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针-罐”序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018-02-05张春玉赖永贤姜文成谢韶琼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斑带状疱疹电针

张春玉 沈 芳 赖永贤 姜文成 谢韶琼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 200443)

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本病主要特点为红斑伴成簇水疱和神经痛。其发病率在3‰~5‰之间[1],以中老年人为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由外周神经持续损伤所致[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HZ的发病率逐年显著增加[3]。本院皮肤科采用“药-针-罐”序贯疗法治疗HZ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的西医诊断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的西医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中医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1个月内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病、结缔组织病、有出血倾向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1~70岁,病程2~6 d;皮损分布为头颈面部9例,上肢腋下部9例,胸背部20例,腰腹部12例,会阴部2例,下肢部8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3~70岁,病程2~5 d;皮损分布为头颈面部8例,上肢腋下部10例,胸背部23例,腰腹部13例,会阴部1例,下肢部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伐昔洛韦片,每次0.3 g口服,每日2次,共治疗7 d;水疱明显的皮损行疱液抽吸每日1次;患者自行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2次。治疗组予外治序贯疗法。第1周:青黄散中药封包联合电针围刺。1)青黄散中药封包:将青黛、黄柏、冰片、滑石粉等成分混合制成粉剂,密封保存,使用时用蒸馏水调成糊状,外敷于红斑和(或)水疱皮损处,纱布覆盖,保鲜膜封包3 h,每日1次。2)电针围刺:首先定位出皮疹区、疼痛区、对应夹脊穴位置;安尔碘消毒后,用1~1.5寸长的针灸针,从周围正常皮肤进针,围刺病损区,并针刺相应脊神经根须处的夹脊穴;连接电针治疗仪,调节电流刺激强度及频率,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5 min,每日1次。第2周:刺络拔罐联合电针围刺。1)刺络拔罐: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择皮损处结痂脱落的疼痛、色沉区域及皮损周围正常皮肤的有浅表静脉区域,安尔碘消毒皮肤,使用一次性7号针头刺破血管,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迅速按在刺络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 min,每周2次。2)电针围刺方法同前。对照组予甲钴胺胶囊口服,每次0.5 mg,每日3次,共14 d;维生素B1,每次10 mg,每日3次;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第1天0.1 g口服,每日1次;第2日0.1 g口服,每日2次;第3日及以后0.1 g口服,每日3次,共14 d。对照组外治采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每日1次,每次 15 min,连续 14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4日及皮疹消退后28 d、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第14日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完成皮疹消退后第28日、3个月的随访,观察PHN的发生率。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6]拟定。痊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90%。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疼痛减轻,疗效指数≥30%,<60%。无效:皮损与疼痛均无明显减轻,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以临床痊愈加显效进行统计。疼痛评分采用VAS进行单独评价[7],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比较 见表1。治疗组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红斑减轻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结痂时间 脱痂时间治疗组 5.09±2.18△ 10.67±4.74△对照组 8.92±2.33 16.99±4.81 n 60 60红斑减轻时间 止疱时间2.24±0.89△ 3.36±1.32△3.95±1.43 5.32±2.17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接受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皮疹消退后28 d、3个月随访,治疗组PHN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治疗第7日和14日、及皮疹消退后28 d、3个月随访,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皮疹消退后随访28 d 3个月治疗组 60 7.52±1.12 3.25±1.08*△ 1.26±0.74*△ 0.67±0.45*△ 0.24±0.16*△组 别 n 治疗14 d治疗前 治疗7 d对照组 60 2.49±1.08*1.87±0.90*1.04±0.56*7.46±1.23 5.53±1.12

3 讨 论

HZ的治疗,目前国内外主要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为治疗原则,药物费用高且副作用大,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预防PHN方面,目前仅有确切证据表明默沙东制药公司研发的VZV减毒活疫苗ZOSTAVAX作为目前唯一获批准上市的HZ疫苗,与安慰剂组相比,发病率降低61.1%[8]。但是由于疫苗维持的时间很短,所以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其在长期预防PHN中的有效性。而且最新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激素治疗也不能有效预防PHN的发生[9]。

由于PHN的发生具体机制不明,目前现代医学仍无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10],其产生的持续、剧烈神经痛甚至与癌症疼痛齐驱,导致患者自杀倾向[11]。PHN的发病率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 万[12]。 HZ 的年发病率约为 3‰~5‰[13]。 约9%~34%的HZ患者会发生 PHN[14]。 HZ和 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13],PHN一旦发生往往治愈困难。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临床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及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止痛剂对减少PHN的发生有明确作用。口服止痛药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国家药监局已经警惕加巴喷丁等三类药物引起的急性肾脏损害的安全性和耐药性[15]。

中医学称本病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形成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16]。因此HZ的中医治疗以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为主。“药-针-罐”序贯疗法不但体现上述治法,并且注重早期清热后期化瘀的序贯,注重局部治疗。

青黄散为本院经验方自制中药散剂,主要成分为青黛、黄柏等。《开宝本草》记载:青黛“主解诸药毒,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等毒”。药性咸寒,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的作用;黄柏清热消炎、泻火解毒;冰片清热消肿、生肌敛疮、止痛。青黄散封包可清热止痛并促进疱疹干涸结痂,使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的疱疹病毒在较短时间内失去活性。电针围刺通过电流刺激调节传入神经纤维活动,减弱组织疼痛信息的传递而发挥镇痛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刺络拔罐先以针刺泻之,可清热利湿解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活血行气、化瘀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减轻时间、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缩短,低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未发生不良反应,PHN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中医序贯疗法“药-针-罐”治疗HZ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应用方便,降低了PHN发生率。

[1] Kawai K,Gebremeskel BG,Acosta CJ.Systematic review of incide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herpes zoster:towards a global perspective[J].BMJ Open,2014,4(6):e004833.

[2] Johnson RW,Rice AS.Clinical practice.Postherpetic neuralgia[J].N Engl J Med,2014,371(16):1526-1533.

[3] Vanja Basic-Kes,Vida Demarin.Postherpetic neuralgia[J].Acta Clin Croat,2007,46:279-282.

[4]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9-140.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12.

[6] 林志淼,杨勇,李若瑜.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93-394.

[7] 皇甫丽,尚静雯.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11):744-746.

[8] Oxman MN.Zoster vaccin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J].Clin Infect Dis,2010,51(2):197-213.

[9] Han Y,Zhang J,Chen N,et al.Corticosteroids for prevent-ingpost-herpetic neuralg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 8(3):CD005582.

[10]李娟,索罗丹,赵丹,等.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5):781-784.

[11]龙雄初,龙枚飞,李晓玲,等.带状疱疹患者的心理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679-681.

[12]Amarouch H,Zaouri H,Hassam B,et al.Atypical and disseminated herpes zoster[J].Br J Hosp Med,2016,77(7):427.

[13] Bollea-Garlatti ML,Bollea-Garlatti LA,Vacas AS,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in a population with dis-seminated herpes zoster: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c-tas Dermosifiliogr,2016,7310(16):30362-30363.

[14]Franchini M,Veneri D,Lippi G.Thrombocytopenia and infections[J].Expert Rev Hematol,2017,10(1):99-106.

[15]任林,何黎黎,林芸竹.阿昔洛韦的临床不良反应[J].华西医学,2009,24(9):2498-2500.

[16]徐聪,赵刚.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2):155-157.

猜你喜欢

红斑带状疱疹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木星的小红斑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木星上的大红斑
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