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8-01-26陈文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血管护理

陈文玲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将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70例,护理人员以内科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疏导。分析两组笔者所在医院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并且观察组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内科常规护理过程中,增加心理疏导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不良情绪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血管; 护理; 心理疏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4.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4-0098-02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Nursing Care of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CHEN Wenl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34):98-99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significance and clinical valu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department nursing.Method:120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70 cases,the nursing staff in the medical routine care in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routine medical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h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D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Result: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improvement of negative emo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outine nursing process,increa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o as to improve the bad mood,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Nurs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irst-authors address: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Union Hospital,Fuzhou 350000,China

由于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缺乏醫疗知识,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时,由于担心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可能会背负上巨大的负面心理状况[1]。而一旦负面心理情绪没有及时排解,必定会加速其病情的进展,对患者的康复过程造成不利因素[2]。因此护理人员在给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便消除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心理情绪,这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有着十分优质的帮助[3]。因此,本文就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48~82岁,平均57.5岁。将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冠心病29例,高血压21例;观察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冠心病46例,高血压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之后,进行有关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需要给予其心理疏导护理。endprint

常规护理方法参照文献[4]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

心理辅导护理包括:(1)观察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和蔼可亲的态度接待,让心血管疾病患者感受到熟练的、贴心的护理,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愈信心。(2)護理人员多向心血管疾病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应治疗方法、相应治疗预后、症状、病因等,以此消除患者有可能因为自身病因而引发的不良负面情绪。(3)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时,应提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情况,如操作目的和操作步骤,相应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得患者能够明确护理人员对其的操作过程,为了帮助其治疗心血管疾病,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以此来取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配合[5]。(4)护理人员必须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其心理活动的变化,应该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的负面心理情绪,树立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

1.3 判定标准

显效:主要是指患者拥有愉悦的心情,积极有效配合治疗,并且治疗效果十分良好,所有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主要是指患者的病情出现好转的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症状有所好转却并没有消失,并且有关疾病的相关负面情绪消失;无效:主要是指患者病情不变,情绪较差,患者的临床和体征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一直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和入院时,由护士对患者讲解辅助填写,患者得分情况即将所有题目得分相加一起,最后所得的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具有严重的负面情绪,自评量表中得分为40分以上的,则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当焦虑-安心-愉悦转变后,由无信心到有信心的治疗,可以认为是其发生心理干预后的好转[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63例,有效7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例7,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本临床护理观察中,观察组患者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非常重视患者的情绪,观察组SDS、SAS分别为(41.75±3.65)分、(42.58±4.35)分,对照组SDS、SAS分别为(48.75±8.65)分、(49.58±9.65)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医院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重视,因此,临床护理的服务理念也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由于我国人口正面临逐步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血管内科疾病由于起病急、病因复杂、自觉症明显,缺乏有效治疗等,致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人身安全[8]。

临床报告充分显示出心血管患者有不同程度上的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虽然不能确定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但是大量的病例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数都有着不良的负面情绪,其中以抑郁和焦虑为主要负面情绪[9]。与此同时,在随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中发现,在患者早期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比常规护理的患者在健康恢复状态中较为理想,其中针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更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必须要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工作,通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心理疏导为开端,最终达到使患者能够自我完成调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加以心理疏导,能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这也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让患者能够真实表达自身所产生的情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进行,循环渐进掌握技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提醒家属,使其配合,以达到对患者提高心理疏导的效果,营造出和谐安全正面的氛围[10]。本临床护理观察中,观察组患者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非常重视患者的情绪。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并且观察组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11-12]。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护理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能够起到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唐蓉.APN排班模式推进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0(6):621-622.

[2]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3]丁建华,谢晶,李香莉.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2,4(15):159-162.

[4]黄陈江.细节护理在普通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106-107.

[5]马在萍.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58(2):225-227.

[6]徐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41-342.

[7]石琳.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风险护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250-251.

[8]冯翠连.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2):77-79.

[9]曾玲.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20(9):443.

[10]袁艮梅.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4(7):147-148.

[11]毛佳静,黄晓莉.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532.

[12]张秀芹,刘玲.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3):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心血管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