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咱们工会有作为

2018-02-03王超明

北方人 2018年1期
关键词:劳模工会组织全市

文/王超明

近年来,双鸭山市总工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把服从服务于改革创新作为工会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服务职工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服务大局把握工作的“关键点”、服务基层培育工作的“闪亮点”,在双鸭山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唱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会有作为”的主旋律,为加快双鸭山市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贡献出了新智慧和正能量。

围绕中心工作抓创新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力

双鸭山市总工会积极贴近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劳动竞赛、职工素质、劳模引领”三大建功立业工程为载体,着力激发职工群众创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教育引导广大职工通过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梦想。

深化劳动竞赛,引领职工当好主力军建功立业。围绕“十二五”规划,在重点工程、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中组织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安康杯”等竞赛活动,以及“劳动筑梦·技能圆梦”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了20项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有2万余名技术工人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职工参加省级大赛18项;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在全市选树10大重点建设立功竞赛示范带动项目,双鸭山区域内省、市级重点在建项目立功竞赛参赛率分别达到100%和90%。

推动技术创新,引领职工提升技能创新劳动。通过名师带徒、技能帮带、以赛带考等,发挥职业技能带头人作用,促进职工技能提升晋级。近年来,选聘市级职业技能带头人10人,师徒结对68对,成立市级职工技术服务队3支,为企业免费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指导、攻关、创新等服务活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在技术创新实践中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新创建职工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5个,完成攻关项目7个;新建市级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2个,培训2000余人。

弘扬劳模精神,引领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劳模。在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以创建“四优”为目标的“工人先锋号”活动,以创建为抓手,以建设技能型、效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五型”班组为目标,全面推进班组建设和班组竞赛,涌现出省级工人先锋号4个,组织推荐评选了省“五一劳动奖状”1个、“五一劳动奖章”5个,国家级劳动模范4名。建立了一批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工作品牌。全市形成了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心劳模、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围绕基层群众抓服务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双鸭山市总工会始终把面向广大职工作为工作方向,坚持深入基层、走进企业、走近职工,广泛开展“进企业服务、帮职工解忧”专项行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为职工排忧解难。

通过扶危济困,送温暖到职工的心坎上。在每年的“两节”期间“送温暖”和“金秋助学”活动中,组织人员深入到困难职工家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救助。依托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站,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并在元旦、春节、六一、大学生入学季等时间节点上,开展特色鲜明的困难帮扶活动。

2015年“两节”期间共筹集“送温暖”资金473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和农民工7800余户。实施四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共帮扶28531名困难职工走出了困境,脱贫率达98%。通过“金秋助学”,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为了保证困难职工家庭中的高考生顺利入学,提出了“不让一个高考生因家庭困难不能入学”的口号,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了救助热线电话。去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筹措助学资金163万元,救助困难职工家庭高考生902人,“金秋助学”活动成为有影响、有特色的工会工作品牌。

通过“工会红娘”,解大龄青年后顾之忧。为了使一些外来青年职工扎根双鸭山安心工作,打造了“爱在双鸭山”青年职工交友平台,已举办青年职工大型交友活动2次,有超过1000人(次)的青年职工参加了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围绕素质建设抓提升不断增强工会队伍的战斗力

双鸭山市总工会积极着眼于提升各级工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素质和基础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活力和广大职工的动力。

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以各级工会领导为重点,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引向深入,不断增强全市工会干部践行工会发展道路的自觉性。以广大职工为主体,组织开展“凝心聚力跟党走、建功立业绘蓝图”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把个人梦想融入“民族梦”“中国梦”之中。以职工素质提升为载体,引导基层工会举办读书会、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80余期次。通过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提高了工会干部思想理论基础,凝聚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

统筹城乡工会组织建设。在增强县区工会工作活力的同时,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非公企业、“两新”组织中普遍建立了工会组织,并把触角延伸到了乡镇(街道)和社区。目前,全市共建基层工会组织3321个,建会和职工入会率均达90%以上。全市92%的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建立起维权平台,拓宽维权通道。通过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和落实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制度,有力地维护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强化队伍综合素质培养。大力开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投入培训资金364万元,培训职工、农民工2.3万人。为引导广大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市总工会累计投入资金620万元,在全市建设职工书屋140个,建成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8个。同时,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赛、技术比武、职工职业道德创建、“争当学习型职工”等活动,提升了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猜你喜欢

劳模工会组织全市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合资企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