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机共生的哲学基础研究

2018-01-27贾有姣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机器

贾有姣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機器的出现和普及,人机关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人虽然创造了机器,却越来越依赖机器;机器作为工具,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作用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共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事情都需要人机合作才能完成,人与机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人创造了机器,包括智能机器,但又越来越依赖机器;机器在人类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自身的发展需依靠人类。

人机共生并不是一个新名词,1960年,互联网创始人里克莱德就已经预见到了,他在其发表的论文《人—计算机共生关系》中指出,计算机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诸如辅助记忆、适时思考、管理数据和交流等问题。他认为,人应该和计算机合作,在不久的将来,人脑和计算机紧密合作,人机结合不再是梦想,通过机器,人们的交流会更加有效。

一、关于机器

何谓机器?马克思有如下论述:“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2]

1.机器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机器是人创造出来的。人类根据已有的知识,首先设计出来机器的图纸,然后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把由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加工成机器。正如马克思所言:“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3]总之,机器是人类知识积累的结果,是知识的物化,是凝结的人类劳动,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结晶。没有人就没有机器,机器离不开人。

2.机器是一种现实存在物,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机器本来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结晶,然而它一旦被制造出来,就成了客观存在物,独立于人之外。机器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和线路组成,工作时做着机械、物理、电子等运动。简单的机器需要人直接操作;复杂的机器离开人的控制照样可以运转;机器人之类的智能机器程控即可自动完成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见,机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其独立性越来越强。但是机器的独立性是相对的,离开了人的使用、人的控制,机器不过是一堆钢铁,一堆电子元件,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总之,机器虽然是一种独立存在物,但这种独立性又是相对的,它总是在人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下工作。

3.机器是人的自然器官的延长

人类之所以要创造机器,是因为机器的功能可以超过人,能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实现人的某些愿望,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最终解放自己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否则,就没必要造机器。人要上天,但没有鸟的翅膀,飞机、宇宙飞船变成了人的翅膀。人类不仅飞上了天,还飞到了月球上。人要下海,但不能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潜水器帮了人类的忙,我国“蛟龙”号载人到了深达7千米的海底世界。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机器,是因为人有高于一切动物的大脑。它能思维,通过劳动把思维的“花朵”物化为机器,加强和延长自身各种天然器官。汽车延长了人的腿脚,起重机增加了人的臂力,望远镜和显微镜延长了人的视线,计算机增强了人的大脑功能。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调用任意一个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信息。[4]机器自产生以来,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手工操作到半自动化、自动化,再到智能化,功能越来越强大。自从有了机器以后,人类发展得更快,进步得更快。机器代替人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

二、人与机器的关系

1. 人虽然占主导地位,却越来越依赖机器

人是机器的发明者、制造者、使用者、维修者、改进者。没有人,就没有机器;没有人类科技的进步,就没有更先进的机器。离开人,机器不过是一堆电子元件、一堆钢铁,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也随之不断发展,特别是智能机器的出现,使机器本身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人类越来越依赖机器、离不开机器。人们穿的衣服是由机器做的,通过网购,由运输工具送到家门口;人们吃的食物大部分由不同的食品机械加工出来;各种交通工具,大到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小到自行车,都是机器;人们的工作更离不开机器;生活、休闲同样离不开机器。人类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人机合作完成,上天需要宇宙飞船,入海需要潜水器。机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如此,在机器的帮助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手机、电脑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让人们随时随地与远在天边的亲朋、近在咫尺的好友、伙伴沟通、交流;使本来素不相识、远隔万里的人变得亲密无间。没有了机器,如手机、电脑,人们便感到无所适从。

人之所以越来越离不开机器,是因为机器在某些方面胜过人类,这也是人造机器的原因所在。比如,计算机在运算速度、记忆力、判断力等方面大大超过人脑;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比人的腿脚快;挖掘机挖土比人手既快又多。

2. 机器处于从属地位,但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人与机器的关系中,机器只是工具,处于从属地位,但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机器作为工具,从属于创造它的人类,即使是最聪明的机器人,也是如此。正如奥地利计算机专家泽曼奈克所说,车轮不是腿,挖土机不是手,扩音器不是嘴,计算机当然不是大脑,而是人的大脑的延长。曾经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机器人“深蓝”,是一台规模较大的计算机,它装有32个并行处理器,重达1.4吨,当时世界上所有国际象棋大师在比赛中走过的棋局都在它的“大脑”里。[5]每场与卡斯帕罗夫的对局结束后,由几十位计算机专家和国际象棋大师组成的“深蓝”小组都会根据对手的情况给“深蓝”相应修改特定的参数。卡斯帕罗夫在赛后表示,他的对手并不是“深蓝”主机,而是参与“深蓝”计划的全体科学家,是“一群人如何运用电脑的硬、软件来向一个人的智慧和反应挑战。”(《亚洲周刊》1997年5月25日)由此可见,“深蓝”的胜利仍然是人脑的胜利,说到底它仍然是人脑的产品。如果没有人脑的支持,“深蓝”只是一堆硅和金属混合的无用之物。总之,人所创造出来的机器,包括智能机器,只不过是工具,永远不可能具有与人同等重要的地位。endprint

在人与机器的关系中,机器尽管只是處于从属地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智能机器的出现和普及,其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机器不仅在体力方面早已超过了人,在智力的某些方面,比如运算速度、记忆力、判断力等方面,也开始超过了人。在有智力试金石之称的国际象棋比赛中,IBM的计算机“深蓝”战胜了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对此,欢呼者有之,认为这是科学的胜利,因为电脑的背后是人,“深蓝”是许多科学家、技术人员、甚至企业家、工人辛苦劳动的结果。担心、忧虑者也有之,“深蓝”的胜利是否意味着计算机在智能方面将超过人类,人类最终将无法控制自己所创造的事物?机器一旦有了理性是否就会像好莱坞电影里描述的那样最终与人类为敌?[6]这种担忧是没有根据的。

首先,它夸大了计算机的部分功能。目前,计算机的智能确实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人类,但这只是人脑的部分功能。我们不能据此就得出结论:计算机将全面超过人脑,因为计算机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只有先搞清了人脑的思维机制和规律,才能编制程序,由计算机来执行已经搞清了的人脑功能。而当前人们对人脑还有许多方面认识不清,因此,作为模拟者的计算机不可能超过人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们的认识永远不会终结,电脑只能逐渐接近人脑,不可能等同于人脑。

其次,它否定了人的主导作用。人是计算机的创造者,计算机的发展程度决定于人的智力水平。计算机作为工具只是按照人的指令行事,离开人,它只是一堆无用的电子元件。人类既然有能力造出计算机,就有办法掌控它。有人曾幽默地说,你如果战胜不了机器人,只要拔掉它背后的电源线就万事大吉了。此言正中要害![7]

总之,在人机关系中,人占据主导地位,机器处于从属地位;机器对于人类越来越重要,人类越来越离不开机器。

三、善待机器,善待人类

人虽然在与机器的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智能机器的出现,人机关系日益紧密,人类对机器的依赖越来越强,越来越离不开机器。没有机器的配合,许多工作将无法开展。如果机器出了问题,社会可能陷入混乱。人们既然离不开机器,就应该善待它们。

首先,要正确看待机器。机器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果,它本身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但客观上可能对某些人不利。比如,某些机器的发明是为了节约成本,代替人力,提高生产效率,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部分人失业。于是有人就迁怒于机器。砸机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开始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英国《泰晤士报》用计算机排版代替铅字排版时,这种现象还在发生。不仅如此,人们在使用机器遇到麻烦时,也会对机器施暴。英国NOP调查公司对25岁以下的年轻人的调查表明,1/4的人曾对电脑发泄无名怒火。

其次,要正确使用机器。既不要产生恐惧心理,也不要沦为机器的奴隶,更要反对利用机器危害人类。

机器作为客观存在物,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使用者必须依规操作,如违反规定,轻则不能正常运转,重则导致伤亡发生。2012年秋收时节,北方某地发生数人因操作不当致使收割机咬人的事件,令人痛惜。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机器使用者的恐惧。随着机器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使用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人们要高度重视,认真阅读操作规程,玩转机器,为我所用。

机器本来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为人类服务的,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异化,导致人被机器所控制,沦为机器的奴隶。电脑游戏,初衷是供人们娱乐、放松,然而一部分人,其中大多数为青少年,使用过度,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有些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机器控制另一部分人,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知道,作为人造的机器,它具有和其它技术同样的特征,最终将受“技术指令”的支配。人类惊恐于新世纪幽灵的到来,可曾想到过这个幽灵正是人类自己。善待机器吧,善待机器就等于善待自己。要以增进人类福祉为己任去发明机器,善意地使用机器,警惕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绑架机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汤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7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91-220.

[3]马克思.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5.

[4][5][7]李博洋.关于“人机关系”的哲学思考[J].江淮论坛,2008(5):129,130,130.

[6][8]陆枫,殷正坤,陈传波.同一家园中的人与机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6):24,28.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4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无所不能的机器
神奇的写作机器
未来机器城
机器能从你脸上读到什么
神奇的独眼机器
Smallest Flying Robot 会飞的机器昆虫
第一条机器鱼
时光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