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冷刀锥切术与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对比研究

2018-01-26郑旭滨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4期

郑旭滨

【摘要】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宫颈上皮瘤变Ⅲ级患者9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LEEP术治疗,观察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复发及HPV持续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分别为(35.92±1.74)ml、(25.14±2.38)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7±3.36)ml、(14.92±1.8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66%)明显高于对照组(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率(2.13%、14.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36.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宫颈冷刀锥切术,但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复发率及HPV持续感染率较低,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 宫颈冷刀锥切术; LEEP术; 宫颈上皮瘤变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4.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4-0067-03

宫颈上皮瘤变与宫颈浸润癌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是癌前病变的统称,多发生于25~35岁女性[1]。但近期研究表明,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年龄呈降低趋势,且发病率不断增加,对妇女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2]。常规情况下,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发展为宫颈癌需要10年,若在此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防止宫颈癌发生,提高治愈率。宫颈冷刀锥切术和LEEP术是目前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主要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具体选择何种术式进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3-4]。本研究为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与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临床效果,对笔者所在医院94例宫颈上皮瘤变Ⅲ级患者进行研究,获得较好的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宫颈上皮瘤变Ⅲ级患者94例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经阴道镜下宫颈定位活检确诊;(2)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3)有性生活史;(4)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呈阳性。排除宫颈手术史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年龄23~45岁,平均(35.24±7.89)岁;产次1~3次,平均(2.00±1.00)次。观察组年龄23~44岁,平均(35.21±7.87)岁;产次1~3次,平均(2.01±0.98)次。两组一般资料(年龄、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心电图、凝血功能、白带常规、血常规等检查。选择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手术,且术前30 min均肌注0.5 mg阿托品。对照组行LEEP治疗:行腰硬麻醉,选取膀胱截石位,对阴道和宫颈常规消毒,并在宫颈处涂抹复方碘溶液,确定病变范围后,选择合适的三角形电切环顺时针将宫颈病变组织切除,行电凝止血,并在创面方式碘伏紗条进行压迫止血。观察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硬腰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对宫颈及阴道常规消毒,并使宫颈暴露,之后选用复方碘溶液及5%醋酸对病变范围进行标记。做环形切口于距碘不着色区边缘5 cm处,呈锥形向颈管方向切除,保证锥高在2.0~2.5 cm范围内。对创面实施缝合并将碘伏纱布放于其上实施压迫止血。将宫颈切除标本及刮取的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两组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治疗,且均行12个月随访,每3个月1次。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且手术切缘为阴性表示具有一致性。(2)术后并发症:统计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痛经等)发生率。(3)复发及HPV持续感染情况:术后发现CIN病变者即为复发,并对HP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病理一致性为87.23%(41/47),对照组为85.11%(4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89,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复发及HPV持续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及HPV持续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早期宫颈上皮瘤变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及表现,延误治疗宫颈癌的最佳时期,故早期发现宫颈上皮瘤变是治疗的关键。李新敏等[5]研究表明,HPV病毒感染及免疫功能紊乱是引发宫颈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且女性育龄阶段是HPV病毒感染及复制的多发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癌变发生对降低宫颈癌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首选方式,可准确判断宫颈上皮瘤变分级及范围,降低漏诊率,同时可将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及生育功能保留[6-7]。LEEP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主要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病理一致率,证实LEEP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均可有效确定病变部位,有效切除病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比较,LEEP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LEEP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以高频放电出现的热效应为应用原理,可有效切割和凝血病变组织,可减少宿主炎性反应[8],进而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LEEP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切割速度快、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获得完整的无碳化组织标本,有助于病理检查[9]。而宫颈冷刀锥切术是临床上最早应用的锥切方式,切除范围较大,易损伤周围组织,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宫腔粘连、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及HPV持续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示宫颈冷刀锥切术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治疗较为彻底。LEEP术治疗切除范围较小,切缘具有较高的阳性率[10-11],导致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宫颈冷刀锥切术切除范围大可将病变组织有效切除,进而降低HPV持续感染发生率,减少复发[12]。endprint

综上所述,LEEP术治疗可减少宫颈上皮瘤变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宫颈冷刀锥切术可减少术后HPV持续感染,降低复发率,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进行严密随访。

参考文献

[1]郝敏,蔺莉.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2):155-158.

[2]乌云.不同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2060-2062.

[3]王敏,赵福杰.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5):473-475.

[4]何文容,李莉,王晓雯,等.改良荷包缝合法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价值[EB/OL].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1):76-82.

[5]李新敏,张瑶,古雅丽,等.冷刀锥切术诊治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效果分析[EB/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23):172-174.

[6]王雁,孔为民,吴玉梅,等.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2):122-125.

[7]胡晓彦,徐浩军.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9):1462-1464.

[8]董华娟,邱莉,白凤琴.宫腔镜辅助冷刀锥切术与传统冷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III 期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4):73-75.

[9]李轶梅,李劲,王世阆.宫颈环行电刀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55-58.

[10]王丽娜,邢秀月.LEEP和冷刀锥切术CKC治疗CINII-CINIII患者的疗效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4):454-455.

[11]李銀姬,邓燕杰,张佳宁.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01例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3):247-250.

[12]覃晓,张云燕,李丽玲,等.CKC术与LEEP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5):2087-2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