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2018-01-31贾彦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

贾彦洋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100例呼吸内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 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每组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 研究组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内科患者在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期间,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可显著提升护理安全性, 使护理风险发生率大大降低,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静脉留置针输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114

静脉留置针输液疗法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且应用价值高, 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呼吸内科患者病程、病情复杂, 需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液疗法。通过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 可降低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 减少护理工作量, 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但是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时常会引起诸多风险, 比如液体渗漏、穿刺位置的皮下血肿、留置针脱落、导管堵塞、静脉炎等[2]。护理风险管理是现代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 旨在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的风险,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进而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 加强临床疗效。本文探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呼吸内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 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 每组50例。研究组中男33例, 女17例, 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55.3±15.2)岁, 11例支气管扩张, 22例肺炎, 17例慢性支气管炎。常规组中男35例, 女15例, 年龄41~82岁, 平均年龄(55.7±15.6)岁, 10例支气管扩张, 20例肺炎, 20例慢性支气管炎。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 即留置针护理、预防留置针脱落等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风险管理, 具体为:①评估风险:首先评估、识别风险, 而后实施相应的分析, 包括皮下血肿、留置针脱落、静脉炎、液体渗漏、留置针堵塞等风险种类, 并针对上述不同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操作。②留置针脱落:留置针发生脱落的原因有很多, 大部分都是因为留置针末端超过局部皮肤水平, 加之外力作用, 使得皮肤变得松弛, 固定不妥而引起脱落。对此, 应当利用3M敷贴覆盖70%的针梗部位, 完全盖住穿刺部位, 利用两条胶带将肝素帽和延长管固定于穿刺口位置, 另一侧胶带固定于针柄处。护理期间加强观察, 做好穿刺前准备工作, 并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③皮下血肿: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业务操作技能, 并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 同时对流程加以规范, 穿刺前需对患者情况予以正确评估, 选择最佳穿刺点。定时开展留置针静脉输液护理相关讲座、会议, 及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升。④液体渗漏:注意穿刺点、留置针型号、血管部位的选择工作, 通常而言, 留置针以短、细为主, 避免在同一个部位多次穿刺, 要求护理人员熟练穿刺, 并妥善固定, 观察患者穿刺情况, 做好各项记录工作。⑤预防静脉炎:输液期间按照无菌要求规范操作, 注意用药事项以及药物配伍禁忌, 尽量选择回流通常且粗大的静脉作为穿刺点, 以确保药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加强身体抵抗力。⑥留置针堵塞:加强观察, 告知患者输液期间禁止压迫穿刺点。若有回血则立刻予以封管液处理。封官期间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工作, 通常予以浓度为

10 IU/ml的5 ml肝素盐水, 从留置针接头进行推注, 并注意推注速度。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包括液体渗漏、皮下血肿、留置针脱落、留置针堵塞、静脉炎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针对呼吸内科患者, 比如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 需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以往临床所采用的输液治疗方法, 需要频繁穿刺, 严重损伤血管、增大患者痛苦的同时还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工作量增大[3]。对于需要频繁血管穿刺、血管条件较差的输液患者, 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是一个高效、安全且方便的选择, 静脉留置针外套管材质比较柔软, 患者接受输液治疗期间, 可大大减轻其不适感, 现阶段备受临床青睐[4-7]。但是在留置针输液期间依然会存在堵管、液体渗漏以及静脉炎等不良事件, 经过有效的护理管理, 可大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8-10]。

在本次研究中, 对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前充分评估输液不同阶段有可能会出现的留置针堵塞、留置针脱落、静脉炎、皮下血肿、液体渗漏等不良事件, 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结果发现,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 在呼吸内科患者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过程中,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能够显著提升护理安全性, 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红丽.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255-256.

[2] 汪才侠, 胡方成.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6):118-120.

[3] 韦红泉, 黄英华, 潘婉玲.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3):138-140.

[4] 赖爱萍, 朱丽芳, 邹苑媚.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7):219-221.

[5] 韩建敏.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3):274-276.

[6] 赵天霞. 呼吸内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风险管理.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A11):505.

[7] 黎秀芬.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的临床应用. 全科护理, 2010, 8(20):1833.

[8] 赵丽英. 护理干预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63):191.

[9] 敬玉霞. 护理干预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8):2088-2090.

[10] 亢彩霞, 周雪梅, 毕秀玲, 等. 颈外静脈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中国伤残医学, 2013(8):355.

[收稿日期:2018-10-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