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2018-01-28李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李欣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而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小学数学问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83-02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学理念守旧、落后,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只是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并且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从而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意义

1.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感,不敢对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能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见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教师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1]。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问题情境模式教学,有效的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由于初次接触数学知识,因此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理,而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进而让小学生走进故事营造的氛围中,可以更加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教师为了培养小学生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把讲述的故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让小朋友对故事内容感兴趣的同时,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2]。例如:学习“数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山羊爷爷去看他的孙子,路上买了很多鲜嫩的小草,可是路途太远,这些草都被爷爷自己吃了,他的小孙子什么都没吃到。”小学生听到以后,经过思考,明白了“0”的概念。

2.情境联系生活,锻炼知识技能。

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但是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有着非常强的探究意识,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3]。并且,注重问题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数学中联系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认知。比如在进行加减法的运算时,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文具盒,数一数里面有多少只笔,同桌之间互相数一数有多少支笔,在互相讨论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紧接着教师再问,同桌之间加起来有多少支笔,学生这个时候就会开始数,那么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的加法的学习中,而教师询问数量多一点的那个人比数量少一点的那个人少几支笔,这样就自然地进入到了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在这样与自己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并且也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学会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4]。

3.利用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且生性活泼好动,因此,游戏能够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合理地采取游戏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融入活动当中,可以保证小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也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小学生的思维,确保小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将学生按照人数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之间反复练习三以上的乘法口诀,小组中有一人提问,随即说出数字组合,其他成员抢答,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各小组组长,在规定时间内同一小组中抢答题目正确且最多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个糖果。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集中思考、认真回答,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如何进行提问可以让问题难度增加的方法,懂得了如何思考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一问一答中掌握了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让思维变得更为活跃,解决问题的速度也有所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能够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促進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秋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171-172.

[2]蔺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53+61.

[3]许木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5):90-91.

[4]张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84-285.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