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强,则国强

2018-01-27温娅萍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

温娅萍

摘 要: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中国,今天正散发着勃勃生机。现如今,中国能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民的创造,但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服务于民的信仰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长期以来,中国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与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制定教育发展方向,发挥教育功能,使教育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发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人的现代化;青少年;教育发展

回望过去,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负重前行,挥洒自己的血与泪为我们赢得了国土的安稳,赋予了人民生活发展的权利,在方寸间找到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道路。正如个体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疼痛才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一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非得经历艰苦磨难才逐渐感觉到自己是完整而独立的的个性存在于世的,但是这种感觉,并不总是发展到与其他民族格格不入的程度。就像蜂群里的蜜蜂,群集群起,欢乐与共,中国坚持团结合作,推进合作共赢,努力建设“一带一路”,但是我们从根本上不同于一生都很少感觉到自身存在的蜜蜂,是因为我们拥有内化的文化自觉。如今,中国能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归根结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服务于民的信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更离不开祖国人民的支持。

因此,中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传承革命精神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人的发展、推进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之一。现代化研究专家美国学者阿历克斯·英格尔斯在其著作《人的现代化》中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①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与教育发展二者关系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保护一切公私学校”的要求;邓小平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重视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江泽民系统阐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更是直接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将教育摆在人民“十大期盼”的首位,他们对于人的现代化的作用以及增加教育投入的原因都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阐释。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十分重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这对于党中央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抓好青少年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期望。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那么中国强,则中国的青少年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的确,青少年始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生力军。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现代化教育,对青少年的关怀和信任无以复加。代表广大青少年,赢得广大青少年,依靠广大青少年,是中国共产党95年风雨兼程以来不断胜利的重要人才保证。

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国家教育投入和学校办学条件是影响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长久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产生了几次重要的教育投入体制的变革,分别在学前教育的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投入、普通高中的投入、职业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的投入、民办教育投入、教育管理与教育辅导机构的投入以及在国民终身教育、职前培训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投入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探讨了教育投入的体制问题:从1950-1953年实行“统收统支”,中央、省(市)、县三级管理的教育投入体制,1954-1979年分级管理的“条块结合、块块为主”教育经费管理,1980年以来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下的教育经费支出,1993年大力推动民办教育发展,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确立了教育经费投入的经费来源渠道。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直接带来明显变化的便是学前教育逐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入学率持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平得到社会普遍认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等。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同时,中国共产党从建国以来对教育投入方面的政策越来越全面以引导国家财政、社会、企业等组织将资源投入到教育事业,深度挖掘推动教育发展的多方面可能性。

教育活动意味着,即使人类个体性格之间存在差异,也会努力将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现象、不同服务措施长期纳入一个系统化的秩序当中,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知识结构和思辨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不同阶段的教育,甚至在不同的学校类型、不同教师队伍之间,其具体表述和实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为青少年创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成长环境,赋予青少年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齡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②恩格斯也有相应的教育观点:“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口转到另一个生产部口。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③邓小平同志曾也多次强调教育的重大作用,指出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④

中国对于教育的投入是显而易见的。21世纪的中国,一代代有志青少年奋发而起,在国家领导人的队伍里也不断活跃着怀抱远大理想、充满蓬勃朝气、勇于开拓进取的先进青年,活络党内积极向上的氛围。随着越来越多人沉潜钻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極参与学科竞赛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新一代青少年强化对学业精益求精、厚积薄发的认识;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者、大学生村官、西部支教等基层建设大队伍中,乐于奉献的惓惓之忱影响着新一代青少年对实现自身价值的重新认知。endprint

如今,万千青少年能够脚踏实地,怀揣着大学梦想进入各大高校;能够在学校中以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切实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共产党为我国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因为有相应的措施给予大学生经济保障,我们可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因为有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奖励等多种方式给予大学生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我们可以志存高远,开拓人生;因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项国家政策扶持,我们可以激扬青春,大胆追梦,努力成就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精彩人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⑤(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作为一名美术学院的学生,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应该主动回应党和社会所寄予的期望,主动发挥艺术专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与千千万万青少年一起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创作人生的美丽书画!

[注释]

①[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④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0.

⑤丘桑.少年中国说[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71.

[参考文献]

[1]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0.

[5]丘桑.少年中国说[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71.

(作者單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