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主播台走向大舞台

2018-01-30张继宇

记者摇篮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得播音员主持人

张继宇

【摘 要】从新闻主播到晚会主持人,如何正确认识二者的差别?如何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结合长期的播音实践和主持经历,总结如下几点心得。

【关键词】转型 播音员 主持人 心得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内容传播渠道的不断丰富,内容样态也愈发呈现多样化。从前,新闻直播节目是当仁不让的银屏老大,而今也开始被现场、综艺、晚会类节目平分秋色,这就催生了大量优秀的、有经验的舞台主持人的行业需求。另一方面,很多长期从事演播室播报的新闻主播期待拓宽职业道路,延长职业寿命,纷纷选择走出“演播室”,登上“大舞台”。虽然都是在镜头前服务观众,但是因为内容属性、制作规模、流程设置、录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从主播到主持人的转型过程中要做好许多转变,笔者重点谈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素质的转变

演播室里的新闻主播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直播类新闻节目,对主播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新闻主播转型舞台主持人一个重要的优势。首先,新闻主播经历了长期的控制力的锻炼,包括对节目的控制力和自我心态的控制力。新闻直播节目中,主播必须对节目内容、编排、串联了然于胸,这是保证节目安全顺利播出的前提,也是主播掌控直播进度的前提。如果主播在事先不做充分的准备,不开编前会,不了解每条新闻片的内容和背景,不对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做深入的分析,只是朗读导语内容,一旦节目出现突发状况,比如黑场、切换失误等播出事故,需要主播即兴发挥打圆场,主播很可能大脑一片空白,语无伦次,甚至失语,对节目彻底失控。另外主播对参与直播节目的心态也要掌控,可以用“心态平和、沉着冷静”来概括。笔者总结多年的直播心得,认为主播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即直播节目中出现任何小问题、小瑕疵都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沉着应对。那些拥有“完美心态”的主播应该对“直播”这一“不完美”的播出形式有心理准备,否则会有心理阴影,甚至恶性循环。例如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主播文静打哈欠的画面被失误切换到屏幕上,虽然尴尬,但是文静很快调整状态,保证节目顺利播出。观众开始会惊讶,但转念也会理解这个职业的辛苦。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主播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尽可能弥补失误造成的损失,而不是计较谁的过失而影响节目播出效果。另外要积极主动做好各种应付突发状况的垫场内容,可以选择每次直播前查询好未来天气情况、一些生活小提醒、节目和观众的互动方式等,以备突发状况时垫场使用。

这些直播经验积累的控制能力可以帮助主播更顺利地登上大舞台。然而,仅仅有控制力还不足以登上大舞台,大舞台对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具体表现一:要以积极主动、饱满热情的心态参与节目。晚会多数以录制为主,而非直播,对时长没有精准要求,这就留给主持人更大的发挥空间。主持人相对主播要更积极地参与节目,要敢于追问嘉宾问题,以期获得更精彩的回答;要敢于借题发挥,以获得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共鸣;要敢于临时根据现场反馈做出内容取舍,以保证节目录制一气呵成。总之,主持人在心态上要非常自信和主动。

具体表现二:以更加成熟和开放的心态参与节目。演播室的主播通常是一个人播报或者与两三位嘉宾互相交流。而在舞台上,主持人要与搭档、采访嘉宾以及现场观众进行配合和互动。他们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背景等各不相同,对主持人的反馈各异。如何抛开纷繁复杂的表述方式,了解他们背后的真实意图——主持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成熟开放的心态,当然难以驾驭。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年轻的主持人站在大舞台上,年轻活力有余,但总有一种“压”不住场的感觉。当然,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学习、领悟、积淀,如此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长此以往才会“稳稳”地站在大舞台上。

二、身份的转变

演播室里的播音员主要是对所播送的稿件进行“二度创作”,即在不改变稿件内容的情况下,运用语调、语气、节奏、重音等外部手段,最大化地提升传播效率,让观众理解稿件内容。这里面需要强调的是,“二度”创作一定不是孤立的,它是建立并依据稿件内容的。游离稿件内容,只是单纯地耍“播音腔”,无法真正传递本质内容,这也是播音员的大忌。所以这也要求播音员重视文化知识储备,业务能力提升,只有自己先“懂”了,才会正确有效地“播”出去。

主持人在舞台上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家庭的“主人”,有统领全局的角色定位。其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衔接串联节目。这一功能是主持人的基本功能,要求主持人在台本的基础上,用具有自己风格的语言,或者亲和,或者幽默,或者激情,或者舒缓地把每一个节目,每一个环节串联起来,保证整场晚会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值得注意的是,依据台本的同时不能拘泥于台本,应该根据舞台上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在某场帮助优秀贫困学子筹集学费的大型晚会上,主持人采访完被帮助的学生后,有感而发的话语升华了整场晚会的主题。而这些即兴部分是提前无法预判和撰写到台本上面的。主持人的第二个功能是营造一个让所有人积极互动、全情投入的“场”。现代汉语词典对“场”的其中一种解释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主持人从主播台走向大舞台,最需要具备的就是营造一种观众、嘉宾积极互动,相互作用的一种“场”。这种“场”一旦形成,节目就有其独特的气质了。比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华少,曾经因为只说广告和报幕式主持,遭人质疑其主持功力倒退和主持位置被边缘化。为此他本人也困扰一段时间,后来一位前辈点拨道:《中国好声音》就像是一群好朋友的聚会,你作为主人,招呼大家玩得开心是最重要的。你见过哪位主人说话最多呢?!最抢风头呢?!所以,主持人在大舞台上说的话不一定最多,依据节目风格和需要,打造一种独树一帜的“场”,也很好地完成了自身使命。

三、著装的改变

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包括气质、语言、着装、表情等方面。而服装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共同构成主持人进行大众传播的基本载体。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服饰的选择已经不是由个人喜好随意决定的,而是要站在节目整体形象的角度来考虑。播音员在演播室以坐姿为主,所以上半身的服饰多选择西服或者有质感的衬衫。西服应该避免对比明显的条纹或者波点图案,应以纯色为主,内搭选择与西服颜色相呼应的打底衫或者衬衫,呈现出端庄大方的形象,西服的款式应以线条简洁大方、干练为主,塑造出播音员知性形象。有助于新闻传播的权威感和信任感。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西服款式比较单一,但是播音员还是要尽量选择凸显个人特色的款式。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和欧阳夏丹,尽管都穿职业装出镜,但她们呈现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李梓萌是长方脸形,个高,肩宽,所以多选择无领暗色西服搭配艳色内衬,凸显其大气干练的屏幕形象。欧阳夏丹是小脸型,肩膀较窄,多选择有领暖色调西服,外加一些配饰如胸花、胸针等,这样既增加厚重感,又不失温婉知性形象。

播音员从主播台走向大舞台,服装的改变是颠覆性的。站在舞台上的主持人,是以全身形象示人,因此要从发型到服装再到鞋子的整体搭配考虑,在这里重点强调主持人舞台服装方面。按照舞台性质的不同,主持人可以选择晚礼服、小礼服或者裙套装礼服。例如年度颁奖盛典、大型文艺晚会等主持人应选择晚礼服,呈现典雅华贵,大气庄重。如果是主题类晚会、观众见面会等场合,选择膝盖上下5厘米左右的小礼服比较合适。再根据主持人身高的不同,或随体或下摆散开的小礼服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如果是有仪式感或者新闻性采访比重较多的场合,主持人穿裙套装礼服更有庄重和仪式感。总之,从主播台走上大舞台,服装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主持人只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形象气质、审美能力,舞台服装才会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

结语

从主播到主持人的转变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并不仅限于这三个方面。笔者是从多年的工作实践出发,认为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比较快速进入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如果想要成为节目的代言人和“灵魂”性人物,就需要不断地历练和打磨,绝非一日之功。主播和主持人,都是电视机构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贵贱之分。主播台和大舞台,都是电视节目呈现的核心场景,并无高低之别。切勿有“主持人”高于“主播”一等的心态,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以更加从容、平和、谦虚、谨慎的心态做好每一期节目,才能把精彩内容传递给电视受众。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张颂《应用主持艺术丛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得播音员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