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关用药7注意

2018-01-3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教授高家骏

家庭医药 2018年15期
关键词:脑栓塞抗炎药生物制剂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教授 高家骏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中医素有“顽痹”“白虎历节”之称,其痛彻骨,状如“虎咬”,病程缠绵难愈,致残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重症。但类风关绝非无药可治,而夏季正是治疗的最好时机。

“联合作战”效用大

治疗类风关的药物有四大类,即非甾体抗炎药、病情缓解药、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尚无任何一类药物单独应用能治好类风关。治病如同打仗,也讲联合作战。针对类风关具有类似局限性恶性肿瘤的增生性和破坏性生物习性,必须效仿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尽早采用既能迅速改善症状,又能有效遏制病情进展的联合治疗,从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上协同发挥作用。一般常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和一种或多种病情缓解药联合治疗。

滥用激素害无穷

大约40%~60%的类风湿患者正在应用或曾用过激素,由于都可收到药到痛除之效,往往视之为“救命稻草”而长期滥用。殊不知激素既不能治愈,也不能阻止关节进行性破坏,长期滥用的毒副作用及引起的医源性疾病,甚至要比类风关本身更为严重。如可导致食欲亢进、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症、痤疮、水肿、高血压、糖尿病、月经紊乱、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和股骨头坏死等。

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能缓解疼痛、控制病情、改善生存质量。但应用激素要有严格的指征,主要用于急性发作期伴有高热、多关节肿痛、多脏器损害、出现并发症而用其他药物无法控制者。合理应用利大于弊,该出手时就出手。其用药原则是,如小剂量有效就不用大剂量,能用短疗程就不长期应用,能口服就不注射。长期大剂量应用起效后应及时缓慢撤停。

生物制剂非“神药”

肿瘤坏死因子是类风湿发病的罪魁祸首,它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肿瘤坏死因子需要与体内正常细胞的某个部位结合,才能产生破坏作用。而以恩利(依那西普)为代表的全球第一个、以肿瘤坏死因子为标靶的生物制剂,可以在两者之间“插上一杠子”,阻碍它们“亲密接触”,也就阻止了疾病的发生。其不仅能持续有效地缓解症状,甚至可以在类风湿早期阻止病情进展。

但生物制剂并非“神药”,还需配合一些传统的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才能收到良好疗效。荷兰学者研究表明,在其他药物治疗基础上,坚持应用生物制剂5年,近20%患者即使停用全部药物,仍未发现任何复发迹象,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两种止痛药不能同时服

所谓止痛药即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消炎痛、布洛芬、扶他林、莫比可和西乐葆等。这类药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作用的。虽然起效快,止痛效果好,但疗效不持久,不能抑制免疫性炎症和阻止病情进展,必须与病情缓解药联合应用,才能收到应有的疗效。有的类风湿患者吃了一种止痛药无效,就擅自另加一种止痛药。这种联合用药不仅不增效,还徒增胃肠道的毒副作用。

正确的方法是,如果足量服用止痛药,3~4周后仍无效,则换另一种,而不是再加服另一种止痛药!另外,类风湿患者多在午夜12点到凌晨2点疼痛较重,早晨止痛药可酌减,晚间再加服1次。

频繁换药要不得

临床上常可看到一些患者,几乎吃遍了治疗类风关的药物,却越吃越痛,越吃越重,甚至落得终生致残畸形。究其原因就是急于求成,频繁换药。

其实治疗类风关的所有药物,无不起效慢疗程长。最快的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也要足量服用3~4周,病情缓解药中的甲氨碟呤要连用4~6个月,环磷酰胺疗程在3~6个月至1年以上,硫唑嘌呤疗程在3~12个月,维持量要用2~3年。金制剂中的硫代苹果酸金钠,国外有用维持量至终身者。

另外,治疗类风关药物的有效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柳氮磺胺吡啶服药的有效率,半年为71%,1年为85%,2年为90%。显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治疗类风关打不了“短、平、快”,必须要打持久战。

见好就收或“死灰复燃”

类风湿急性期病程在2~6个月至1年左右,若治疗得当可完全控制1~3年以上或治愈。如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大多数患者在3~6个月内又会急性发作、加重、恶化。类风湿的发病特点是急性活动期和静止期反复交替出现,每个周期持续数周至数月。当进入静止期关节肿痛眀显减轻或缓解,血沉也降低或正常,切勿被假象蒙蔽,如不巩固治疗,见好就收,就会“死灰复燃”。

另外,在类风湿急性活动期,关节肿痛剧烈,血沉持续升高,还要调整药物或加大剂量,打好攻坚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急性活动期逆转为静止期,以阻止或延缓骨质破坏的进展。显然,治病如同打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中药也能治顽疾

其实与西药相比,中药起效并不慢,甚至比西药快,且可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少,长期应用多能耐受,疗效显著,且有许多治愈病例的报道。如冯氏用类风湿I号汤剂,治疗各期类风关100例,治愈76例,愈显率高达90%。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广安门医院曹氏,采用中药内外兼治疗法,治疗晚期类风关43例,显效率为51.15%,总有效率为90.7%。

由于类风关具有恶性肿瘤的增生性和破坏性生物习性,单一药物治疗缓解率很低,故宜效仿治疗恶性肿瘤的联合用药。对久治无效的晚期重症类风关患者,建议采用中药内外兼治疗法。内服具有显著补肾、活血、养血、祛风、化淤的神凤丹和通痹丹;并在关节肿痛部位外敷磁药贴,其内含的SOD、LD等多种生物活性酶,能促使病变的组织细胞发生逆转,兼以磁疗的矢量效应、阈值效应等,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改善血液循环,阻止骨质破坏,促进组织修复。

内外兼治使药效殊途同归,药力叠加,多可制服这等顽疾,疗效较西药显著为佳。早期患者可获临床治愈之效,久治无效的中晚期患者多可获病情缓解之效。

更 正

本刊2018年6期《脑血栓与脑栓塞不是一种病》一文中,总结脑栓塞临床症状时说其“很少有昏迷出现”。此说法是编辑参考其他资料后添加其中的。出刊后,作者金永寿教授来函指出,根据有关神经科的专业材料:脑血管意外的疾病中,出现昏迷最多的是脑出血,其次是脑栓塞及脑血栓。因为脑栓塞是栓子突然栓塞脑血管,所以症状多急起,有半数病人存在意识障碍,因此出现昏迷的可能性比脑血栓的大,并非“很少有昏迷出现”。

感谢金永寿教授的指正。特此更正,并向金永寿教授和广大读者表示诚挚的歉意。

猜你喜欢

脑栓塞抗炎药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中的临床应用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不同配伍生物制剂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及饲喂价值的影响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非甾体抗炎药在犬病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