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平面设计语言中的留白

2018-01-29蔚小燕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画受众语言

□蔚小燕,张 景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在时代的推动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样催生了文化、艺术的全球化,各民族地域的优秀文脉艺术传承不仅没有走向狭窄的趋同化,反而在日益多样的大众审美趋向的追捧下,纷纷走向世界艺术潮流的舞台,以各种形式绽放出自身夺目的光彩。留白语言是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手段。其既能够承担绘画作品中的部分功能作用,又通过艺术家巧妙的构思与精巧的艺术构想,赋予画作更加深远悠长的精神韵味。随着中国风在全球范围掀起的潮流趋势,留白语言也开始崭露头角,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意蕴与文化意境,使其更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与艺术品味。

一、留白的艺术内涵

留白的产生与形成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道家思想中,强调“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反映了有无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为国画作品当中满与白之间的相互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国画作品中,常用留白来表示雪、梅、石等实物,利用“无”来表现“有”;同时又会用留白来反映烟、云、水、气,这是利用“有”来表现 “无”;有无之间、相互依存,相生相逝。这种手法,从某种层面上实际也隐喻了周易学说中对阴阳的理解,世间万物皆有两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相互交替、缺一不可。而在国画中,则深刻地体现为知其白而守其黑,虚与实之间的结合,使两者都能够传递思想。在构图中的留白,能够呈现更多的内涵,而除此之外,留白已成为一种视觉符号,具有自身更为独特的思想意蕴,这种思想意蕴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浸润了东方风格的审美趣味。平面设计中使用留白,在虚实转换之间,让观者产生心理上的情感共鸣,感知中国哲学内涵与情感韵律,道学与周易的深邃思想在画面中流转,让人感受到深刻的震撼而流连忘返。

国画中常利用黑来映照着世间万物,用黑来描绘形象,而白则能够体现意蕴。古代国画的高峰通常由士大夫文人精英阶层创造,一方面是他们掌握了更多交流与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则是由中国国画的特殊审美倾向导致。就国画中的留白来说,每一虚处无不精雕细刻,绝无敷衍搪塞。这不仅需要极高的画面建构能力,还不可缺少高度的人文素养与思想意境。因而国画的创作过程也要求画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国画的精髓。留白的使用,本身是阴阳、虚实、盈缺之间的平衡与掌控,在视觉效果中又承担着代表物象的功能性。画者从自然世界中获得灵感,通过个人情怀与审美倾向的淬炼和提取将广袤的自然对象刻画于方寸之间,这其中的空与白,自然含义无穷、意味无限。而转化到平面设计语言中的留白,同样具备这样的文化意象,表达着设计者深厚的个人底蕴。超脱客观的塑造对象,融入自身的人文修养,使“空白”处妙笔生花,从“虚无”里传递思想,使得平面设计语言中的留白妙不可言、含义悠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平面设计中留白的应用分析

平面设计中,留白不同于简单的空白,它是经过纯熟的构图思考,结合设计主题与其他视觉符号之间的相关性,提取于创作者的精神思维和艺术审美,最终形成的具有美学意义与功能价值的特殊视觉符号。好的留白会传达出比实体更为深远的情感与实用意义,同时在精神文化层面引起受众的共鸣,在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为惊人的设计之美。

(一)情感共鸣

留白与空白有着明确的不同,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留白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特色。它承袭了传统道家与周易文化血脉,承载着浓郁的东方艺术情怀,代表着中国文人艺术追求和个人情操修养。因而留白的出现,实际上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让人能够轻易联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通过留白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达,使受众感受到作品的深远韵味。

较之于传统中国绘画来说,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平面设计倾向于通过对主题的创作传递给受众有效的信息,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围绕创作主题展开一系列的视觉元素的塑造和变形,对自然对象进行艺术加工与淬炼,并将传递信息作为核心要点贯彻其中。因而对于平面设计来说,运用能够迅速得到受众反馈、被受众快速理解的视觉符号将更有利于对信息的传递。因而留白的使用就不可或缺。一方面,留白本身具有的符号性,能够让受众快速感知到作者的设计语言,从而有针对性地理解这种设计语言将要传递的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某种角度上看,“白”的空间不仅没有阻碍受众对画面信息的理解,反而指引了受众理解信息的方向。另一方面,留白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受众看到留白,立刻联想到中国绘画作品中的静谧意境和文化韵味,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留白已经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设计语言,因而无论面向的用户群体来自于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留白及其背后文化的厚重含义和迷人艺术魅力。

(二)节奏控制

留白在中国画作品中,具有诸多功能价值。不难在画家描绘土地、水域、皴裂的树皮、毛发以及山间的大片烟云等处看到对留白的处理。一方面,留白并不单单代表着“白色”的实物,而是能够表达更多的实体和空间;另一方面,留白还承担着平衡和控制画面结构的作用,能在其中起到一定功能作用。

在无印良品的宣传海报中,大片的留白充斥了画面。简单的蓝色与灰白色相切,白色的字体映衬其中,右下角的人物剪影浓缩成一点,使受众的视觉在这一点上聚焦,然后缓缓扩散到画面中描绘的广袤无垠的世界中去。留白的部分给了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渺远的视觉感受,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幅平面设计作品当中,留白控制了节奏。作者想要表达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主题,既是对品牌严谨制作、创新求索的精神隐喻;又表达了都市人忙碌却孤独的人文关怀,温暖的色调使画面中孤独寂寥的色彩变得不再凌厉,反而呈现出一种共情和理解。留白的使用使画面对主题的传递精辟而打动人心;而大片留白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和谐的节奏感,让人能够从画面中获得通感,听到清凉且悦耳的安抚声。

(三)视觉引导

在注视画面时,更倾向于将视线聚焦在更具视觉冲击力或形态复杂、色彩浓郁的位置。留白草蛇灰线传递着艺术情怀,辅助了对画面主题思想的突出,留白的魅力因此而体现出来,它担负着解释画面的功能性,传递了内涵与韵味,然而并不喧宾夺主,反而能够将画面的重点衬映出来,以“实”衬“虚”。

新泻县沿船米的包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水墨字将画面进行了合理的分割,同时在文字中体现了作品所要传递出的信息内容。大片的留白使受众的视线能够迅速聚焦到文字信息内容中去,避免了过度装饰给受众带来的理解焦虑;同时,留白的部分潜移默化地将文字部分汇聚到一起,并对不同目的的文字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分割,使受众能够通过布局上的安排快速理解包装设计中的信息。留白的出现使得整个设计画面更加规整而富有节奏,用户能够快速将注意力集中到重点信息当中去,从而实现了平面设计传递信息的基本宗旨。

(四)画外之象

中国水墨画中,留白从来不仅担负简单客观物体象征功能,同时还能为画面带来更深远的艺术韵味。中国画讲求“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面对广袤的自然风光,通过画者自身对景物取舍与对技法的选择,将并不在一处的美好精致精心构图设计,使之能够呈现在方寸之间的画纸之中。这其中,需要的并不是画者通过超强的记忆力与复写能力,利用更小更细的描绘方式,将景物的原貌按比例缩小在画作中呈现,而是画者在自身审美趣味的指导下,对实际的景物予以适宜的取舍,使重构的画面仿佛浑然天成,既有茂密树木花草,又有辽远云山雾绕,更有虚无的静谧水云——这其中,就少不了留白语言为画面带来的“画外之象”。

广袤的美好景色自然无法尽然呈现在画纸当中,然而恰当的留白却能让受众从精巧的画面中自然而然的想象出无穷无尽、美妙绝伦的更多美好景象。这种想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画面实景的延续,是留白才能创造出的更好艺术境地,即通过实与虚的结合,营造一种悠远的艺术氛围,构建画者与观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平面设计作品与绘画作品一样,都受到画幅尺寸的限制,通过对留白语言的巧妙使用,同样能够达到这种画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为平面设计作品增添更多艺术韵味。

三、留白作为平面设计语言的表达方式

留白作为承袭中国传统文脉精髓、展现中华古典文化气韵的重要艺术表达语言,经历了上千年的磨洗与淘炼,经受住了不断发展演变的大众艺术品味的考验。当今时代,留白语言经历了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后,超越传统水墨绘画桎梏,能够在平面设计作品中重新绽放新的光彩。在具体平面创作实践过程中,留白作为平面设计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节奏、图底、意象张力等三大方面进行传达,从而赋予平面作品更加多维的视觉呈现与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一)注重节奏关系

平面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传递信息,引起受众关注和共鸣。因而一副出色的平面设计作品应当具备好的结构,具有节奏美与韵律美。留白的加入能够使得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具呼吸感,也就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讲究的“气”。以齐白石老先生的国画作品《八砚楼》为例,画面选用浓烈的红与黑为主色调;画面右下角粗犷笔触勾勒的娇俏荷花与大片荷叶相依相偎,几乎将半幅画面占满,堪堪拥挤在一处;而左半幅画中高挑而出的一片荷叶却撑起了整个画面格局,与右下角构图的拥挤形成强烈对比,空出大量的留白,赋予了整幅作品悠然的喘气,拥挤的荷花叶仿佛灌入气流,即体现出荷花的繁而美,又呈现出荷花品格的高而洁。正如这幅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留白的价值——气不能枯竭,否则画面繁杂萎靡,让人难以从冗余的画面信息中得到重点;同时气也不能过于充盈,过多形式感的留白,会影响设计作品对信息的传达,而失去作品本身的设计意义。

因而,留白的使用,需要对商品的特征以及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的把握。在统一主旨的基础上,对冗余繁杂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提取和概括,并对适用人群的心智模型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行业内同质同类产品进行统筹调研、分析对比,从而在针对设计对象主题基础上,综合考虑整个画面的结构布置、色彩搭配、图案运用以及文字位置,将留白穿插其中,使作品能够呼吸而不嫌空泛,具备节奏而不嫌杂乱。

(二)巧妙运用图底关系

留白语言的艺术之美,在于它丰富的精神意义与功能价值。虚与实的相互衬托是留白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留白与实体相互结合,可以通过对图底关系的巧妙控制而实现,从而更加符合平面设计作品的审美趋势需求。

图底反转技巧的使用,使得设计作品具有别样的审美意趣。共生的轮廓线与协调对比的图案、色彩呈现方式,让人们的目光能够游弋在正负形中,从而产生更具特色的视觉效果与宣传作用。这种设计手法的使用,不仅考验设计者对于构图、色彩、虚实搭配的布置,更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艺术素养与设计智慧。虚与实之间的建构,需要相互支撑、相互存在,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欣赏价值的图案,而在分开时,又分别具有内涵意义与审美特色。中国道家的太极图将这种相生相克、相互构成演绎得淋漓尽致。黑与白构成的实与虚画面,让留白与图案之间不分彼此,却又相互成全。这种图底关系的巧妙布置,赋予作品更多深远的哲学意味。在平面设计作品创作中,将实体的“底”赋予虚无的“白”,使两者相生相克,相互映衬,正是符合了留白艺术的阴阳之美。

(三)赋予作品意象张力

具有异质性倾向的民族艺术文化特色的崛起,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早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便以草蛇灰线埋下了开端。工业革命的开启,改变了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大机械生产替代了低效率的手工作坊制作方式,同时也令商品的制造走向了批量生产的道路。随着同质同类产品的日益增多,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钢铁森林里,大众触目所及的都是同质化设计倾向的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受众开始逐渐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批量化工业产品产生了审美疲劳。人们更希望能够看到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产品,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使大众眼光逐渐瞄准到异质性艺术创作手法中去。

具有洒脱写意趣味的留白创作手法自然而然的开始引领新的潮流。它富有浓郁的神秘东方哲学意味,同时能够在繁杂冗余的装饰与内容中独辟蹊径,开拓出更具活力和简单韵味的设计思路。留白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使用,使平面设计作品褪去功利化的宣传意味,更加贴近了人们所向往的清静、悠远而具有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平面设计作品中,通过合理的构图,将留白与实体图形相互结合,渲染出更具感染力和文化韵味的意象张力,能够赋予作品以超越审美价值之外的文化意义,同时通过文化的力量获得与受众之间的共鸣,引发受众对作品的思考。

四、结语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常见的视觉语言和构图方式,赋予了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留白不仅隐喻了中国道学文化“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等深刻哲学思想,同时传递出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气韵。留白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使其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式微,反而受到了设计领域的热烈追捧。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留白,已然成为广受设计师偏爱的设计方式。探讨平面设计语言中对留白的使用,能够进一步发掘留白的深层价值,在总结前人经验与综合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推动平面设计的多维度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国画受众语言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语言是刀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国画欣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