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交”揭开“指环”序幕

2018-01-30景作人

音乐爱好者 2018年1期
关键词:指环莱茵瓦格纳

景作人

谈起德奥音乐史,人们的眼前立即会浮现出一系列伟大人物: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巨匠无一不是世界音乐艺术的不朽精英。不过,在十九世纪初,德国还诞生了一位更加奇特的人物:他既是音乐家,又是戏剧家,身上具有“翻江倒海”之能,包罗万象之才。他就是理查德·瓦格纳。瓦格纳是一尊神,一尊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神,他的艺术是德意志历史的见证,德意志文化的象征。

瓦格纳是十九世纪欧洲影响最广且争议最大的作曲家。他在世时,其拥护者和反对者曾形成两大阵营。他逝世后,有关他艺术的各种争议更是你消我长,此起彼伏。然而无论怎样,瓦格纳作为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巨大的作曲家,是得到全世界公认的,他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为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独一无二的引领作用。

瓦格纳在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上受益于贝多芬,在思想意识和哲学追求上则倾向于叔本华。他创作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一部反映宿命哲学和宗教理念的作品。这部作品通过从北欧远史神话改编而来的戏剧故事,以神界、人间、水下所发生的一切,描述了一场因贪婪、私欲、野心而酿成的大悲剧,呈现出一种对天界、神界、人界相同命运的理性思考。

《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演奏和演唱方面极难,它从始至终令人毫无“喘息”之机。直至今日,它仍然是被世界上任何一支交响乐团都视为“畏途”的作品。目前,中国的歌剧院和交响乐团正式演出过实景《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只有中央歌剧院,他们是此领域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剧院。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尼伯龙根的指环》绝不会被一家独享。据悉,在全国怀有此“雄心”者并不在少数,很多有能力的剧院与乐团都在跃跃欲试,有的甚至已经做了具体的安排。

2017年11月25、26日,地处津门宝地的天津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天交”)在汤沐海的指挥下,于天津音乐厅演出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一部《莱茵的黄金》(音乐会版)。这两场演出,使现今状态越来越好的“天交”从此迈出了进入瓦格纳领域的第一步。我观看了第一晚的演出。

《莱茵的黄金》是《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序幕部分(四联剧的第一部),它向人们讲述了“指环”全剧的前因与谜底。

相传,莱茵河底有一种魔金,用它铸造而成的指环,人类戴上便可以成为世界的主宰,但前提是必须放弃时间和爱情。魔金由莱茵底的水仙女把守,那是三个美丽的仙女。尼伯龙根的首领阿尔贝里希(侏儒)因得不到水仙女的爱情并百受嘲弄,故而放弃爱情,愤而抢走了莱茵河底的魔金。他将魔金铸成指环,从此成为了世界的王者。

天上,众神之王沃坦让巨人法夫纳和法索尔特建造了华丽的瓦尔哈拉宫殿,想让众神搬进去居住。他与巨人签署的酬劳是将自己的妻妹弗丽雅许配给巨人。面对狰狞粗野的巨人,沃坦的妻子弗丽卡及妻妹弗丽雅宁死不从。无奈中,沃坦的部下向巨人提出,可以用莱茵的黄金替换弗丽雅,贪婪的巨人们犹豫了。

沃坦与火神洛戈一起,用计谋和骗术从侏儒阿尔贝里希那里抢得了魔金和指环,阿尔贝里希在绝望中发出了“凡是得到指环的人必将会死亡”的诅咒。话音刚落,贪财的巨人们就因抢夺财富而内讧争斗起来,最后法夫纳杀死了法索尔特,应验了阿尔贝里希的诅咒。从此以后,代表财富的魔金和代表权势的指环,就在天界、神界、人间、水下,展现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悲剧。

瓦格纳的歌剧音乐有一个特点,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均被“镶嵌”在交响化的框架中。它的戏剧感是持续不断的,从序曲的第一个音开始,整部歌剧就进入“一气呵成”的无限动力中。这个特色,完全是基于他“戏剧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理念的。《莱茵的黄金》同样具有这个特點,在这部歌剧中,声乐的任何角色,都与交响乐团的器乐声部有着对应感。当序曲逐渐将音乐推出直至高潮时,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也就开始融入其中并随之展开了。

作为《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开篇之作,《莱茵的黄金》整体上有着较强的叙述感。全剧戏剧结构清晰,音乐一气呵成,与其他三部剧相比,有着较好理解的情节和相对“规范”的旋律。此次“天交”的演出采用的是舞台音乐会版。演出中,交响乐团在舞台稍后的位置上,留下前台的部分区域供演员演唱和表演。这种近似清唱剧的形式,目前已被很多剧院和乐团所采用,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大的优点是经济实惠)。

不过,“天交”此次的演出亦有发展和创新之处,那就是在演出中尽量采用立体的“环声”效果,从而使演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剧场内部空间,特别是楼上与楼下,观众席与舞台之间的一些安排,令现场观众很有新奇感,因为在他们周围的每个角落中都有可能出现演员的歌声乃至表演。其实这种方法是汤沐海惯用的,他指挥的大部分音乐会歌剧都是采用这种形式演出的,如《乡村骑士》《丑角》《卢克莱奇亚受辱记》《旋螺丝》等。演出中的出其不意,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莱茵的黄金》是相当考验指挥家能力的作品,不仅是技术,还有精力和体力。熟悉瓦格纳的人都知道,他的歌剧(自称“乐剧”)讲究戏剧、音乐、美术、表演融为一体,追求的是作品的高度完整和升华,故从始至终并无半点松懈。当晚的汤沐海就像一个战场上的将军,面对如此冗长的歌剧音乐,驾驭起来却是那样娴熟流畅,得心应手。他从一上台就“憋”足了气场,三个小时的演出,他始终精力充沛,意气昂扬,体现出强烈的戏剧连贯性和戏剧“喷发”效果。

“天交”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全场演出中,它始终给人一种踏实稳健的感觉,剧中许多复杂、凌乱、艰难的乐句和乐段,乐团应对起来都显得相当从容(尽管音乐还有些生疏),表现出一种十分老到的经验。endprint

眾所周知,瓦格纳作品中最“要命”的声部是管乐声部,特别是铜管,在歌剧中,它们往往起到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锦上添花,发挥得不好则一败涂地。当晚“天交”管乐声部的表现相当令人放心,小号和长号几乎没有失误,其音色也非常漂亮,而圆号、瓦格纳号,特别是大号,则给人们带来了相当的惊喜。可以这么说,“天交”管乐声部的表现(包括木管),是整场《莱茵的黄金》演出成功的保障,它们为全剧戏剧性的高涨和色彩化的展示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至于“天交”的弦乐声部,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群感,尽管还存在着一些粗糙音色,但在气势上、状态上和内涵上,均已达到富有特色的高度与效果了。

当晚《莱茵的黄金》的演员阵容令人振奋,特别是饰演沃坦的匈牙利男中音歌唱家克里斯蒂安·赛尔(Krisztian Cser)和饰演阿尔贝里希的澳大利亚男中音歌唱家华威科·菲佛(Warwick Fyfe)。前者的声音洪亮、厚重,充满着贯通的穿透力,后者的声音极具戏剧性,“分量”十足且变化繁多。两人真可谓当晚音乐会的“台柱子”,其高超的水平给现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饰演火神的英国男高音歌唱家马克·勒布罗克(Mark LeBrocq)、饰演弗里卡的新西兰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卡斯特勒(Sarah Castle)亦有着出色的声音和逼真的演技。他们在舞台上的优势体现在丰富的经验上,尤其是在进入剧情和投入音乐时,其自然流畅的“舞台感”远远强于中国演员。

《莱茵的黄金》阵容中有不少中国演员,仅中央歌剧院就有五位。在这五人中,男高音刘怡然、女高音陈艺宝、男中音赵兴隆的表现相对抢眼一些,特别是刘怡然,他所饰演的米梅一角,在唱演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其娴熟的歌唱技能和表演效果十分“夺睛”,这大概与他多次饰演瓦格纳的歌剧角色有关。除此之外,一些近年来崛起的青年演员如李杨、石琳、徐明戈、刘刚等,亦给人们留下了进步飞快的印象。这些年轻演员基础好,技术精,艺术眼界也开阔得多。他们的表现,证明年轻一代的歌唱家已经具备了更加全面、坚实的专业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环莱茵瓦格纳
美莱茵金属公司的Lynx步兵战车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指环“寻亲”记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圣经》与瓦格纳歌剧《唐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