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庆二年,白居易自长安往杭州

2018-01-28柳向阳

中国三峡 2018年2期
关键词:桐树江州刺史

◎ 文 | 柳向阳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长庆二年(822)七月中旬,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向往已久的杭州刺史,经商山路赴任。

七年前,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左迁江州司马,过商山路,江州一住三年,期满迁忠州刺史。前年(820)夏天又过商山路回到长安,不到一年便绯袍加身,拜中书舍人,秩五品上的清要职:“专掌诏诰,侍从,署敕,宣旨……为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诸官莫比焉。”但国事日非,无所作为,白居易请求外任,于是再离长安。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出青绮门,不带走一朵云彩的潇洒姿态。过长乐驿、灞桥驿,东南行过蓝田县城,再四十里到蓝桥——由西向东跨过向北流淌的蓝溪,便是驿站。“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白居易先给自己的这次旅程定下了基调,或者说期望。

夜宿辋溪曲的清源寺。这里本是盛唐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后施为寺庙。八年前他往九江时经过,如今物是人非矣。白居易徘徊蓝桥月下,想起同为佛门弟子的王维王右丞,“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照着寂寞王维的,也是今晚照着自己的这一轮明月吧?

商山路是大唐第二驿道,向有“名利路”之称。过商山最高顶,白居易举目四望,突然明白:“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他笑自己:七年间三次走这条路,分明是名利众生中的一员,何曾脱身喧嚣尘世?

七月三十日,过内乡县南亭。想起自己少年成名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终是少年心境,如今再写,已是“纷纷荣又枯”。又宿桐树馆,读到他和元稹的题诗。前年自忠州回长安途中,白居易在这里写诗给好友元稹说,我要问一下这棵老桐树:“这 回归去免来无?” 没想到这么快又来了!于是重题一首:“自 嗟还自哂,又向杭州去。”内乡村路上,秋风大吹,野旷路凉,白居易想到留在长安家中的侄儿阿龟,禁不住又流了泪,特地寄了一只银匙回去,嘱咐他好好吃饭,嘱咐保姆邹婆好好照顾他。

在襄阳登舟,沿汉江南行,开始轻松悠闲的水路行程。虽是八月天,但舟中枕簟清凉,一路停泊处,多靠沽酒店,夜宿多近钓鱼船,他一向喜爱的美酒和鱼都有了保证——这惬意的生活,他一时有些自得,又写了一首诗给长安的朋友们显摆一番。

过江州,这曾经让他泪湿青衫之地,自然要停留。甚至几位知心的禅僧朋友,也出了城郭迎接。于是又踏青山,宿萧寺,登庾楼,别遗爱草堂,登郡楼……

十月一日到杭州,并拟谢上表:“七月十四日蒙恩除授杭州刺史,属汴路未通,取襄汉路赴任,水陆七千余里,昼夜奔驰,今月一日到本州,当日上任讫。”

猜你喜欢

桐树江州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我爱青桐树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桐树
法桐树下的男生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男孩,男孩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