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大棚羊角酥甜瓜霜霉病发生原因及“三防一控两治”防治措施

2018-02-02张身嗣王晶晶李大奎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瓜农羊角图版

张身嗣 王晶晶 李 娜 李大奎 李宝聚

(1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淮南 232001;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根据安徽大棚羊角酥甜瓜生产特点,大棚湿度是导致霜霉病危害严重的关键因素。采用“三防一控两治”的防治策略,能有效降低大棚羊角酥甜瓜霜霉病的发生,达到减药减量的目的。

羊角酥甜瓜又称羊角脆、羊角蜜,味甜、皮薄、富含多种维生素,属于薄皮甜瓜,因果实形似羊角,酥脆爽口,故得名羊角酥甜瓜。霜霉病是羊角酥甜瓜的重要病害,在安徽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在雨季及棚室高温高湿时病情发展快(杨柳燕 等,2011)。其发病特点是来势猛、传播快、发病重,导致减产30%~80%,严重威胁大棚羊角酥甜瓜生产。笔者根据近年来对羊角酥甜瓜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经验,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羊角酥甜瓜霜霉病“三防一控两治”的防治策略,以期为羊角酥甜瓜生产上化学农药减施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羊角酥甜瓜霜霉病叶片发病症状

霜霉病在羊角酥甜瓜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彩色图版1),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彩色图版2),随后病斑扩大而成角斑,因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田间湿度大时,叶片背面产生水渍状淡黄色病斑(彩色图版3),清晨尤为明显。发病严重时,叶片背面产生黑色霉层,病势进展快时,病斑相互融合(彩色图版4)而使整片叶变黄枯焦,病叶干枯时易破裂(彩色图版5),导致果实不能成熟。

2 羊角酥甜瓜霜霉病病原菌

经显微形态观察,引起羊角酥甜瓜霜霉病的病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4根束生,无色,基部稍膨大,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孢子囊(彩色图版6)。经鉴定,病原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李宝聚等,2008)。

3 安徽羊角酥甜瓜霜霉病危害严重原因分析

羊角酥甜瓜霜霉病的发生及流行与寄主的抗病性、瓜农栽培管理习惯、病原及温度、湿度条件等因素有关。目前安徽主栽的羊角酥甜瓜品种大多不抗霜霉病;大棚羊角酥甜瓜生产逐渐发展成区域规模化种植,瓜农栽培管理及施药水平区别不大;霜霉病在安徽省早春大棚甜瓜、黄瓜上一般于4月开始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并产生大量孢子囊,成为翌年露地黄瓜的初侵染源,病害终年辗转发生,病菌无越冬阶段。因此,在不考虑寄主抗性、栽培管理习惯和病原的情况下,大棚内空气湿度条件是导致安徽省羊角酥甜瓜霜霉病危害严重的关键因素。

3.1空气湿度对霜霉病发生的影响霜霉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安徽早春大棚羊角酥甜瓜生长期的温度条件一般均能满足霜霉病发生所需,所以空气湿度成为该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安徽地区每年6~7月属于江淮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增大,加之此时羊角酥甜瓜正值花果盛期,植株需水量较大,浇水次数及浇水量亦在增加。而近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连阴雨天时间长,早春羊角酥甜瓜普遍在冬春季采用大棚栽培,密闭高湿的环境为霜霉病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一旦发病,病情扩展很快,危害严重。

3.2大水漫灌对霜霉病发生的影响安徽省瓜农通常选择未种植过甜瓜的田地或水旱轮作3 a(年)以上的田地种植羊角酥甜瓜,以拆棚换田的方式预防瓜类连作障碍,种植基地的不稳定致使覆膜滴灌技术难以推广应用,普遍采用在畦沟内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往往导致棚室湿度高,极易引起霜霉病的发生及流行。

3.3花果盛期对霜霉病发生的影响经笔者研究发现,羊角酥甜瓜幼苗期子叶较抗病,伸蔓期顶部嫩叶较下部叶片抗病,开花坐果期是主要感病期,花果盛期进入雨季极易发生霜霉病。膨果期前漫灌的膨果水往往水量大,致使棚室湿度加重,而植株生长中后期生长势减弱,发病亦严重。

3.4农事操作对霜霉病发生的影响病害防治上普遍存在防治不及时、重治病轻预防、盲目用药与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现象,致使病原菌抗药性增强,植株易产生药害,病害防治困难。除此之外,生产上羊角酥甜瓜连作、密植、连阴雨天浇水、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棚室通风条件差等均会导致霜霉病发生严重。

4 “三防一控两治”防控措施

“三防”措施包括漫灌前预防、连阴雨天降雨前预防、开花坐果期预防。

① 漫灌前预防。因条件限制无法采取膜下滴灌而采用大水漫灌的瓜农,需在羊角酥甜瓜定植时覆盖地膜,定植后适量浇水,尽量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植株缺水时选择晴天的早晨适量浇水,浇水后提高棚温至30 ℃,促进水分蒸发,然后及时通风降湿,阴雨天严禁浇水。大水漫灌前1~2 d(天)选择晴天进行药剂预防,如遇雨季,可在连阴雨天之间间隔7~10 d(天)再次施药预防。可选择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烯酰吗啉⋅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叶面喷雾。

② 连阴雨天降雨前预防。安徽地区4~7月可根据天气预报在雨季来临前的晴天施第1次药剂提前预防,然后在连阴雨天之间间隔7~10 d(天)的晴天施第2次药预防,所用药剂同漫灌前预防。连阴雨天严禁浇水,关闭棚膜以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

③ 开花坐果期预防。目前安徽羊角酥甜瓜主栽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差,开花坐果期以果实生长为主,根、茎、叶的生长量显著减少,光合作用产物主要向果实运输,植株生长势减弱,中、下部叶片易感病,是霜霉病的主要发病期。因此,开花坐果期应结合天气预报提前施药预防,可于全田植株80%进入开花盛期或发病初期(初见病斑时)喷药,隔7~10 d(天)再次喷药,所用药剂同漫灌前预防。

“一控”为控制土壤水分,即在不影响羊角酥甜瓜植株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通过严格控制棚室土壤湿度,从而控制棚室空气湿度,创造不利于霜霉病发生的条件。建议采用覆膜滴灌技术,合理密植。只能进行畦沟内浇水的瓜农,应选择晴天浇水,阴雨天不浇,上午浇下午不浇,生长前期尽量少浇,减少浇水次数及浇水量,及时通风除湿。开花坐果后,应适当增加浇水量,浇水量以畦沟内无积水,畦面膜下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及时放风降湿,以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清晨叶片边缘无结露现象为宜。

“两治”即于霜霉病病症初现时立即施药防治,间隔5~7 d(天)再次施药,连续2次,所用药剂同漫灌前预防,要求高质量喷雾(高压、高喷雾量),重点喷施发病植株及叶片背面。根据棚室病害发生程度和趋势调整用药剂量和次数,注意轮换用药。

另外,通过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也可以显著降低大棚羊角酥甜瓜霜霉病的发生。如合理密植,爬地式栽培每667 m2栽800株,吊蔓栽培每667 m2栽2 000株,伸蔓期及时整枝、摘心;定植后适量浇水,生长前期适时适量浇小水,膨果期需水量较大,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先提高棚室温度再放风,如棚内温度升高至30 ℃以上,开小口放风30 min(分)后再开大口通风,持续至下午15:00左右,棚温降低至20~25 ℃时关闭通风口进行保温。植株生长中后期及时追肥,当幼果呈鸡蛋大小时,结合膨果水,每667 m2追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各20 kg,以后再追2~3次,提高植株长势。

采用“三防一控两治”防治措施后,早春大棚及越夏大棚栽培的羊角酥甜瓜均未明显发生霜霉病(彩色图版7、8、9)。“三防一控两治”的各防治时期因彼此间存在重叠现象,实际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相对于瓜农的常规施药次数可显著减少一半以上,符合国家农药、化肥减施政策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李宝聚,赵彦杰,曹春娜.2008.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五)2008年我国北方黄瓜霜霉病大流行.中国蔬菜,(10):55-56,72.

杨柳燕,徐永阳,徐志红,赵光伟,邢燕.2011.甜瓜霜霉病研究进展.中国瓜菜,24(3):38-43.

猜你喜欢

瓜农羊角图版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瓜农春管忙 错峰上市“抢”市场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我爱家乡的羊角脆
骑行荷兰羊角村
守信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日光温室冬春茬羊角脆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玉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