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倍他乐克应用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经验

2018-01-31赵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倍他乐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赵江

【摘要】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结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均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观察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2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静脉推注2支倍他乐克后因心率、血压达到控制要求范围内而停止后续静脉推注。其余患者静脉推注完3支倍他乐克后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其中心率平均下降(26.7±2.1)次/min, 收缩压平均下降(19.7±7.8)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平均下降(11.7±1.8)mm Hg。所有患者均主诉胸疼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心电图提示患者房、室性早搏减轻或消失。结论 倍他乐克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在用药期间做好相关护理内容, 能够保证用药安全, 降低用药风险。

【关键词】 倍他乐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050

倍他乐克是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种β1受体选择性阻滞剂, 在循环内科中其常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循环系统性疾病。目前有文献指出,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广泛应用口服倍他乐克片剂的同时静脉应用倍他乐克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

注[1]。选取本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及相应护理, 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将用药过程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4例, 女

10例;年龄55~74岁, 平均年龄(64.2±4.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无呼吸系统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无明显心力衰竭、心功能在Ⅲ~Ⅳ级、心源性休克、严重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后经过系统性治疗包括抗凝、溶栓、止痛等常规治疗后患者仍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高血压、胸疼等症状。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无倍他乐克注射液使用禁忌证情况下, 遵循医嘱给予倍他乐克注射液3支, 连续3次静脉推注, 5 mg/支, 具体方法为, 静脉给药速度维持在1 mg/min,

每注射完1支溶液后, 觀察患者3~5 min。查看是否满足继续静脉推注给药条件, 若患者心率下降至50次/min以下, 收缩压<90 mm Hg, 则应立即停止后续推注。待静推注射完成后, 继续观察患者15 min左右, 如果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 改用口服倍他乐克50 mg, 间隔6 h 1次, 连续服用2 d, 而后以倍他乐克静脉滴注100 mg, 1次/d[2]。

1. 3 护理方案

1. 3. 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特别在老年患者人群中, 由于持续性胸疼并伴随明显濒死感的长期存在, 患者常伴有紧张、恐惧等情绪。如果这些紧张性情绪持续存在, 能够加重心肌氧耗量, 进而加重疾病发展影响药效发挥, 因此在患者入院后积极与患者交流, 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案及未来的预期效果, 为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并且嘱患者卧床休息, 采用平卧位。

1. 3. 2 用药护理与注意事项 用药前要密切监控患者心电变化, 将心电监护心率报警调至50次/min, 血压最低报警调至90 mm Hg, 同时2次间隔时间应调至在每5分钟1次。在静脉给药前为患者开放两个静脉通道并保持畅通, 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急救复苏药品及设备。注射前可利用生理盐水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液不渗漏, 静脉推注时, 保持推入速度在1 mg/min。不可推入过快, 每支推注完毕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 待间隔5 min后, 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后方可继续推注, 推注完毕后, 继续推注生理盐水

3~5 ml, 以减少药品对血管的刺激。停止用药标准:如果在推注期间患者心电监护出现报警, 应立即终止推注;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或持续血压下降可以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给予纠正。

1. 3. 3 用药后观察 静脉推注完后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者胸痛是否获得改善、心律失常是否减少、是否存在疲劳、头痛、眩晕等一般不良反应, 以及四肢厥冷、恶心、腹痛、呕吐等循环系统或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1. 3. 4 系统早期康复护理 强化基础康复护理的选择时间点, 对于急性期患者可以条件允许下1周内进行康复护理, 可选择在入院治疗后第2天起开始给予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指导, 如床边洗漱排便。对于亚急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第2周可逐渐加大活动量, 如在病房内缓步慢走, 可以适当阅读书籍, 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改变情况, 避免血栓脱落引起再栓, 恢复期可在第4周后进行, 一般此时患者基本出院在家静养, 因嘱咐患者尽量以步行为主, 逐步增加步行的时间和距离。恢复期到达第7周后, 可以调整运动量提高体力, 功能提高期建议在第3个月进行开展, 以身体适应性锻炼为主, 进而改善身体生理机能。

在康复护理期间, 应继续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避免任何可以造成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等刺激事件的发生, 要注重稳定患者病情, 积极疏导和调节患者产生的各种不良负性情绪, 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家疗养期间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以及家属与患者之间的家庭关系, 为患者提供满意舒适的生活, 合理使用药品, 积极听取患者的各种治疗需求。在日常饮食中, 要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不要暴饮暴食、食用肥甘味厚的食物, 避免适用刺激性食品, 应该戒烟戒酒, 同时多以粗纤维为主并保持二便通畅, 避免在排便过程中加大腹压。避免栓子再形成或endprint

重栓。

2 結果

2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静脉推注2支倍他乐克后因心率、血压达到控制要求范围内而停止后续静脉推注。其余患者静脉推注完3支倍他乐克后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其中心率平均下降(26.7±2.1)次/min, 收缩压平均下降(19.7±7.8)mm Hg, 舒张压平均下降(11.7±1.8)mm Hg。所有患者均主诉胸疼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心电图提示患者房、室性早搏减轻或消失。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 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病例中约有50%在发病后1 h于院外猝死, 其死因主要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3, 4]。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没有禁忌证, 对无论是否实施溶栓、抗血小板或急诊治疗者, 都应尽早使用静脉加口服的β受体阻滞剂, 以期获得满意疗效, 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5]。倍他乐克作为一种

β1受体选择性阻滞剂, 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肯定和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次级预防药。由于其对β1受体的高度选择性, 使得对β2受体的抑制作用低于对β1受体的抑制, 避免了内源性拟交感反应, 因此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两大危险因素即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6]。作为循环内科护

士, 要全面了解科内药品的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配制药品流程和抢救流程。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操作流程、规范给药途径的操作技巧、详细记录患者情况、准确做出判断, 及时进行规范处理。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以保障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提供临床

疗效。

参考文献

[1] 宋萍, 潘立群. 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当代护士旬刊, 2007(4):32-33.

[2] 蒋立新. 静脉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急症中的应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32(9):858-861.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12):710-725.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8):675-690.

[5] 刘淑萍.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中国老年学, 2013, 33(12):2995-2998.

[6] 王金英. 倍他乐克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10):133-134.

[收稿日期:2017-1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倍他乐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替米沙坦与倍他乐克治疗舒张型高血压临床效果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倍他乐克联合起搏器治疗缓室率心衰的临床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性早搏疗效观察
黄芪生脉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