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巢Brenner瘤的诊疗进展

2018-01-29王雅琦徐征鹏王秋阳王福玲

关键词:交界实性上皮

王雅琦,徐征鹏,尤 敏,王秋阳,王福玲,4*

(1.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2.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3.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青岛 266034;4.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61)

卵巢Brenner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的移性细胞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5%~2.5%[1]。1898年由McNaughton-Jones最先报道,1907年Brenner对该肿瘤的组织学特点作出了描述,直到1932年Meyer根据其形态特征与颗粒细胞瘤相区分,将其正式命名为Brenner瘤。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较繁杂,2003年WHO将其归为卵巢表面上皮肿瘤。卵巢Brenner瘤可分为良性、交界性以及恶性,其中大部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仅占所有Brenner瘤的3%~5%[2]。国内外文献及报道多为个案,其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标准。

1 发病机制

卵巢Brenner瘤发病起源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或来自表面上皮的囊肿,经过移行上皮化生而成[3]。但是化生成Miillefian上皮,或化生成泌尿上皮是有分歧的。有学者对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质内含糖原、张力微丝束和桥粒连接较丰富,该研究支持Brenner瘤是由卵巢表面上皮化生为Miillefian上皮的学说,现更多学者倾向于该学说。由于瘤细胞的形态与化生的移行细胞、Walthard细胞巢在组织学、免疫组化的相似性以及相同的纤毛,最近输卵管来源学说也得到认同[4]。此外,有人依据表达在肿瘤上皮细胞周围的间质细胞的肌钙蛋白、抑制素、类固醇因子1的免疫组化图谱,以及在上皮及间质细胞表达的AKR1C3及雄激素受体,发现雄激素刺激在Brenner瘤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2 临床特征

卵巢Brenner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良性好发于40~50岁女性,交界性及恶性的好发年龄偏大,较良性晚10年左右。卵巢Brenner瘤多为单侧发病,仅7%~8%的良性为双侧发病,12%的恶性为双侧发病[8]。目前大多数报道认为良性、交界性Brenner瘤体积较小;而恶性较大。但也有研究表明卵巢Brenner瘤大小与肿瘤的良恶性无明确关系[7]。

卵巢Brenner瘤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于手术探查时或术后病理时偶然发现[8]。交界性及恶性Brenner瘤与其他卵巢上皮肿瘤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一些病人可能有盆腔包块、月经紊乱、绝经后阴道流血或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卵巢良性肿瘤仅有15%~30%伴有不同程度腹水,卵巢Brenner瘤是常见良性肿瘤伴有腹水和(或)胸水的肿瘤之一[9]。因此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部位及良恶性等因素有关。

3 诊 断

3.1 实验室检查

有研究表明,卵巢Brenner瘤可引发雌孕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病变[5]。因此Brenner瘤也可成为导致子宫肌瘤发生的高危因素。寻找Brenner瘤的血液学特异肿瘤标记物或相关血液学特点需进一步研究。

3.2 影像学特征

B超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及参考价值。多数文献报道,卵巢良性实性Brenner瘤多伴有不定形钙化,可呈“蛋壳”征,瘤内血流不丰富 ,为良性实性Brenner瘤所特有[6]。因此对实性Brenner瘤,B超在其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而对于囊性Brenner瘤,超声诊断较为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其声像特征。

卵巢良性Brenner瘤常较小,CT常无法发现,只有在病理检查时发现。良性Brenner瘤典型的CT表现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钙化,增强强化不明显,少数可合并其他囊性肿瘤,可表现为囊实性,并见分隔,需与交界性相鉴别。交界性Brenner瘤的CT多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其内可见分隔,囊内可见乳头样突起及点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内可见较明显强化。恶性罕见,CT表现与其他卵巢上皮癌相似,无特异性表现,有待研究。此外CT对提示肿瘤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一定作用[5]。因此CT平扫及增强相结合对卵巢Brenner瘤良、恶性鉴别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3 病理学特征

卵巢Brenner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良性Brenner瘤大部分呈实性,少数体积较大且呈囊性,同时不伴有钙化。有研究认为,不伴有钙化的良性Brenner瘤可能与肿瘤处于早期,基质尚未发生退行性变化有关。良性Brenner瘤在组织学上以移行细胞巢散布在明显增生的纤维性间质中为特点。交界性Brenner瘤多呈囊性,可为单房或多房,伴有菜花状、乳头状肿块突入一个或多个囊腔中。在组织学上交界性与良性相比,多伴显著增生成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细胞,而无间质浸润。WHO在病理学上发现两种不同的肿瘤构成,这两种构成原均划分在恶性Brenner瘤中,一种由恶性移行细胞肿瘤混合良性及交界性成分构成,而另一种则仅由恶性成分构成 ,定义为移行细胞癌,从恶性Brenner瘤中分出,列为移行细胞肿瘤的另一个亚型。大多数研究认为移行细胞癌较恶性Brenner瘤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

4 治疗与预后

卵巢Brenner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良性Brenner瘤对于年轻的、有保留卵巢功能要求的患者可行肿瘤切除或患侧附件切除,而对于绝经的、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尽量行附件加子宫切除术。交界性Brenner瘤多采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多不进行预防性化疗。恶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其他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相似,其中对于晚期患者,应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可能切除病灶。但有研究表明,淋巴结转移不常见于恶性Brenner瘤,清扫淋巴结不能改善预后,因此目前对于恶性的患者是否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是存在争议[10]。恶性Brenner瘤的术后辅助治疗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相似,以化疗为主,且暂未发现特异性化疗方案。有学者发现,恶性患者术后进行紫杉醇加卡铂(TC)化疗,其完全反应率可达90%[1]。因此紫杉醇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是目前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首选化疗方案。对于恶性Brenner瘤的特异性化疗方案有待研究,而其他术后辅助治疗需进一步临床实践。

综上所述,卵巢Brenner瘤临床较少见,无特异性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中B超、MR对其诊断价值较大,但目前仍未发现其特有影像学表现,只能依靠术后病理确诊。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可术后辅助其他治疗,以化疗为主,现无特异性化疗方案,以紫杉醇及铂类为首选化疗药,其辅助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1] Roth LM,Goheen MP,Broshears JR.Malignant Brenner tumor of theovary: analysis of 13 cases [J]. Int J Clin Oncol, 2011,DOI:10.1007 /s10147-011-0290-7.

[2] Ruggiero S,Ripetti V,Bianchi A. A singular observation of a giant benign Brenner tu-mor of the ovary [J]. Arch Gynecol Obstet,2011,284(2):513-516.

[3] Gedikbasi A, Ulker V, Aydin O, et al. Brenner tumor in pregnancy:clinical approach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J]. Obstet Gynaecol Res,2009,35(3):565-568.

[4] Kuhn E1, Ayhan A, Shihle M, et al. Ovarian Brenner tumour:a morp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suggesting an origin from fallopian tube epithelium[J].2013,49(18):3839-3849.

[5] 高梦怡,杜勇明,吴雪清,郑飞云.17例卵巢Brenner瘤诊治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3,28(02):174-177.

[6] 周秀萍,王启亮,郑 磊,等.卵巢Brenner 瘤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3):268-269.

[7] Ruggiero S, Ripetti V, Lavaccara VA. Singular observation of a giant benign Brenner tumor of the ovary[J]. Arch Gynecol Obstet,2011,284(2):513-516.

[8] Kondi-Pafi ti A, Kairi-Vassilatou E, Iavazzo C.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immun-eoprofi le of 30 cases of Brenner ovarian tumors[J]. Arch Gynecol Obstet, 2012,285(6).

[9] Nemeth AJ,Patel SK.Meigs syndrome revisited.J Thorac Imaging,2003,18(2):100-103.

[10] Dimitrios Nasioudis, Giovanni Sisti, Malignant Brenner tumors of the ovary; 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J].Gynecologic Oncology,2016,142,44-49.

猜你喜欢

交界实性上皮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哀伤
一例窦性心动过缓并交界性自主节律的两种心电散点图特征分析
单源交界性激动的多样化表现三例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儿童实性颈部异位胸腺的影像分析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