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学生吸烟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018-02-03王明宇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吸烟

王明宇

摘要:大学生吸烟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更有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高职高专学生吸烟更为严重。如何防止和矫正高职高专学生吸烟行为已经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他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吸烟;分析及对策

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社会问题,吸烟有害健康,它日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吸烟是导致多种慢性病的只要因素之一,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等。就我院学生而言,吸烟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男女生都有,但男生居多。这些18、9岁的孩子正直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只要阶段。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吸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一、原因分析:

(一)环境影响人们的行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诱发青少年学生吸烟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每个人成长的主要环境,我们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在我调查了解中得知,大部分吸烟学生的父母也有吸烟习惯。在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父母对子女的吸烟习惯大多采取默认的态度,很少有制止和说服教育的。

目前我院大部分吸烟学生至少有2-3的吸烟史,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普遍不高,特别是无固定职业的家庭和单亲家庭,父母大平时疏于引导,这就大大增加了高职生吸烟的可能性。

2.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行为对学生有一定的效仿作用。很多学生吸烟都是在学校里发生的。比如头几天我就碰到一个学生就是跟着他的同学学习第一次吸烟。所以同伴吸烟行为对其有诱发作用。再有学生对教师吸烟也有效仿作用。

3.社会环境

我国是烟草主要消费国。我国的控烟力度也不如西方国家。青少年的一些错误认识,如吸烟很酷!电视里经常出现吸烟的镜头,他们跟着效仿,这些无疑诱发了一些未成年人的好奇心。

(二)个体因素

1.个人认知水平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强。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小,从众心理强,盲目模仿学习,相互之间影响较大,甚至把吸烟作为了同伴之间联结的纽带。“好奇心”让他们尝试吸烟,最终变为吸烟行为。在工作中了解到,一部分选手对吸烟是没有什么特别感觉的;有一部分人纯粹是吸着玩,无所谓。另有一部分人觉得是由于精神压力大,觉得吸烟可以暂时缓解压力。

2.学习成绩不理想。工作中发现学生成绩越差的孩子,尝试吸烟率越高。学习好的孩子吸烟率低。学习不好的学生整天无所事事,加上叛逆、学习受挫等因素促使一些学生尝试吸烟。

二、解决方法

预防和矫正学生吸烟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高职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远离烟草的危害。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生远离烟草危害的根本前提。在家庭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要吸烟,努力营造良好的无烟环境,让孩子远离二手烟的烟雾毒害,积极配合学校监管好自己的孩子,让吸烟习惯扼杀在萌芽中。

(二)学校方面要努力营造无烟校园,让学生远离烟草危害。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就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严格执行禁烟令,约束教师和学生的吸烟行为,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其戒掉烟瘾。同时要正正面引导学生,像开学初我们在全院开展了“尊人爱己 明理爱校” 文明修身活动,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逐步养成文明的习惯。加大查处及处罚力度,如发现有吸烟的学生,一次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取消其奖助学金资格等。

(三)社会要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让全社会养成远离烟草的氛围。政府要通过行政手段,在公共场所执行严格的禁烟制度,同时要加大查处及处罚力度及宣传力度,让民众认识烟草的危害,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禁止在影视媒体有烟草镜头,保证青少年远离烟草的危害。

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及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是学生吸烟直接原因。目前控制学生吸烟只靠思政队伍的管理是不够的,要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同时发挥家长的权威教育,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齐抓共管,最终达到预防吸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浙江预防医学》,2013(10),戎志东,佩君著《职业高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endprint

猜你喜欢

吸烟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浅谈香烟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吸烟对口腔危害分析
ST段抬高心肌梗死818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江西省大学生吸烟与身份认同研究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青少年免疫系统的危害
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