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式教学法在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7苏思超刘文清覃红桥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效果案例

徐 戎,苏思超,刘文清,覃红桥

(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常德415000)

0 前言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是针对机械类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内容包含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及用投影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工程图纸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主要用于技术交流和指导生产。因此,正确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必修具备的技能。长期以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注重研究性教学,强调理论教育,缺乏工程实践背景,与机械行业和企业需求不相符[1]。

1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开设时间通常在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由于此时学生仅学习了部分通识课程,并不具备机械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绝大部分学生也没有工程实践经历,也不具备对机械行业的感性认识,因此对于零件图、装配图中与工程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部分,仅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综合分析机械类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企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机械制图知识的掌握水平偏低,存在以下问题:

(1)尺寸标注相关问题。尺寸标注没有严格遵循正确、齐全、清晰、合理的要求,标注的随意性很大,普遍存在漏标、错标、重标等现象。

(2)公差标注相关问题。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标注混乱,公差具体数值来历不明。

(3)视图表达相关问题。主要问题在于主视图选择不合理,分不清零件图与装配图所需表达内容的区别。

(4)标准件相关问题。各类标准件的常用绘制方法掌握不牢。

(5)绘图规范相关问题。绘图时未遵守国家标准相关规定,例如线型的分类与作用等。

因此,对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做适当改革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合理选择一些经典案例,通过案例讲解,配合实物教具,既能让学生对常用机械零部件有直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又能保持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少数几个经典案例为基础、将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的教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与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案例式教学法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互相交融和提高。虽然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本身具有的工程实践性特点有利于授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但要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双方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首先,教师要打破灌输式教学的落后方法,通过不断学习,领悟其在不同教学环节应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而且学会在各种不同角色之间的切换,即教师要完成从扮演单一的传授者向扮演创建者、引导者、教育者等多个角色的转变。其次,学生要从思想上转变对课堂学习的认识,积极主动的参与老师创建的各类课堂教学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最后,教师应对课堂案例的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对各类观点的归纳总结回归到理论知识的复习,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有创新性内容的观点在课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水平,实现培养目标[4]。

3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中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

根据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课堂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教师通常应做好准备案例、组织案例课堂讨论和总结点评案例等工作。

3.1 案例的准备

案例的准备包括案例的选择和合理设计。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即案例的内容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既要涵盖学生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原理和方法,又能包含一些工程实践中的典型问题。例如,讲授机械制图中装配图内容时,可以选取球阀装配体作为案例,既包含了装配图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能让同学们熟悉阀类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等工程实践知识。

(2)实践性。即案例要来源于实践,而不是由教师虚构,最好是精选一些生产一线的素材作为案例。

(3)启发性。即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的作用,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4)针对性。即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包括:

1)制图基础,包含国家标准制图部分、制图工具的类别和使用方法、制图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画法几何,包含投影法、多面正投影图、投影变换、截交线和相贯线等内容;

3)机械制图,主要介绍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各类零部件工程图纸的绘制与识读;

4)计算机绘图,主要介绍一种或多种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具体使用;

5)课程设计,主要包含零部件的手工测绘、三维建模和工程出图。

案例选取好以后,教师对案例讨论的各项内容应做合理设计,扮演好创建者的角色,但同时应尽量让学生参与设计过程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学生的参与度对案例教学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上好第一堂课也很重要,既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将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讲清楚,使学生了解课程相关知识,也要把工程图学发展历史和面临的问题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探求新知识的欲望[5]。

3.2 案例的课堂讨论

案例式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讨论。具体来说,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1)前期准备阶段。提前下发案例,布置阅读案例、查询资料和初步研究案例的任务。

(2)课堂讨论阶段。按照一定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课程前期,可由教师提出2~3个方案,引导分组讨论;课程后期,当学生熟悉案例式教学法后,可由学生自由讨论,得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

(3)学生小结阶段。首先,规定时间内要求每个小组必须讨论完成,并派一位代表在限定时间内阐述小组的讨论结果;其次,各小组发言后,最好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加深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3.3 案例的总结和延伸

案例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应进行总结和点评,具体来说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系统讲解。(2)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重点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3)总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剖析原因,并给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提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存同求异,鼓励学生对有创新性的想法进行深入研究。

4 结论

案例式教学法具有典型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推理能力。在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中,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扮演好案例式教学过程中的创建者、引导者、教育者等多重角色,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能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教学效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