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及功能锻炼改善粘连前期肩周炎疼痛的临床研究*

2018-02-05甄朋超王倩倩周俊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吴氏压痛肩部

甄朋超 王倩倩 刘 钢 周俊杰 吴 冰

(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2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北京 100120)

肩周炎是指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尤以粘连前期疼痛为著[1],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下降[2]。 中医学称之为“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等[3]。 如何有效地改善粘连前期肩周炎的疼痛,是判定肩周炎疗效的关键[4]。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按摩手法、针灸疗法、局部封闭、物理治疗等[5],并且综合疗法的疗效多高于单一疗法[6]。笔者近年来分别采用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及功能锻炼综合疗法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加双氯芬酸二乙酰乳胶剂外用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肩周炎的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肩周炎分期参考康复医学教材[1]粘连前期标准。纳入标准:综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45~65岁;手法治疗前2周内未接受任何治疗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手法操作部位附近有皮肤病或皮肤有破损;有严重心脑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9例,分期均为粘连前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及功能锻炼。吴氏手法操作如下。1)推法:肩部行放松手法后,嘱患者肘部屈曲约30°,术者一手持患者腕部,一手持患者肘部向前上方推动患肢36次,推力宜柔和,从小到大,频率适中,推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患者无明显痛苦为宜。2)立法:术者一手持患者腕部,一手持患者肘部,将患肢直立,感觉到患者抵抗时直立速度宜放缓,达到患者最大耐受程度时停止上举,以患肢触碰到耳朵为最佳,坚持3~5秒,重复此动作36次。3)盘法:立法结束时,嘱患者曲肘,手放于脑后,术者一手向后推患肢肘部,同时另一手牵患肢腕部向前下方绕过头部做盘状动作,重复此动作36次。4)旋法:术者一手拇指、其余四指分别拿住患者肩部前后痛点,另一手牵拉患者腕部同时做侧方顺时针旋转活动36次,再嘱患肢后伸屈肘,牵拉患者腕部向健侧,并做逆时针旋转36次。上述4步手法依次顺序完成,治疗隔日1次,共7次。手法治疗结束后,予以中药热敷,采用骨科熥药[8-9](主要成分:伸筋草、透骨草、川续断、海螵蛸、补骨脂、木瓜、鸡血藤、防风各15 g;乳香、杜仲、红花、独活、羌活、桂枝、牛膝、血竭各12 g)热敷于肩部,隔日1次,共7次。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方法。1)耸肩:患者站立位,患肢屈肘,健侧手掌托住患侧前臂,患肩有力上提,坚持3~5 s后复原,重复此动作36次。作揖:十指交叉互抱成拳,两肘伸直做作揖状,让健手帮助患肢,一上一下,尽量使肩关节抬高。画圈[10]: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内向外顺时针划圈36次,再由外向内逆时针划圈36次,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按顺序完成以上3个动作,每日早晚各做1次。B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297)每次 1 片(75 mg)口服,每日 1 次;双氯芬酸二乙酰乳胶剂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91)外用,每日早晚各1次,症状消失可以停止治疗,共计2周。

1.4 观察项目 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12周进行疼痛及压痛的数据记录。1)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1],无痛为 0 分,剧痛为 10 分。 2)压痛的测量[12-13]:采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压痛程度分为4个等级。Ⅰ级:无压痛。Ⅱ级:轻度压痛,压之述疼痛。Ⅲ级:中度压痛,压之述疼痛伴有痛苦表情(皱眉)。Ⅳ级:重度压痛,压之述疼痛伴关节退缩(躲闪)。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非参数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性别等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评分在治疗后1周开始显著改善(P<0.05),B组疼痛评分在治疗后第2周开始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各访视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B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P<0.05,△△P<0.01。 下同。

组别 n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12周A 组 35 0.86±0.49**△△ 1.23±0.38**△ 1.55±0.42**△B 组 34 2.51±0.63** 3.42±0.58* 3.66±0.39*治疗前 治疗后1周7.56±0.81 4.11±0.53*△7.49±0.77 6.83±0.8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肩部压痛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肩部压痛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2周、4周以及12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部压痛改变情况(n)

3 讨 论

吴定寰教授师承清末上驷院绰班处御医夏锡五先生,继承和发扬了上驷院绰班处的正骨手法,提出了“知详备细、心慈术狠”的指导思想,正骨手法特点[14]为“轻、柔、透、巧”。国外也有研究显示通过软组织按摩,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15]。在本病的按摩手法治疗过程中,肩关节的推、立、盘、旋需要依次顺序完成,各步手法要准确掌握力度的大小和时间及动作的幅度,“筋喜柔恶刚”,按摩力量应徐徐渗透于肩部,柔和深透,幅度要由小渐大,循序渐进,不刚不暴,严禁应用暴力手法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以免造成医源性伤害[16]。治疗时强调医患配合,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状态,“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通过医生精湛的技术,患者的配合,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其内因,肝郁脾虚,痰湿内生,流注关节,日久则肩部经络中的气血凝滞,筋脉拘急而疼痛[17]。骨科熥药中杜仲、川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红花、鸡血藤、血竭、乳香、桂枝、补骨脂活血通经、温经通脉、舒筋通络可治其本;风寒湿邪外扰常为本病的外因,寒湿客于筋肉,寒主收引,湿性重浊,故见经脉拘急,关节沉重,病痛难愈,骨科熥药中以独活、羌活、木瓜、透骨草、伸筋草、海螵蛸、防风祛风胜湿、通痹止痛可治其标。

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应嘱患者配合每天坚持做耸肩、作揖、画圈肩关节功能训练,可锻炼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功能,以巩固治疗效果,起到解除组织粘连、肌肉痉挛,恢复关节活动度作用。

本研究数据表明采用吴氏推立盘旋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及功能锻炼疗法在改善肩周炎肩关节疼痛及压痛方面均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加双氯芬酸二乙酰乳胶剂外用,并且起效较快。由此可以看出吴氏推、立、盘旋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及功能锻炼疗法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疗法。

[1] 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9-280.

[2] Lehmannl J,Schollmeyer A,Stoeve,et al.Biochmical analysis of the synovial fluid of the shoulder joint in patients with and vithout rotator cuff tears[J].Orthop Unfall,2010,148(1):90-94.

[3] 任咏梅,张琲珏.中药熏蒸疗法配合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 30 例[J].陕西中医,2017,38(4):482-483.

[4] 李伟,陆念祖,徐洪亮,等.无痛松解手法结合痛点封闭治疗重症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11): 14-17.

[5] 高昆,朱喜春,岳立辉.体外冲击波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5,26(5):401-403.

[6] 刘磊,张茜.理筋手法联合中频电与练功活动治疗肩周炎[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6):53-54.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8] 甄朋超,王倩倩.骨科熥药配合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1):38-42.

[9] 甄朋超,刘钢,胡勇文,等.骨科熥药联合骶管点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102-2104.

[10]胡剑华,胡敏华,熊国荣.肩周炎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长与疗效关系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116.

[11]Woodforde JM,Merskey H.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bjective measures of paine[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972,16(3):173-178.

[12]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颈肩部压痛的测定及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J].颈腰痛杂志,2008,29(1):6-9.

[13] Persson AL,Brogardh C,Sjlund BH.Tender or not tender:testretest repeatability of pressure pain thresholds in the trapezius and deltoid muscles of healthy women[J].J Rehabil Med,2004,36:17-27.

[14]徐斌,吴冰,吴定寰.上驷院绰班处正骨手法之治疗思想及特点[J].中国骨伤,2009,22(1):63-64.

[15]Wanden D,Dder PA,Roberts DL.A trial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oft tissue massage in the trentment of shoulder pain [J].AustJ Physiother,2013,49(3):183-188.

[16]徐斌.上驷院绰班处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8,21(11):871.

[17]祝丰奎,王弟红,程鹏.温针灸结合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42-1043.

猜你喜欢

吴氏压痛肩部
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怀孕的自我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