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1-27张录红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张录红

摘要: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深入钻研,充分挖掘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思想内容,捕捉课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崇高形象、寓意深刻的故事等,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而小学语文教材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怎样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呢?

一、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文章是思想的反映,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等)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育又育人。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文章,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在作文和听说训练中,可以渗透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尊重别人、做事认真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教学课文前,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电化手段,通过放录像、幻灯、录音等创设一定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受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剪影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接着让学生边看桂林山水录像边听课文录音。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视觉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美,想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内心爱美爱国的思想浪潮无法可挡。这时教师可结合云浮的实际,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而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三、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反复品味“道”之所在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文,教師利用图文结合,让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五个“共同”,进而认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上。学习第二段时,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几个问题:恩格斯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马克思的生活怎么会那么穷困?恩格斯为什么要帮助他?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恩格斯和马克思伟大友谊的思想基础。学习第三段时,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是怎样合作的?为什么能亲密合作?教学时,我抓住了他们为了同一目标而互相关怀、亲密合作的典型事例,从“每天下午”“各抒己见”“争论”“几乎每天”“无微不至”“时时刻刻”等重点词句入手,启发学生深入领会:思想的统一是友谊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事业心,有共同的志向,才能亲密合作了四十年,幷在合作中建立了真挚而伟大的友谊。从课文出发引导学生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学习。四、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

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的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教师教学《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为凡卡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接着又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幷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痛恨资本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真系今天幸福的生活。课后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写一篇《与凡卡比童年》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

五、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如童第周、李大钊、詹天佑、诸葛亮、黄继光、毛泽东、方志敏、马良等。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接触一个个高尚的人物,让他们的思想情感感染熏陶学生。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教师用充满感性的语言对当时的背景、抓住詹天佑的语言、行为、内心活动等进行细细分析,使一个杰出的爱国的、与工人一起共甘共苦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听后说:“詹天佑,真不简单!为中国人争了气!我们要学习他!”詹天佑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深入学生心坎里。

六、课外延伸,巩固思想

在课内学生学习了文中优秀人物的思想,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外要求学生以《读×××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又如教了《将相和》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关于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书藉,开展谈故事比赛。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课外语文活动,既让学生增长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受到了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等方面的教育,深化了思想;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先锋小学,甘肃 定西 748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