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01-28杜杨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应用

杜杨

【摘 要】初中数学的知识解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较为复杂性的问题或者是一题多解的难点,学生独自去分析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学生很容易被束缚在思维定势中,对数学的理解较为单一化,在思考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摸索到数学不同思路的问题化解模式,学生始终无法透彻的领会数学的内涵,此时教师恰到好处的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契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在合作中展开思维的碰撞,通过互动联想,构建数学的逻辑思维,在合作中互相查漏补缺,从客观的视角认知到自己的不足,在合作中一展所长,表述自己的观点,树立数学的求知信心,学生在合作中潜移默化的走上主动的求知舞台,形成数学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52-01

引言

从初中数学的疑问视角出发,数学有很多的问题亟待学生去化解,学生前期的积累较为薄弱,面对诸多的数学疑点,难以短时间的排除,教师过于急躁的让学生去自主分析,反而会制约学生的求知热情,小组合作的模式中,教师应做好现场的调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思考疑虑,经过小组之间的互动,扫清数学认知的障碍,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合作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创建公平、自由、平等的沟通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自信,通过合作的模式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想,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数感,基于合作促进学生的集体进步。

一、课前小组合作预习

合作中学生能够从被动的求知状态转化为主动,自然的走上数学的探究舞台,教师可在课堂前展开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预习,明确学习的目标,找到学习的方向,将数学的有关问题整合起来,构建系统化的认知模型,合作中经过思维的碰撞,衍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做好合作中的小组协作,帮助学生消除数学的摩擦,进行责任的细化,每个人可以负责一小部分内容,进而大家将自己的所得与其他人分享,大大提高了预习效率,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另外,也可以每个人都承担相同的任务,进而在讨论之后,采纳大家的优点,废除一些不足的地方,实现了学习成果的共享。当教师准备讲授“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内容之前,就应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预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分配的学习内容为: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明确点、直线以及圆与圆都会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这时小组成员就可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任务的分配:A同学学习点与圆的关系;B同学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各自完成之后,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将自己的所得分享给其他同学,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大多时候,我们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选择了小组讨论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討论,对在满足哪些条件下能够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讨论,并做出假设:(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对这些假设进行自主证明,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营造开放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可以说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以往封闭式的课堂,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过程中,让学生在思维的互相碰撞中找到新的思路,进而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解方程(x+1)(x+2)(x+3)(x+4)+1=0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解答,比如,将方程变为以x2+5x+4为底的二次方程或者是将方程变为以x2+5x+6为底的二次方程,又或者是以x2+5x为底的二次方程等等,三种不同的解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部提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小组内的交流也打破了学生死板的解题过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创设有效合作命题

历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针对数学疑问进行的探讨,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学生的个人能力,尽可能以涵盖面广、解决途径多样化的发散性命题引起学生讨论,不要在意一时的课堂“混乱”,提供短期头脑风暴时间,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发表独立意见与个性化的观点,在问题的设定上,不宜过难打击学生的探求信心,也不宜过于简单,失去原本的合作价值,在问题抛出后,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的合作能力,为其设定不同层次的合作目标,由浅入深的拔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学习“三角形”时,命题设为:“掌握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要求A可自主理解三角形定义、表示方法与注意事项,能够画图区分三角形样式,要求B能够根据三角形定理做简单的问题分析,C需以例题出发,举一反三做相应的练习分析,不同层级的合作要求之间应互相交叉,保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达到自我能力最大化的进步。

结语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日渐凸显。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认清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学合作中积极主动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探究,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培军.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

[2]王猛,潘良杉.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

[3]徐凤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4]徐国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探析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