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线·面”倒推路径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2018-01-27邱秀芳吴浩黄小奇彭娟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

邱秀芳+吴浩+黄小奇+彭娟

摘要:在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深化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和教学团队建设的调查和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研究,提出“点·线·面”倒推路径,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论证其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具有可行性,以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完善,使之更加适应形势发展和更好地达成创业人才培育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倒推路径;课程设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提出,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2015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基于此,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各高校根据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要求,及时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遭遇不少困境。本研究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常规的“点·线·面”路径倒推为“面·线·点”路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业教育制度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的制度性文件之一,首先从制度上科学合理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统一设计、同时安排、逐步融合,既设计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又将创业教育内容嵌入专业课程中;将创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统一设计,既有全覆盖学生的创业通识教育,又有创业实践落地的精英教育。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

二、倒推“点·线·面”路径,实现创业教育层次化

“面·线·点”路径设置的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及的两种教育模式(聚焦模式和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糅合。“面”的做法跟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似。“即创新创业课程和活动针对全校学生开展。分为磁石教育和辐射教育[1]”这里我们侧重辐射教育的实践。“线”介于辐射教育和聚焦教育之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发展;“点”是聚焦教育的实践,通过筛选适合的学生并为其整合资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四大趋势。第一,高校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国家顶层设计方面相应更完善。第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向通识教育发展。第三,“互联网+”等手段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渠道。第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趋于开放化和国际化。[2]”而“面·线·点”路径设置的模式综合了时代的优势,在现今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实施显得十分必要。

(一) “面”的课程——依托《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基础课程延伸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识性教育。

《大学生创业指导》可以设置为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涵盖创业基础、政策以及实践的通识课程。本门课程可以设计由40%理论知识和60%实践能力的比例组成。该设置来自于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传统,从设置中强调了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早在2014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就提出要建立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是主体,应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观念与教育模式”[3]

课堂之内: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通过讲解创业理论,为学

生建立一个系统的、基本的创业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初创能力。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团队提出创业项目并着手设计,在课堂上模拟推进项目,经过路演的形式了解创业实践过程。

课堂之外:层级竞技平台和大赛跟踪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将种子团队通过系级、院级、省级比赛平台逐步进行完善和升级,优秀项目通过成果转化成为大学生科技文化成果走出校门。

(二) “线”的课程——开设专业教育與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创业课程

“面”是以必选通识课为教学依托,在所有学生中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在“面”的普及教育实现之后,根据专业开设具备专业特点的创业课程,形成创业创业教育与具体专业相互融合发展的“线”行教育,该部分课程侧重创业项目开发、创业项目设计,此课程主要是加深创业创业教育的深度和专业教育的广度,实现培育创新创业专业型人才的目标。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成果,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线”的教育,必须实现专业与创业的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四位一体”的模式。

第一,采取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共同开展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校企共建实践条件建设,实施“大学生创业孵化训练基地”项目,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真实的校内校外实践平台,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第三,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完善课程大纲,教案,积累教学经验,完善课程建设。

第四,校企共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社团协会等学生组织,举办如“大学生模拟市场”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高了学生创业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了校园文化活动。

第五,校企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以比赛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创新理念、拓展创新创业思路,借助质量工程建设,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训练基地”,开发有创新性的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

(三) “点”的课程——是创业精英课程endprint

该部分主要针对有较明确创业意向和意愿的学生,课程侧重创业项目的营运与管理、财务、投融资等。

经过“面”的普及、“线”的筛选,最后到“点”的形成,挑选出创业意向明确的学生。

(四) “点·线·面”倒推路径中的课程体系

三、“点·线·面”倒推路径中的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教学科研团队,创业“面”的通识课教育建立以辅导员为主的团队;创业“线”与“点”的教育建立以专业教师、政府企业、创业导师组成的团队。

针对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本文使用调查问卷法,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发放问卷393分,使用SPSS交叉表分析法,发现在我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接近50%在30—40岁,而且及时更新知识最强的也是在这这个阶段。如图所示:

团队成员中,实施团队以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为主,30岁以下3人,30-40岁11人,符合青年教师为主力的特征,确保了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同时根据调查结果设置行业人士加入支撑团队共同设计课程培养目标、控制进度计划、整合课程资源、实施课堂教学、创业团队构建、创业项目打造、创业比赛指导等内容。

四、 “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发展的思维导向

(一)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继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形成从基础启蒙、知识技能到实践实训的创新创业梯形课程体系;推进我系各专业间的协同,建立跨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与学分认定机制。

(二) 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支持教师将科研项目、产业技术、学术前沿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改革单一考核模式,探索多渠道考核管理办法。

(三) 改善创新创业实践条件

就现有的创业实践基地,深化打造与办公孵化场地、创业导师帮扶、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实体模拟等为一体的创业空间。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从中总结规律和方法,发掘大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四) 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通过对广东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人员的调研发现,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年限在两年以下的达到68.4%,6年以上的不足10%,形势并不乐观,因此,该课程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鼓励学生通过创业相关方式转换替代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将修业年限放宽至六年。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针对目前创业教育人员经验不足(执教年限低于两年视为经验不足),该课程制定高层次人才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管理办法。

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年限:

五、影响与成效

(五) “点·线·面”倒推路径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推行,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促进了创业项目的落地

课程实施后,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了认识,已形成崇尚创新、大众创业的校园氛围,现在我系多个省级创新创业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落地,“创业孵化训练基地”运行3年来已有近1000多名营销专业学生进入基地进行锻炼。

(六) “点·线·面”倒推路径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推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创业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潜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点·线·面”倒推路径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推行之后,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本校毕业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总体满足度79%,能力素质培养有效性为66%。

六、经验与示范

(七) 通过“面”—“线”—“点”逐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经贸系通过推出通识必选课程推广到“面”,在“面”的普及教育实现之后,逐步形成创业教育与专业相互融合发展的“线”行教育,以达到全面培育创新创业专业型人才的目標,“点”探究创新创业的深化教育。

(八) 校内校外师资团队相辅相成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之前,经贸系组建了一支校内外、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支撑团队和执行团队,两个团队相辅相成,在实施过程中,支撑团队进行及时引导和启迪从而保证了课程的进度和质量,而实施团队又给了支撑团队实践基础。

(九)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激发和发觉学生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在创新创业课上,老师和创业导师的作用是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阚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例[M],2011.15.

[2]北京中科创大创业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课题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蓝皮书》,2016.

[3]欧阳泓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M].2014.2.

本文项目来源:项目来源: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成果,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度教学教改项目(CYQN2017022),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重点项目(GDGM2017-ZD-08)。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