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分析

2018-01-31谢亚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谢亚非

【摘要】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8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及对症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31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20例, 有效10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0.92±0.25)、(0.54±0.16)分,

低于对照组的(1.78±0.56)、(1.25±0.4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时间(7.51±1.41)、(9.51±2.61)d均短于对照组的(9.61±2.59)、(11.40±2.5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恶心、1例面色潮红、1例嗜睡、1例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1例恶心、1例面色潮红、1例嗜睡、2例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效果确切, 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加速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 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 对患者预后有益,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加减;慢性糜烂性胃炎;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055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常见慢性复发性内科疾病, 患者以胃脘灼痛、恶心、心烦等为主要表现, 可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于慢性糜烂性胃炎无特效治疗方案[1-3]。本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8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 分析了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 女14例;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38.22±13.59)岁;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4.56±2.48)年。

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38.14±

13.62)岁;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4.58±2.4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及对症抗生素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

2次/d。抗生素的应用:若青霉素皮试阴性, 给予阿莫西林胶囊, 0.75 g/次, 2次/d。另外给予呋喃唑酮, 0.1 g/次, 3次/d。维生素B1 10 mg/次, 2次/d。连续治疗2周停药, 改为单纯给予枸橼酸铋钾颗粒, 110 mg/次, 3次/d, 治疗2周。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方剂组成:海螵鞘、白芍药、白芨各20 g;枳壳、延胡索各15 g;香附、川芎、陈皮、白术、甘草、川楝子、黄连、三七各12 g;柴胡8 g;吴茱萸6 g。反酸加煅瓦楞子;胃痛加五灵脂、蒲黄;热重加黄芩;湿重加藿香;嗳气加沉香;纳差加神曲;恶心呕吐加竹茹。1剂/d, 早中晚

3次飯前30 min服用。治疗4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胃黏膜炎症情况、组织病理变化(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 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采用悉尼系统直观模拟评分法(0~3分), 分数越高表明糜烂程度越重。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 治愈:症状消失, 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 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无效:症状、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无改善。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31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20例, 有效10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胃黏膜炎症情况、组织病理变化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0.92±0.25)、(0.54±0.16)分, 低于对照组的(1.78±0.56)、(1.25±0.4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时间(7.51±1.41)、(9.51±2.61)d均短于对照组的(9.61±2.59)、(11.40±2.5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1例恶心、1例面色潮红、1例嗜睡、1例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1例恶心、1例面色潮红、1例嗜睡、2例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3 討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治疗以消除炎症和纠正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4-7]。中医将慢性糜烂性胃炎纳入“胃痞”范畴, 认为与脾胃不和、饮食不节、肝失疏泄相关, 在治疗上需以和胃理气、清热化湿、疏肝解郁和理气止痛为原则。在治疗上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 其中黄连清心火;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川芎行气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白术健脾燥湿;川楝子行气止痛;陈皮和枳壳理气行滞;三七散瘀止痛;甘草、白芍药敛阴柔肝、和中缓急;白芨消肿收敛;吴茱萸可调和肝脾;海螵鞘可制酸除湿。诸药合用, 可共奏清热化湿、理气止痛、疏肝解郁、和胃理气之功[8-10]。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及对症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31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20例, 有效10例, 无效

10例, 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0.92±0.25)、(0.54±0.16)分, 低于对照组的(1.78±0.56)、(1.25±0.4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时间(7.51±1.41)、(9.51±2.61)d均短于对照组的(9.61±

2.59)、(11.40±2.5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恶心、1例面色潮红、1例嗜睡、1例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1例恶心、1例面色潮红、

1例嗜睡、2例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效果确切, 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加速胃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 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 对患者预后有益,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峻松, 谭芊任, 肖政华.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食道裂孔疝医案一则. 饮食保健, 2016, 3(23):89-90.

[2] 徐龙.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88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z2):121-122.

[3] 杜连平, 马启明.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5例. 光明中医, 2016, 31(21):3081-3082.

[4] 于亚杰.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 15(1):86-87.

[5] 罗德周.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60例临床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5):16-17.

[6] 姚彩华.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66例临床观察. 河北中医, 2014(5):698-700.

[7] 杨青松, 张艳.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7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7):7-8.

[8] 杜大成, 邓华容.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医药, 2015(19):20.

[9] 经海容. 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左金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 中国校医, 2011, 25(6):438.

[10] 陈兴术, 向绍勇.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5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 27(5):308.

[收稿日期:2017-11-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