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招生工作转型的思考

2018-01-29刘佳

科技资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民办高校

刘佳

摘 要:在过去的20年里,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贡献极为突出,而随着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出台,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开始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独立学院及其招生优缺点、转设为民办高校的重要性及招生工作受到的影响,并就独立学院转设后招生工作困难与应对展开了详细论述,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独立学院 民办高校 招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a)-0240-02

1 独立学院及招生优缺点

1.1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的诞生是为了满足我国高校扩招需要、增加高校收入需要、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需要,作为一种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演变制度创新,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社会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受《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影响,独立学院的转设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1]。

1.2 招生优缺点

2018年度S独立学院在提高提档分数的同时录取位次较去年提高了一千余位,这主要得益于S独立学院大力开展的进中学宣传与高考考点走访、参与高招咨询会、组织的校园开放日等工作。但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招生数量扩大与增长速度下降、招生区域空间饱和、社会认同不高与报考动力不足等独立学院招生工作存在的普遍性不足同样存在于S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中,这类缺点也使得S独立学院更加坚定了转设民办高校的决心[2]。

2 转设为民办高校的重要性及招生工作受到的影响

2.1 重要性分析

结合S独立学院招生与办学实际,本文认为独立学院转设民办高校存在较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托于母体高校的独立学院往往在人才培养特色层面存在不足,学术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薄弱情况较为常见,这就使得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较弱,无法较好地满足社会的技术型人才需求。但转设后学院可采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大幅提升自身办学特色,技术型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自然可较好地得到满足。(2)优化地方高等教育结构。独立学院占比较大情况曾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区,但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出台,独立学院纷纷转设为民办高校,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便与独立学院转设存在较强联系。(3)提高办学积极性。由于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光环天然具备较大竞争力,独立学院往往在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学科专业建设都能够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危机意识、办学质量不高也属于独立学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但在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学院将具备出资、办学、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其办学积极性往往会因此出现大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转设民办高校还会满足学院自身发展需要,学院为达到转设标准必须在特色学科建设、自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等领域投入大量精力与财力[3]。

2.2 招生差异与差距对比

刚刚转设为民办高校的独立学院必定会与老牌民办高校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与差距,这种差异与差距往往在招生层面的表现较为显著。(1)缺乏品牌专业。相较于老牌民办高校,刚刚完成转设的学院大多会在品牌专业层面存在不足,这是由于转设前的独立学院大多与母体高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雷同”,这种雷同使得刚刚转设为民办高校的学院与老牌民办高校在专业层面存在一定差距,招生工作自然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2)社会知名度与认同度不高。在脱去母体高校光环后,刚刚转设为民办高校的学院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社会知名度与认同度较低状态,学院招生压力、难度均将出现大幅提升。

3 转设后招生工作困难与应对策略

3.1 困难总结

笔者认为S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其招生工作将面对一系列困难。(1)品牌优势丧失。虽然转设后的S独立学院必定具备较强的独立办学能力,但品牌优势丧失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必须得到关注。(2)自身内涵不足。刚刚完成转设的S独立学院相较于老牌民办高校、公办高校,较高的学费、较薄弱的师资力量、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因素则会进一步凸显学院劣势,在自身内涵不足的影响下,存在报考意愿的考生也会产生较大顾虑。(3)社会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始终对民办高校存在一定质疑,转设后的S独立学院也将面临该质疑,在将民办高校视作落榜生“避难所”、低公办高校一等质疑下,被“另眼”相看的学院自然会承担更高的招生压力。

3.2 应对策略

3.2.1 加强内涵建设

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学院则需要将内涵建设的重点集中在特色办学、人才引进、提升教学质量领域,以此真正摆脱自身对母体高校的依赖,学院便能够真正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自身特点开办特色专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也将由此得以满足,S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之间也能够实现彼此的“错位发展”。值得注意的是,S独立学院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招生工作的基础便能够进一步夯实。

3.2.2 打造学院品牌

为保证母体高校光环消失后学院的招生竞争力,转设后的S独立学院必须重点关注学院品牌的打造,刚刚完成转设后的S独立学院必定会给考生、家长以陌生感,因此学院必须重点关注各省官方报考指南的宣传效果,参加高考招生咨询会、走访生源中学与高考考点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以其中的媒体宣传利用为例,学院应重点关注依托于网络的新媒体、影响力较高的电视媒体,微博宣传、本校招生网站宣传所能够发挥的不俗效用也必须得到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民办高校招生广泛存在欺瞒行为,因此本文建议学院在招生过程中明确自身招生性质、学历层次、办学性质、办学地点、学习年限、证书类别等信息,自觉对各类不法招生手段说“NO”;而在生源中学与高考考点的走访中,学院应设法与高中学校建立密切联系,派专人到校宣传、配合微博与微信公众号传播学院品牌也能够为招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3.2.3 其他转型策略

转设为民办高校的S独立学院必须在招生工作转型层面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如变阶段性招生工作为常年性工作、不断巩固和适时扩大生源基地、打造招生工作优质服务品牌、开展科学性较高的招生工作人员实践锻炼、探索教育营销实践活动等均属于较为典型的招生工作转型路径,S独立学院转设后将面临的招生工作困境可由此顺利应对。以其中的变阶段性招生工作为常年性工作为例,学院应创建长效招生机制,并有计划地定期在各地开展日常宣传和生源组织工作,下一年的招生工作应在每年招生结束后立即布置,并同时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开展招生人员的培训,即可有效扩大意向学生群体、杜绝生源流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的招生工作转型具备较高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学院品牌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招生工作转型路径,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招生工作水平,招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招生骨干团队的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得到业内人士重视。

参考文献

[1] 文雅.“轉设”背景下的独立学院招生工作内涵建设[J].知识经济,2016(23):157,159.

[2] 阙明坤.我国独立学院转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3):64,71.

[3] 王永周,许建雷.独立学院“转设”发展战略研究——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1):149-151.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