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校企之界:智能工匠校企无界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31郝巧梅刘小斐贺长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3期

郝巧梅+刘小斐+贺长春

摘 要 鄂尔多斯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创办工业机器人专业、完成工业机器人智能人才系统培养,高效运行所构建的无界化校中厂、厂中校,实施和运用所设计的无界化课程体系、无界化行动导向的教材、无界化数字化教学资源,执行所构建的机制驱动和制度规范,首次运用校企无界化办学和培养模式破题。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专业;智能工匠;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无界化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3-0001-03

1 前言

校企合作难以破界,是指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难有实质性作为的问题。以往校企合作多靠关系、感情获得和维持,基于人才培养校企难以达成共识、产教二层皮,校企合作如何破界?2014年,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把敏锐目光投向国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领域,关注工业机器人生产和应用人才迫切需求趋势,把握校企合作培养机遇,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共同创办工业机器人专业,填补“职业院校创办工业机器人专业系统培养人才”的不足,根除当下职业院校多以增加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展碎片化培养的弊端,以校企无界化培养杜绝产教二层皮,校企双主体完成诸如无界化共赢模式设计之后,做好产教无界化共赢模式之智能工匠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训实习等各个层面的设计。

2 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

校企共同投资,学校投资60%,华中数控投资40%,建立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并引入企业文化,创建并运行课堂直通车间无界化“校中厂”实训基地,同时开辟华中数控(重庆华数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厂中校”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全程式、全面合作的人才培养协议,同时签订工业机器人专业订单班协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在“校中厂”实训基地完成,实行师傅型教师与企业专家跨界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任务在企业“厂中校”实训基地完成,期间由企业工程师做主要指导,学院教师辅助,顶岗实习期满,双方共同考核,根据意愿并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就业。校企双方实现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就业共管。

3 校企共定智能工匠校企无界化人才培养方案

岗位能力分析 为了高效实现培养目标,突破如校企、部门、课程、课堂等界限,设计并实施无界化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学习评价。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岗位调研,并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工业机器人岗位能力分析图表(见表1)。根据分析知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有三个方向: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集成商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企业。

课程体系设计 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服务社会、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岗位、促进生涯发展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等“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依据工业机器人职业活动分析结果和国家颁布的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知识/技术/技能课程和职业活动课程(见表2);根據岗位能力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提炼出专业平台课程(见表3),继而进一步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框架体系为工业机器人操作能力体系——工业机器人安装维护能力体系,两体系相互配合、融会贯通,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可概括为三年四阶段二能力培养体系(见图1)。

职业活动课程教学

1)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选用典型工作任务,采用过程导向的教学结构,完成“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技能\技术训练、任务实现、小结作业”的教学过程,灵活运用讲授、示范、头脑风暴、学习互评等教法、学法,促进基于“职业特质”教学目标的形成。

2)职业活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建议。采用小组制完成理实一体教学、实训教学、工学交替学习、顶岗实训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考核、阶段性考核和最终考核相结合;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出现应是本课主题职业活动卓越完成所必要,针对遵照规范、严格达标和提高效能而教会知识运用,用做中学的方式高效理解和运用,巧用讨论、启发式教学,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参与进来,形成学习归属感。

4 校企共同开发无界化教学资源

依据无界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智能工匠校企无界化教学资源,开发行动教学教材;开发行动教学数字化资源。“校企”“校校”联合成立“全国工业机器人技能培养系列精品教材”与“‘十三五工业机器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精品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委员会,共同致力于培养智能工匠无界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委员会在短短的几年中共编写中、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和系列教材14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见表4)。其中包含教学素材库、微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是技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学院教师是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编写委员会副总编,并主编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教材。

5 校企共搭机器人创新活动平台

为落实无界化创新创业培养,校企共同创建成立“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和“工程师工作室”,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平台,同时聘用企业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骨干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实现师资共享、人才共育的无界化教学资源办学,为智能工匠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6 校企联合服务社会

借助学院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创新平台,校企双方于2016年7月底8月初,联合举办全国工业机器人骨干教师培养,共培训来自全国20多所院的43位教师,由校企双方专家型、技能型教师、高级工程师进行授课,开展技术指导,收效俱佳。同月,承办中国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和鄂尔多斯市选拔赛。学生在近两年参加的各级各类机器人大赛中共获国家级奖三项、自治区级四项、市级两项。

7 校企构建智能工匠校企无界化培养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

为智能工匠校企无界化培养健康、高效开展,构建机制引擎和制度规范,打造出校企合作无界化“生态环境”,保证育人活动充满活力,驶入高效运行的快轨,除现有制度外,共同制定工程师工作室责任制,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无界化共建制度,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含三方评价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基于产教合作企业准入与退出制度等。用机制来保障,用制度来规范,确保智能工匠校企无界培养的顺利进行。

总之,校企双方在博弈理论指导下[2],校企合作协议、订单协议、工学交替协议、顶岗实习协议规范签署,建设性执行,包括校企无界化培养的机制、制度、师资、教学资源建设与运用,顺利解决校企难以达成共赢共识、工学二层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丽娜.职业教育专业建设[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5.

[2]齐再前.基于博弈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