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语言运用能力提升

2018-01-27吴永婵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问政网民民众

吴永婵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广大群众接收信息、发表言论的重要方式,而网络舆论也成为政府做决策、把握民心所向的重要力量。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世界排名第一,微信、博客、论坛等载体大量被使用。大量的网络民意在这些平台聚集,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最为集中的场所和公众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1]。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了网络问政。如今,网络问政已成为广大网民监督政府、拷问政府的重要途经。网络问政的兴起,一方面给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了解社会动态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对政府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干部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实地,而是扩宽到网络中,这对领导干部各方面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作为网络信息的监督者、舆情的把控者和被监督者,领导干部不仅要认真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熟练使用网络,了解网民所关注的问题,还要在网络问政中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

一、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中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公务活动等也离不开语言的运用。作为领导干部,应该重视对语言的运用,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鼓舞和带动广大民众共建和谐社会。但在网络问政当中,部分领导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运用技巧使用不当,影响到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

(一)语言过于官方,晦涩难懂

网络为广大民众提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众来自各行各业,对社会政治生活发表自己观点时都是遵循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表达,语言通俗易懂。领导干部受到日常工作的影响,自然而然形成讲官方语言、书面语言的习惯,在进行演讲、工作总结等情境下,运用官方语言已经成了领导干部的习惯。而在网络问政中,有些领导干部习惯用现实环境中说话的方式,常讲官方语言或者专业术语,导致网民们听不懂、不理解。有些领导干部说话时官腔十足,与网民对话就像面对下属,语言除了过于官方,语气还生硬,专讲一些民众根本无法理解的话语,导致民众不理解领导干部的意思,拉远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

(二)语言空洞无味,缺乏鼓动性

孔子曰“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语言具有不可限量的力量。把语言表达好运用好,就能发挥积极的效用。在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的语言就像是一股力量,可以引领和带动民众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实际中,有些领导干部在回复或解答网民问题时,语言空洞无味,没有从网民所关注的实际问题出发,所讲的话没有太多能解决问题的内容,可以说是空话连篇。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分出轻重,整个语言表达过程无聊、乏味,不能抓住民众的心理,缺乏与民众的共鸣,最终不能解决民众问题,不能带动和鼓动民众按照积极和谐的方向前进。

(三)对象不明确,语言缺乏针对性

领导干部的一切活动都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在网络问政中也是如此。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中与网民沟通,回应网民问题时要注意所在的场合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应该明确表达的对象是谁。正所谓量体裁衣,面对什么样子的群体就应该采取什么样子的语言方式。但在网络问政中总存在着一些领导干部语言表达时东拉西扯、缺乏逻辑性、忘记自己沟通的目标是什么,说到哪里是哪里;还有些领导干部不明确沟通对象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因素,语言表达简直可以说是语言材料的堆积,没有针对对象需求进行表达,严重影响沟通的效果。

(四)语言缺乏概括性,未突出重点

领导干部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凡事都得讲究质量和效率。在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必须善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使用高度概括、准确精当、凝练的语言”[2],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让网民们能够迅速把握领导讲话的关键,快速理解领导讲话的意图,进而提升网民对领导干部的尊重度和信任度。但网络问政中有些领导干部在与网民进行沟通时语言表达过于宽泛、无重点,即使对网民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很多的解释和回应,但却让网民不知其所云,无法把握领导所说的话想表达什么,重点是什么,不能对领导所说的话有很好的理解。最终导致沟通的目标没有达到,反而降低了民众对领导干部的信服度。

(五)缺乏耐心倾听民众的心声

领导干部手中的职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表示领导干部不仅要对党负责,更要对广大人民负责。领导干部应该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倾听民众的心声,把握民意,为民办事。但在网络问政中依然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对民众耍官腔、摆架子、摆威风,对民众的呼声视而不见;还有些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中对民众的事情缺乏耐心、责任心,对民众的问题也只是简单回应,无耐心做充分的解答。这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和信任。

二、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中语言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网络问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们现在生活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很多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便利。而通过互联网发表观点、表达意见已经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行使个人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的重要途径。而互联网也是政府了解民生、发布政策法规等重要的渠道。网络问政则突出政府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群众进行沟通,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政府信息更加透明畅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更加便捷。在网络问政中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倾听民众意见,了解民众心声,解决民众问题。但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保守,不能转换观念,不能正确认识网络问政的重要性。有人认为网络问政是让民众随意发表观点,政府官员不需要过多地去关注民众观点。还有人认为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或者自己平时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就足以应付网络问政中的问题,不需要为网络问政做太多的调整。对网络问政的错误认识、对网络问政的不重视会阻碍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甚至影响社会的发展。

(二)领导自身素质不强

领导素质的高低影响着领导对自身职责履行的程度。一直以来,国家都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领导素质的提升。总的来说,我国领导干部的素质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总体上领导干部素质呈现出层次不齐。部分领导干部虽然接受的文化教育较少,但能通过在工作和实践中去学习,并能加强自身学习,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深厚的语言文化基础。而有些领导虽文化水平高,但对自身素质提升不重视,在工作上过于重视应酬、打好关系或者只懂得蛮干而不懂得加强理论学习和语言运用学习。总的来说,依旧存在部分领导在语言运用上的能力不强,同时又疏于对自身语言运用素质的提升,导致在网络问政中显得准备不足,无法通过语言表达来回应群众的问题,使得网络问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对网络语言运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领导干部能够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熟悉网络,善于使用网络与民众进行沟通互动。网络问政要求领导干部在问政中充分发挥自身语言运用的能力,能表达并善于表达。能通过语言的运用解决民众的问题,让民众能领悟,问题能解决。而有些领导干部止步于以往的工作模式,以为埋头苦干,一声不吭则可以称为合格的领导。这些领导干部未能重视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没能认识到做一名称职的领导不仅需要经常性地进行政策宣讲,需要深入群众中调查等,还需在网络问政中充分运用语言,通过语言来表达其想法,让民众能够充分获取信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应使用不同的语言运用技巧。一位语言造诣高超的领导,他的语言运用所表达的思想,往往能与听众共鸣,能够引领听众。

(四)网络语言运用不擅长、不熟练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发展迅速,简单生动,有数字、文字、图片等多种组合。通过简短的网络语言就可以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网络语言与现实中工作沟通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现实环境中进行沟通,沟通双方对彼此都有一些了解,语言也是职业常用语言,说话方式容易理解,不需要针对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做太多的解释。而网络问政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不认识也不了解,在语言使用上不可能完全像现实环境一样,网民运用网络语言,领导干部不擅长、不熟练网络语言,则不能正确理解网民所表达的内容。而领导干部惯用现实环境中的语言,在网络问政中则可能让网民对领导干部的语言产生多种理解和解读。在产生多种理解和解读的时候,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及时调整,则可能得不到网民的认同。

(五)传统行政思想的存在

领导干部的行政思想影响着领导干部工作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而领导干部思维方式、语言方式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先辈们给我们留下深厚的文化知识。而在厚重而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一直存在甚至占据个人思想的统治地位。这些领导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认为官重民轻,对公民赋予自己的权利缺乏正确认识。在工作中不能重视民众的想法,以自我为中心,在说话时不自觉地说套话、用官腔。同时,不重视自己所表达的语言对公众所带来的影响,不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解决实事,导致公众所关心的事情无法解决,也使得民众与领导间的关系疏远,最终影响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

三、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提升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认识,倾听民意

网络问政一方面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监督提供了更多的途经,这不仅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还可以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升公民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网络问政也便于政府通过网络听取民众的意见,了解民众的心声。同时,也便于政府接受民众的监督,利于政府决策更为科学化、民主化。总之,网络问政不仅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同时维护民众的权益,提升政府执政的水平。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在意识上要提升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更正自己对网络问政的错误意识,将网络问政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部分。其次,要认真倾听民意。经常浏览网页,关注网民所关注的重要信息,把握民众的真实想法,努力带领民众创造和谐安全的网络舆论环境。再次,与网民友好平等地沟通。作为领导干部,与网民进行沟通时应和蔼可亲、平等沟通。平等地听取民众地心声,不能以权压人,摆架子,不讲官话、大话、套话。

(二)加强学习,增强自身文化积累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覆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领导干部在网络问政中如果想充分掌握语言的运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一要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学习,多阅读书籍,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技巧。二要领导干部积累深厚的文化功底。这要领导干部广泛阅读各学科的知识,涉及各方面的信息,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三要领导干部注重时间上的把握。领导干部的工作任务繁重,能够用于学习的时间极少,增强文化积累和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领导干部对自我时间的控制,自觉挤出时间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自我,在语言运用上有所造诣。

(三)提升对网络语言运用重要性的认识

网络语言的形成一般都是立足于现实,紧随着社会事态的发展,其能反映网民对事情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语言运用恰当则成为鼓励性的网络语言,能够鼓动和引导网民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网络语言运用不恰当,则可能扭曲事实,成为具有批判性的网络语言,甚至形成网络谣言,误导广大网民,对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后果则无法预计。所以,领导干部要提升对网络语言运用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埋头苦干或者止步于前。应该及时调整对网络语言运用的态度,重视网络语言的运用,主动去熟悉和掌握网络语言,区别鼓励性和批评性的网络语言。同时,网络问政中多使用带有积极效应的网络语言,引导网民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决遏制和杜绝网络谣言的扩散。

(四)了解和掌握网络语言,掌握语言运用技巧

网络语言是随时代的需求而运用而生,是网民利用网络技术的快速便捷来表达自己对整个社会的观点或者评价的工具,它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话语方式。在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网民所表达的内容,则应该有驾驭网络语言的能力。首先,领导干部要熟悉网络语言所具备的特点和其话语方式。网络语言由网民创造和使用,具有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等特点。领导干部则需要把握好网络语言的特点,在网络问政中才能更好地与网民沟通。其次,掌握网络语言的运用技巧。网络语言在适合的场合和时机表达出来才能体现其真实含义。对网络语言的运用,要看事、看人、看时机,只有用得好才能让网民感觉到亲切、自然,接地气。比如领导干部在回应网民关于纪律检查的问题时回复“有权不能太任性”等网络语言,则让网民更能体会到领导干部的话语。所以,在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如果能熟练和掌握网络语言运用技巧,就能以简驭繁、回味无穷、倍觉其妙。

总之,网络问政是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其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也为民众权利的行使提供了渠道。提高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语言运用能力,重要的是依靠领导干部坚持为民服务的信念,转变传统的态度观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把握网络语言的使用。●

[1]中国商情网.2016年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http://www.askci.com/news/hlw/20160803/16210049897_2.shtml.

[2]张静.探索领导语言艺术提升领导讲话魅力[J].山东行学院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问政网民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