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和感知为主导的室内设计教学探究

2018-01-27江俊红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感知体验创新思维

江俊红

摘要:室内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较强,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空间场地的认识以及创作思维能力启发的必要性,进行了以空间场地感知和体验为主导的室内空间设计教学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室内设计;创新思维;体验;感知

室内空间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课程教学,室内空间设计的课程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组织协调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认为,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环境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倡感知和体验为主导的室内空间设计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此课程教学正确全面的发展。

室内空间设计的内涵和创新性思维主要是来自于人的感知和体验,全面的感官体验能够给人带来心灵与思想层次的升华,有时候还能够给人以生理和心理上的治疗与康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室内空间设计又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涵盖了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这不仅需要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需要学生具备想当强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我国室内空间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及工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非常重视对自己生活及生产活动的室内空间进行安排布置,美化装饰,这种意识早在人类文明开始的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在中国,九十年代初期室内空间设计是和工艺美术相关的建筑装饰或陈设工作,是在艺术教育的范畴之中,直到九十年代之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终形成,在1990年前后中国室内建筑师协会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相继成立,室内空间设计专业也相继在各大院校成立,室内空间设计才逐步真正的步入正轨。如今,笔者认为当前的室内空间设计,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乏联系性

如今,我国的大多数的高等院校运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单调的学习着理论知识。 所以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脱节。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很重视,而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忽略,还有些教师本身就没有过参与真实的室内设计和现场施工的经验,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熟知,对软件操作熟练,但面对设计图纸时却很茫然。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室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安排好教学课程,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进行现场社会实践和调查,缺乏现场经验和体验以及一些形式化的教学现象等。

2.缺乏教学创新思维

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是具有多样化,所以创新性比较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全力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创新理念和能力,这样才能够让设计方案创新性更强,更加完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沿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方法和固定模式的教学思维,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样就造成学生的创新思維受到了比较大的约束,抹杀了学生原本具有的思维创造能力,影响学生专业的发展。

3.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同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就应该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讲解,应该具有当前的时效性,进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的教学案例都是沿用往年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社会实际形势,时效性不强。室内空间设计主要是三维空间立体设计,单一的图纸分析不能够满足对学生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将其自身置身于三维空间里面,根据当时的实际的情况着手分析。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等方面讲授室内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通过国内外著名设计师的经典优秀案例以及我们所居住、生活等空间内相关特色优秀的室内空间设计,进而来调动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积极性,熟知前沿的设计性思维和优秀的设计作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始独立自主设想及自由发挥想象,并将设计的过程以及对场地空间文化的认识和方案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上,然后让学生走向讲台,阐述他们的构思设计经过。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集体智慧,组织全班的同学对该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并讨论,使学生个体的设计构思能够与班上其他同学的设计构思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最后再由老师总结各方的意见,拿出最优设计方案。 这个分享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参与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和构思的成果,在其他学生的质疑和不同的建议中,才能从多方面了解自己设计方案的具体效果,与此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安排以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案例为基础来指导他们设计,这样不但能够引导学生方案的创新思维的发挥而且能够以生动、吸引人的方式来进行紧固设计,更需要建立一个可以用来指导设计方法、解决设计问题的程序。

2.加深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空间”的概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室内空间设计关注的就是建筑房屋的内部空间,因此,学生对室内空间的感知和体验能力要更细致。传统的室内空间教学中,缺乏让学生对“空间”知识的强化,特别是室内空间和空间细部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训练,尤其是学生对“空间”概念的感知体验,有时候教师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涉及到某一空间尺寸大小,但学生理解不了,并不清楚这个空间尺寸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小。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训练时,不断地强调“空间”的概念,要求学生把室内空间以及室内空间的细部构造,包括色彩、材料等知识融会贯通。endprint

3.强化“尺度”概念的认识

室内空间设计是在建筑空间基础上的更为细致的功能空间的设计,建筑设计上的尺度大部分都是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的,常用的比例为1:500-1:200,室内空间设计相对于建筑来说表现更为细致,相应的设计比例增大至1:100-1:50,所以这就需要学生注重在室内空间细节构造的把握及其处理能力。笔者在学生的实践练习环节中发现,学生在刚接触室内空间设计时,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着手去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室内“尺度”的感受与把握。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尺度要非常的详细具体,这是与室内空间中的家具、装饰等配置紧密联系的,是一种“细化的小尺度”。学生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在与“尺度”密切相关的功能分区及其室内家具的空间布置上。针对上面的这些问题,教师应重点的要求学生以2-3人为小组测绘常用家具和其他室内空间,亲身感知体验一下,可以从自己的宿舍、教室、家具市场,近距离的感知和体验室内各空间的尺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室内“尺度”概念。

4.加深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转化

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太多外部的硬性条件的局限,所以设计者就能够在原有建筑界定的空间场所里,按照一定的规范及要求,从而能够更多的调动设计者自身的感性思维,进而营造出满足使用者具有特色个性化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互动与转化。笔者在讲授住宅空间设计这门课程时,在讲授住宅空间设计的“方法”理論之前,先进行住宅空间平面的室内布置练习:给定一个简单的户型平面,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使用对象及人数,在课堂设定的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布置。 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住宅空间设计的不足之处,从而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课,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短时间内的构思设计能力。 同时对于老师层面来说,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进而对授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结语

通过对室内空间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真实的意识到作为空间场地主体的“人”和“物”的切实需要,做到具有这样的出发点,作为社会个体“人”的他们,就不会再有对室内空间设计一片茫然,无从下手。也就是说要能够从最原始的根本出发,探本寻源才能够激发出更多优秀成熟的“灵感”,才能够做出更好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李雨生,张国辉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的设计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0).

[2]张林 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教育与职业,2011(3).

[3]海潮 高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3).

(作者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广元 628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知体验创新思维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