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

2018-01-29姜秀亮

考试周刊 2017年55期
关键词:电子线路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摘 要: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类专业学生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并且逐渐使学生对于该门学科产生了厌倦情绪。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下,也为了学生能够在以后能够顺利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结合实际的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考核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其中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所受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就业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而《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比较强的课程。但是学起来比较枯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不好理解。因此,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中职《电子线路》课程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针对的提出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必要的。

(一) 教学方式呆板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而且中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过早地考虑社会工作问题,因此导致对于教学内容师生都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为主,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也产生一定影响。

(二) 教学内容枯燥

对于教学内容,教师通常只是对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复述,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没有帮助,使得学生对于本就枯燥的《电子线路》课程产生厌学情绪。

(三) 教学实践缺乏

中职教育中最缺乏的是学生的实践体验环节。目前中职教学中对于《电子线路》课程的实践课程通常只是由老师进行演示,学生进行笔记记录,并没有真正参与实践过程,可能碰到的问题也并不知道。

(四)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中職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没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他们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学习是得过且过,不深究解决碰到的问题。

二、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上面已经对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过程。根据以上信息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沿用一直以来的“师讲生从”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没有了吸引力。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能被动的跟着老师的节奏听讲,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更多的创造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在每一专题的课程授予完毕后相应的设置一个探究题,让同学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走入教学过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程运用动画、视频等变得有趣,也更易于理解。

(二) 教学内容分模块,办竞赛

对于《电子线路》课程进行分块整合,将每一模块内容进行单独讲解,然后每个模块之间进行联系阐述,方便学生进行理解运用。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专业学习竞赛,激发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

该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重点应该是提高学生在具体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动手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实践操作融入到课堂中去,与此同时,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中,应延伸到具体课外的时间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改变学生观念

在《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电子线路对于以后实际运用的重要性;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做一些改变,不以传统的以笔试成绩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分手段,可以从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能力来综合进行评判。

三、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素质化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教育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多元化。中职教育本身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其影响力和覆盖面较小,且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中职学校存在学生差异性较大,整体文化基础性较差,师资力量储备相对较弱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对于《电子线路》这门课程而言,教师如果也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教学,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不会很理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只是一知半解,不能准确的运用到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只要目的就是要突出中职教育本身具有的优势,缩小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学生的差距,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整体的人才输出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与就业环境。

中职《电子线路》课程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学角度考虑。教师应该及时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运用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得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眼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教学内容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吸收。更重要的是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提升。二是从学生自身角度进行考虑。中职学生的优势在于“学习即工作”,这一过程要早于普通的高等院校的学生。

四、 总结

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对于中职学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改革,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时间的摸索探究与实践。但是一旦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课程各方面都进行相应的调整变动,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摸索出一条更适合于中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更快地提高中职《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专业技术较强的技术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柳婷.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5,(24):26-28.

[2]扶利杰.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之路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34):214.

[3]曹宏志,佟建波,何勉等.“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J].科技资讯,2016,14(19):121-121,123.

作者简介:

姜秀亮,现就职于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子线路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Multisim13.0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职高专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静电放电对电子线路干扰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