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成果成“陈果”

2018-01-28

江苏教育 2018年76期
关键词:陈果成果奖评奖

国家教学成果奖从1989年开始评选,每4年评一次,前六届只评了高等教育,从第七届即2014年开始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纳入其中,并且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进行分类评奖。这样,2018年这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加上2014年首届的获奖项目总共有903项,这是十分值得欣喜的事情!

但是,笔者也有一个困惑:这么多优秀成果,似乎在职业教育一线影响不是很大。因为相当一部分职校领导和教师很少认真看获奖成果的题目,即使看了题目,也看不到具体内容,更不了解这些成果的具体做法,不知道这些成果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提供了什么方案,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以给同类学校和同类专业提供教学参考。

在这里,笔者并不是怀疑这些成果的价值,因为它们都是被逐级把关择优推荐上来的;也不是怀疑这些成果评审的公正性,各级主管部门对评审过程都十分认真。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家把重点放在评奖过程和评奖结果上,轻视或忽视成果的宣传、推介。这么多优秀教学成果得不到有效推广,实在有点可惜!

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可以让同行少走弯路。教育部在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中明确规定,特等奖和一等奖教学成果至少要经过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即使二等奖教学成果也要经过2年以上实践检验。各省、市的教学成果奖也是参照这个标准评审的。可见,这些获奖的优秀教学成果都是一线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努力探索取得的,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的。同行学习和借鉴这些成果,可以减少工作迷茫,避免重走他们探索过程中的弯路,迅速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可以将办学重心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国家的财政投入、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最终要落实到教学环节并且要通过教学工作来发挥作用。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设立,就是要突出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通过优化教学提高质量。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过程,就是重视教学工作的过程。教学成果的推广过程,是以具体行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突出教学工作地位的过程。

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可以激发广大教学工作者的改革热情。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一线教师。教学成果奖就是对那些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教学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他们从事教学研究。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可以让获奖者在推广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同时激励他们不断完善成果,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改进教学行为,掀起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

教学成果的推广形式与方法很多。一是发表成果论文。从教学成果评审过程看,现在不少成果主要是为了评奖临时总结的,前期系统的理论总结比较少,成果影响范围也主要局限于评审专家。因此,成果拥有者要积极撰写论文,推介成果的理论基础、具体做法。论文是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推广改革成果的重要方式。二是利用媒体宣传。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特别是教育类专业媒体,在宣传好国家教学成果奖意义的同时,重点宣传好成果的内容。但现有的宣传还停留在浅表层次,主要是评奖结果的告知和获奖单位的办学成绩宣传。三是组织专题研讨会。通过召开成果汇报会、现场展示会、示范性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发挥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宝贵经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方面职业教育要向基础教育学习,他们的宣传推广不仅主题集中,而且范围广、内容深。比如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结果公布后,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杂志就在清华大学附小主办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会”,让与会者直观地感受成果的价值。

目前教学成果之所以推广少、推广难,主要还是重荣誉轻过程的思想在作祟。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不是临时行为,已经建立了四年一届的长效机制。为此,建议教学成果的推广也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明确成果推广部门。教育部的通知明确了成果申报的组织者,但没有明确成果的管理者和推广者。建议将成果的管理与推广交给各级教育研究部门负责,教育研究机构本身就负有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二是保证成果推广经费。成果的推广需要组织系列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应该拨付专门的成果推广经费。如果完全依靠民间组织收取会务费推广,很容易使成果推广变味走调。

当然,为了更好地推广成果,在成果总结时还要注意成果的形式、数量、范围和效果。一是成果的形式。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说得很明白:教学成果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但从现有获奖成果的题目来看,很多不是“教育教学方案”,而是类似于教育科研成果的报告或论文。只有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的实施方案,才具有操作性,才容易推广应用。二是成果的数量。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领域的最高奖项,这些成果应该代表全国最高水平。教育部评奖通知也强调:“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允许各个等级奖项有空缺。”但从评奖结果来看,两届的指标都评满了,没有“空缺”。当然,并不是一定要空缺才表示严格坚持了标准,但从现有结果来看,是不是所有获奖项目都具有“全国影响”,这确实需要画个问号。既然是国家级奖项,就要达到国家水准,保证国家级成果的含金量。教学成果奖毕竟不是“辛苦奖”,应该宁缺毋滥。三是成果的范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出的项目应该是教学方面的成果奖,但在实际评审中对教学成果奖的内涵把握不准,扩大了“教学成果”的外延,甚至将一些办学模式改革也列入了评奖范围,真正有关教学的成果数量不多或特色不显。四是成果的效果。成果有没有水平、有没有推广价值,关键是看成果的实施效果,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但是从一些宣传来看,看不到或者避而不谈成果对教学对象的影响程度。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果的成熟度还不够,还缺乏足够的实践检验。有些成果用了不少新名词、新概念,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内容空泛,不接地气,更缺乏操作性、推广性。这些都是今后评选教学成果时值得注意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猜你喜欢

陈果成果奖评奖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荣获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介绍
Drop impact on substrates with heterogeneous stiffness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第二届“重宇杯”世界华文闪小说大赛评奖揭晓
陈果和他的树
Wenzhou Woman’s Journey towards Grandmaster of Memory
与冰淇淋相约在夏日
取消“热闹的评奖”是文化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