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式与融合”校园书法文化探究

2018-01-28

江苏教育 2018年37期
关键词:写字书写书法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1999年通过省级实验小学验收。自2007年以来,学校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控股、托管等形式先后与12所小学(幼儿园)联合办学,促进了宿迁市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校本部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余亩,共有151个教学班,在校生近8000名。学校致力追求“成功教育”,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在课程建设方面,立足学科的“复式与融合”,积极研发并逐步形成以“灵魂教育为核心,多种课程体系兼容”的课程体系。

以“翰墨飘香立字树人”为主题的书法课程,是我校根据实际于2016年确立的一个特色课程。学校深入调研,广泛学习,并聘请专家进行“顶层设计”,制订可行性方案,开展以写字教学为主阵地的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目标明确,建设校本课程体系

国家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即:通过书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亲和度,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现今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内容应当包含三个方面,即书法文化熏陶、艺术兴趣培养和书写技能训练,三者应当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立体交叉的学科教学,甚至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熏陶、训练学生。

课堂教学是书写技能训练的主阵地。既要上足上好每天20分钟的硬笔习字课和每周一节软笔书法课,也要扩展到学生的作文书写及其他作业书写中,使之成为全校各学科的共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设置写字课程,普及传统书法教育。

普及书法教育首先要上好写字课。早在1998年,学校就在每天下午安排20分钟作为全校硬笔习字课。随着国家对传统书法教育的重视,学校在此基础上,逐步在低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硬笔写字课,中高年级每周一节软笔书法课,并同时开设书法提高班,真正落实书法教育的普及工作。

2.抓实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每周一组织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讨课,并进行集体备课。在书法研讨课中要求教学内容有系统性、针对性。有基本笔画训练课,汉字造型训练课、创作课,还有欣赏课。每次研讨由主备人上课、说课,本组教师评课后形成共案再分别上课,这样“备—上—听—研—上”的动态管理过程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3.利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书写兴趣。

以量化评价为主,质性评价为辅。每天都有写字作业批改反馈,每月一次作业展评,每学期两次全员写字检测。以分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写字情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把量化结果与班级的每月习惯之星评比相结合,达到鼓励与鞭策的目的。

仅局限于普通课堂教学,远不能实现普及书法教育的目标。《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重视课内外结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在“复式融合”的理念引领下,学校开发拓展课程、活动课程、仪式课程等书法课程群,在文化的形态中使书法课堂得以不断延展、深化、融合。

基于传统书法文化的仪式课程,如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上,进行“朱砂启智”的开笔礼,教师为学生击鼓、点朱砂、教写“人”字,学生行拜师礼。庄重的仪式给学生童年烙上书法文化的印记。

与学科融合开发的拓展课程,如将书法与音乐课程融合,学生学唱写字歌,学跳融入书法元素的舞蹈;与体育相结合,把研磨、行笔等动作融合创编书法操;与美术课程的水墨画融合,感悟熟悉毛笔弹性特点和水墨晕染特点。

二、自练内功,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要求: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要加强书法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研学《指导纲要》,把握其基本要求,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目前,学校的专职书法教师仅3人,硬笔书法课由语文教师兼任。虽引进当地书画院优秀书法教师参与书法教学,但总体师资水平亟待提升。学校主要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提升教师文化基础知识和书法专业知识:

1.创造学习机会,提高理论水平。

不仅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机构组织的听课、观摩等学习活动,而且把专家“请进来”,每学年举办一次集中培训。聘请书法家主讲,重点学习书法基础知识、书法技能、书法教学理论及现场观摩书法家创作等。

2.强化训练过关,提高书写技能。

学校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每周一次粉笔字展示,每月上交钢笔字和毛笔字练习各一张,每学期组织一次“三笔字”集中展示,邀请书法家来校点评。学校为教师提供练字的笔、墨、纸、砚,并利用每周三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边看录像边练习书写。为了让教师能严格训练,练出成果,学校将他们的书法考核成绩纳入绩效奖励。

3.加强科研引领,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研究写字教学,探索写字课堂教学素质化模式。由学校语文名师工作室牵头,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教学研讨会,聘请专家点评,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写字课教学模式。

二是探索写字的规律,推进写字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根据我校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确立两个主课题。其中,“小学写字目标及达成研究”作为市级课题在本年度即将结题,目前正在着力为第二个主课题“写字的综合功能探索”做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

三、营造氛围,构建校园书法文化

书法文化教育是新型的中小学书法课程的最高层面,也是最根本的教学内容。这种文化熏陶以学生了解与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重点,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目标,既需要有声有色的教学活动,更需要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实用是基础,实用书写技能可以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而艺术最终又必须融于文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1.把书法教学渗透到课堂。

学校规定:语文课堂必须有指导写字环节,每节课低年级不少于10分钟,中年级不少于5分钟;数学、英语的课堂作业要统一格式、规范书写、认真批改。为了让书法教学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每月都以年级为单位,在学生的课堂作业中,选出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在校园中展出。以此促成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激励学生在课后多练字、写好字,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2.把书法文化融于校园。

一条“书法主题大道”贯穿校园南北,“墨池”中的太湖石上雕刻着大大小小、不同字体的“书”字,犹如书法演变史的浓缩版;旁边有几块“田字格”,蘸着池中的清水即可在上面练字;“墨轩”里不仅收藏本地书法家的笔墨,更多的是展示学校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其中设有写字台,笔墨纸砚俱全,供教师随时挥毫泼墨;“墨韵长廊”讲述着历代书法家的故事。教室内绿绒板、走廊、橱窗、书法教室、棋社及餐厅都张贴着学生及教师的优秀书法作品……学校努力让每一面墙、每一层楼都能诉说与书法教育有关的人文历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的养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立字树人,做更好的自己”,是我们的书法教育目标。学校重点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其整体书写技能,养成认真踏实的态度,从而写出一手规范工整、端庄大方的汉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达到以书养德、以文化人的效果。目前,学校的书法教育仅仅初见成效,但我们坚信:走“复式与融合”的书法教育之路,一定会让书法教育的办学特色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写字书写书法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我学写字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