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水电部队抢险救援装备保障现状探析

2018-01-27闫桂玲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装备保障水电交通

闫桂玲

摘 要:交通、水电部队自2012年明确职能任务的转型以来,随着抢险救援装备建设的全面展开,抢险救援装备保障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抢险救援实践上看,目前部队抢险救援装备保障与“国家应急救援队”职能任务的需要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本文试对此进行深度剖析。

关键词:交通;水电;抢险救援;装备保障

一、基本现状

总体上看,交通、水电部队抢险救援装备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且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正在努力地建设之中。

(一)抢险救援装备已初具规模

目前,交通、水电部队应用于抢险救援的装备主要有以下六类:一是用于抢通排险的工程机械装备,如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装载机等;二是用于救助生命的探测救援装备,如液压破拆工具、空气抬升袋、生命探测仪等;三是用于保护救援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如手套、头盔和救援服等;四是用于保障救援人员及难民生活的后勤保障装备,如帐篷、炊事车、饮水车、沐浴车等;五是用于进行通讯联系的通讯设备,如手持对讲机、卫星电话、大功率电台等;六是用于发电、照明等的辅助设备,如发电机和照明车等。这六类装备基本涵盖了部队抢险救援任务所需,可以说,两支部队的抢险救援装备已初具规模。

(二)应急装备保障体系正在建设中

交通、水电部队正根据“以工程机械设备为重点,以通信、后勤保障装备为补充”的装备建设发展目标,努力构建以自我保障为主、依托社会保障为辅的应急保障体系,对应急中队应急行动所需的推、挖、装、运、吊、钻、爆、通等设备,在自我储备的基础上,正尝试适当与生产厂家签订保障协议,从而确保一有任务,部队能迅速出去,装备能迅速到位,救援能迅速展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影响和制约交通、水电部队抢险救援装备保障效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抢险救援装备体系不够完善

从种类上看,虽然交通、水电部队目前已经装备了六类急需的救援设备,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抢险救援能力。但从数量上看,只有部分应急中队基本配齐了这六类装备。就整体而言,施工生产装备仍占主导地位,液压破拆工具、空气抬升袋、生命探测仪、海式卫星电话等专业、高效的生命救援、通信指挥等类装备仍然稀缺,装备保障的信息技术系统也未建立。因此,虽然两支部队的抢险救援装备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这种装备体系整体上还不够平衡、完善。此外,从效能上看,由于各类装备在数量上、型号上和科技含量上,未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系统配套的装备体系,因此还难以发挥装备的体系作战能力,完全满足多样化救援任务的需要。

以水电部队为例,目前部队的整体装备还是以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为主,专门用于应急抢险的保障类装备竟只占装备总净值的5.7%,而基本不用于抢险救援的装备却占装备总净值的41.7%。且现有施工装备型号杂、品种多,缺乏综合集成和体系融合,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水平不高。因此,部队在担负国家应急抢险任务时,很多大型施工裝备用不上,装备配备数量和种类严重不足,特别是大型和特种专业、通信、后勤和生命救援装备的缺口比较大,影响和制约着部队整体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的发挥。

(二)抢险救援装备保障渠道不够畅通

目前,交通、水电部队遂行应急抢险任务所需的各种装备,主要靠自我保障和临时租赁,鲜有地方及友邻单位的支援,依法征用更是无从谈起,缺乏法律支撑。装备保障渠道的狭窄不畅,不仅影响制约着部队专业应急救援能力的发挥,而且常让部队遭受巨额经济损失。

具体来说,大功率电台、卫星电话等通讯装备和液压破拆工具、生命探测仪、空气抬升袋等专业探测救援装备,由于相对比较轻便易携、专业性强、普及率低,因此主要靠部队自我保障。由于这些装备目前主要靠部队自己出资购买,国家和地方政府鲜有经济支持,故这些装备不仅数量小、品种少,而且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类装备,由于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故部队常常采用集体运送、就近调用或向当地公司进行租赁的方式来进行保障。近年来,租赁工程装备让交通、水电部队在经济上蒙受了巨额损失。由于担负国家应急救援任务时,交通、水电部队的首要任务多是对道路、桥梁等进行抢通排险,因此对各种大型工程装备的需求经常是时间紧、数量大。为尽快抢通救援“生命线”,应急分队只得向当地公司进行租借。长期以来,由于部队没有跟地方政府和当地公司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之法律赋予部队的紧急征用权未得到民众的认同,当地公司常常借租赁装备的机会敲诈部队。

(三)抢险救援装备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就保障机制而言,交通、水电部队抢险救援装备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装备保障指挥机制不太完善。抢险救援装备的分配和征调使用,需要多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协同配合。但部队目前的装备指挥系统与解放军、公安和地方等友邻单位还未实现上下贯通、立体覆盖。在边远山区,也还存在着保障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的现象。如汶川“5·12”和玉树“4·14”抗震救援行动中,装备保障指挥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工程机械救援设备保障不及时、不到位,迟滞了整个震区的施救。二是装备保障动员机制不太具体。交通、水电部队遂行任务所需的抢险救援装备,特别是用于抢通排险的工程机械类装备多是社会保障资源丰富的警地通用装备。虽然紧急情况下地方的动员潜力远大于部队的储备量,但由于部队没有一套成熟的专门针对地方相关保障力量和物资器材的动员机制,没有针对租用、征用和补偿等一系列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和执行标准,迫使紧急情况下部队只能高价租用装备。三是装备联合保障运行机制不太健全。交通、水电部队目前还没有形成与部队发展相平衡、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政府应急机制相衔接的装备联合保障运行机制;指挥部间和警民间装备联合保障的协调沟通渠道不太顺畅,在涉及通装统保、同装互保、警民联保的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方面,还未形成有效的、常态化的协调沟通机制。

(四)抢险救援装备管理效益不是很高

交通、水电部队由于长期从事施工生产,装备管理一直以保障施工生产为目标,管理方法简单、单一,且受经济利益驱动,一直存在着装备管理“重使用轻保养”、装备完好率保障难的问题。这种施工生产时期惯用的粗放式装备管理方式和思维,使得两支部队在当前职能任务转型过渡期,抢险救援装备不能有效落实规范化、精细化、目标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要求。

此外,新的抢险救援装备配备部队后,使用、管理新装备的相关制度与规定正在紧急制定中,存放新装备的专业装备器材库室也在加紧建设中,维护保养新装备的专业人才又不到位。且两支部队操作维修人才流失严重,相关专业培训又不到位,懂维修会保养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普通装备的经常性维护保养难以落实。

(作者单位:武警指挥学院,天津 300250)endprint

猜你喜欢

装备保障水电交通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浅谈装甲装备应急维修保障
长江水电之歌
绿色水电认证实践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