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即墨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出实招见实效

2018-02-02青岛市即墨区编办

机构与行政 2018年1期
关键词:青岛创新

青岛市即墨区编办

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做好简政放权“减法”的同时,坚持“宽进”与“严管”并举,着力做好强监管“加法”,积极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思路、新方式、新做法,为简政放权真正落地生效保驾护航。

一、打牢基础,不断完善监管体系

始终紧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根弦,坚持健全组织架构、夯实制度基础、编制监管清单三管齐下,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搭建事中事后监管组织架构

2016年2月,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组织领导,青岛市即墨区在调整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时,专门设立事中事后监管改革组,负责统筹掌握全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开展情况,研究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改革,督促指导相关部门落实各项监管改革措施,确保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齐推进、相协调。

(二)夯实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础

2016年11月,为整治“多龙治水、无人负责”“多顶大盖帽管一顶小草帽”等乱象,指导部门有效履行监管职责,从完善制度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出台《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改革路径及具体要求;印发实施《即墨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制规定(试行)》,明确了部门、科室、个人三个层级的监管职责、履责方式和督责追责情形,实现了对监管责任的层层分解,消除了监管空隙,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2017年初,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首批选取市场监管、食药、安监、城建、农业、卫计、文化市场执法等7个监管事项多、监管力量足、监管任务重的部门,开展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制规定的试点工作。目前,7家试点单位已针对各自监管领域印发了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主体责任

推行监管事项清单制度,将部门监管事项清单化,使主体责任更加清晰。按照依法依规原则,将全区各部门面向市场主体实施的监管事项,按照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将监管部门、监管内容、生产经营和产品(服务)质量标准、监管措施和监管依据等内容逐项梳理汇总,形成涵盖发改、城建、市场监管等32个部门、530余项监管事项的清单,在即墨政务网和即墨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公开。通过推行监管事项清单制度,实现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双方责任明了和监管信息对称,进一步明确了“谁来监管”“怎么监管”“标准如何”等问题,既强化了监管部门的责任,又方便接受市场主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监督。

二、改进方式,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主动顺应监管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推行信用监管、随机抽查、智能监管,以监管方式的现代化推进监管工作的效能化。

(一)大力推进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

以创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出台《即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7年即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搭建“一网三库一平台”,以诚信即墨建设加大监管震慑度。目前,“诚信即墨网”已实现日日更新,企业法人、自然人、非企业法人三大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已归集信用信息目录4700多条。2017年7月,31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在公共资源管理使用领域对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备忘录》,以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影响恶劣市场主体的清除、惩戒力度。

(二)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将“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应用于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中,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杜絕行政检查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33个部门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同时,切实加强部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跟踪问效,定期抽查、公布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实效。平台使用以来,全市已开展随机抽查1586次,抽查有关事项290余项。

(三)积极探索智能化监管

依托“互联网+监管”方式,通过“智能化”和“精细化”监管,实现政府管理效能的提升和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在建设领域,建成省内首个县级市建设管理智能化平台,通过工地远程可视化系统、质安监移动执法系统等智慧手段,实现对施工工地、现场履职的实时全程监控;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建立了可追溯体系,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供应商、餐饮单位均纳入食品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智能食安”系统,实现对监管对象动态状况的即时掌握,延长了监管触角,提高了执法效率;在水资源监管领域,实施实时监控系统,对5处主要供水水源地和110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装先进的计量设施,并通过GPRS将数据传输至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取用水和地下水数据遥测遥报,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取用水户的取水情况及计量设施运行情况。

三、拓宽渠道,不断凝聚监管合力

坚持打好事中事后监管组合拳,扎实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发挥社会监管力量,构建起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

(一)推动落实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推行跨部门跨领域“大综合”、重点领域内“小综合”和重点交通枢纽“区域性”联合执法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执法体系。“大综合”行政执法方面,充分考虑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接能力,以城市管理为主,纳入水务管理、物业管理、房屋管理等领域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和监督检查权,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小综合”行政执法方面,按照“上级有要求、现实有需要、整合有条件”原则,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分别整合了大农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卫生计生等领域的监管执法职权;“区域性”联合执法方面,建立和完善即墨铁路北站周边区域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属地统筹协调能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二)强化企业守法经营主体责任

“先照后证”改革后,细化企业的有关从业条件,跟进加强企业注册后的监管和服务,及时将《即墨区政府部门监管事项清单》按行业分类,以服务指南方式传递到企业手中,督促企业自觉增强守法守规意识,引导企业充分认识行业监管信息以及信用状况对自身发展的关键作用,促进企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三)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监管

设立“直通联办服务中心”,将全市近50条非紧急类政务服务热线,合并为“83512345”一个端口直接连通群众。同时,推行扁平化管理,通过在镇街实行“网格管理、统一调度、联合执法”模式,实现对群众举报投诉的快速处置,确保群众举报“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音”,倒逼监管部门强化责任落实,有效提升监管效能。□E:ZZJ

关键词:事中事后监管 创新 青岛 即墨区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岛创新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