治疗前(n=35)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6.74±1.34 2.94±0.73 8.17±1.81 8.17±1.81 1.37±0.73*△ 0.89±0.72*△ 3.29±1.56*△ 3.29±1.56*△6.60±1.24 8.05±1.73 8.05±1.73 8.05±1.73(n=35)治疗后1.77±0.65* 2.14±1.42* 2.14±1.42* 2.14±1.4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1例仍有皮损区疼痛不适,疼痛可耐受,遗留神经后遗痛(2.86%),对照组2例仍有皮损区疼痛不适,疼痛不能耐受,遗留神经后遗痛(5.71%),治疗组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n)

2.3 不良反应 70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其中治疗组2例,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对照组2例,1例患者头晕,1例患者肌肉注射部位疼痛。其余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 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多因情志不舒,肝郁化火,血瘀气滞,或脾经湿邪郁久化热,复受外邪侵袭,阻隔经络,气血失常而发[10-12]。现代医学认为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神经痛、红斑、水泡、血泡。经典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辅以止痛、营养神经、免疫调节、物理治疗或中医、中药等方法,经过正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疗效满意。但对于年龄偏大、有内科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程长,易于出现后遗神经痛。为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尽可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笔者不断寻求切实有效方案,中医外治是体现学科特色和保证疗效的关键因素,目前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13-14]。

金黄散是我国古代治疗疮疡的名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天南星、白芷、天花粉组成。方中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大黄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黄柏、苍术、厚朴燥湿,天南星燥湿消肿,白芷活血排脓、生肌止痛,天花粉清热泻火、排脓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5]姜黄有抗病毒、抗炎、止痛作用;大黄有广谱的抗菌、抗炎作用,有利于胃黏膜屏障的重建并控制其出血;苍术、厚朴、陈皮有抗溃疡、抑菌作用,厚朴具有镇静作用,天南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天花粉具有抗病毒、抗菌、生肌作用。诸药相伍,共奏解毒燥湿、止痛生肌之效。故对于带状疱疹所表现的神经痛、红斑、丘疱疹、水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笔者观察到,患者外用金黄散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皮肤异常感觉评分及皮肤损害恢复速度相对较好,与国内部分学者研究[16-17]“外敷金黄散治疗带状疱疹能促使水疱快速收敛结痂,并能起到止痛的作用,明显缩短疗程”一致。笔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皮损区用药后出现感染、瘙痒等不良反应。在金黄散的使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观察中,随访3个月,出现1例遗留神经后遗痛者,但疼痛可耐受。故早期镇痛可防止中枢敏化作用,对预防PHN可能也将起到较好作用[8]。

总之,早期对于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使用金黄散外用,安全有效。金黄散具体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金黄散对于已经产生PHN病例,有无疗效,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1] 赵真宜,刘耀纶,朴益熙,等.叶天士“久病入络”思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025.

[2] Kawai K,Gebremeskel BG,Acosta CJ.Systematic review of incide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herpes zoster:toward a global perspective[J].BMJ Open,2014,4:e004833.

[3] Kost RG,Straus SE.Postherpetic neuralgia-pathogenesis,treatment,and prevention[J].N Engl J Med,1996,335(1):32-42.

[4] Opstelten W,Van Wijck AJ,Van Essen GA,et al.The PINE study:rationale and design of a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epidural injection of local anaesthetics and steroids versus care-as-usual to prevent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elderly[J].BMC Anesthesiol,2004,4(1):2.

[5] 高崇荣,樊碧发,卢振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62-671.

[6] 徐武生,于建斌,罗杨,等.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2):1272.

[7] 邵岚,宋正波,张沂平,等.肺癌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2,15(9):545-552.

[8] 覃万翔,石英,冉波,等.依托芬那酯凝胶在急性带状疱疹疼痛治疗中的早期应用[J].华西医学,2016,31(8):1359-1362.

[9] 梁玉华,范红玲,赵春静.海特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6,38(4):308.

[10]张胜利.中药熏蒸联合He-Ne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6):626.

[11]彭文波,霍清萍.活血解毒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904.

[12]兰思杨.刺络拔罐放血、围刺加电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101.

[13]尚佩生,周光.中医皮肤病外用法理论基础与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17-18.

[14]付蓉,李元文,姜颖娟,等.自拟解毒止痛汤湿敷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270.

[15]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

[16]李芳,贾立华,马维娜.碘酊与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5):442.

[17]严加珍.针刺配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1):1009.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