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8-01-27房爱华

关键词:阻塞性病程支气管

房爱华,李 勇

(山东巨野县龙固中心卫生院,山东 菏泽 274918)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资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发症状的不同分为A组(35例)、B组(33例),其中A组首发症状为支气管扩张表现,B组首发症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3±3.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0.4)年;B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3.5±3.3)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2.3±0.2)年。根据中华医学会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确诊,在一般资料方面,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诊断过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具体的有:(1)基础治疗,做好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抗炎治疗,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做好病房护理;(2)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止咳、祛痰、平喘等治疗,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在治疗中需要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3)其它治疗,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根据个体差异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1]。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有:(1)A组患者和B组患者首发症状表现;(2)疗效。

1.4 评价指标

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典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典型症状以及肺部功能指标改善明显;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改变较小,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表现

A组患者以支气管扩张症状表现为主,患者典型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肺部湿罗音,对患者采用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造影、纤维支气管镜、痰液细胞检查等综合确诊,采用胸部CT检查后显示下肺属于支气管扩张的主要部位。B组患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首发症状,以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要表现,肺功能检查有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CT检查显示双上肺、肺气肿以及肺大泡周边存在明显的支气管扩张。也就是说不同首发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出现的支气管扩张部位存在差异。

2.2 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分析 [n(%)]

3 讨 论

本研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多见于老年人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史,比如肺结核、肺炎等,大多数患者存在长期吸烟史,尽管首发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在诊断中均需要结合X线胸片、胸部CT以及病原学检验等综合诊断。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通过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它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促进相关功能的恢复。

对于患者如果在临床上呈现出反复发作,且肺功能不断下降,则需要对患者进行支气管扩张的诊断,进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做出诊断,在具体治疗中还需要明确支气管扩张的程度、范围以及所处区域,对于常规抗生素使用效果不明显的应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进而采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进而同步实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气管扩张的治疗。

[1] 陈 勇,刘 双,焦 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04):275-278.

猜你喜欢

阻塞性病程支气管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