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质量途径的初探*

2018-01-26林韬琦

山西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团干部共青团师生

林韬琦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服务是青年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职能,高校共青团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了大量工作,从而赢得青年学生的信赖。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诊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促使学生自主意识和自立意识均得到有效提高,成才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质量途径进行分析,对高校共青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高校共青团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人力资源

共青团组织工作主要是以人为依托的,人的劳动是对一个组织服务能力进行衡量的挂件内容。针对高校来说,共青团组织,如果可以组织一批具有坚定理念,较高综合素质的专职或者兼职团干部、学生干部,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将会极大的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1]。

(二)设施设备

从总体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设施和设备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应用在工作或者活动中,用来容纳师生,为师生提供服务的物质设施。例如报告厅、活动室或其他用来容纳人员的场所。第二种是用来开展活动或者开展相应工作的物质设施,例如艺术团演出所使用的各种道具、活动中可能会用到的灯光音响设备、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服装等。第三种则是人们日常工作中,对各种事物进行处理的设施,例如电脑、电话和打印机等。

(三)工作时间

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促使共青团组织工作时间被延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共青团服务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想延长工作时间,实现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便成为提高共青团服务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四)参与程度

参与程度主要指的是学校师生针对共青团组织工作或者所组织的活动的参与程度。而事物均是一分为二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较高,师生参与程度便会有所提升,师生参与程度的提高,会极大的促进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时随地会出现一些热门话题,这一情况是任何一个组织者都不能控制的,如果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就会促使师生的关注度提高,这种情况下,如果团干部不能及时回应,就会促使共青团服务能力有所下降[2]。

二、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现状

(一)缺乏服务内容供给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学校青年学生的思想也不断发生改变,促使高校学生对团组织需求也不断变化,对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促使高校共青团学生在意识上、内容上和力度上均存在不足之处,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服务范围过窄、服务供给滞后等现象。例如,存在一些高校在组织共青团活动时,并没有将学生需求作为核心内容,选择相应项目。部分工作内容虽然和学生需求有着一定联系,但是因为不同条件所带来的限制,这就促使高校共青团人员的精力以及资源都存在较高的分散性,从而促使学校共青团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有部分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仅局限于对人员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文体娱乐、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工作,没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针对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促使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二)观念陈旧

当前一些高校,部分共青团干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学生思想上、价值取向上、行为方式上等均不够了解,这种情况下,难以顺应学生的思想意见,导致学校共青团工作始终停留在相对落后的状态,没能构建成一个主动满足学生各方需求的工作意识。例如,存在一些团干部对学生群体了解不够透彻,工作模式还停留在做在办公室内等待咨询的状态。不够关心青年学生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团干部,采用陈旧的服务方式,没能对服务方式作出转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三)服务形式滞后

传统服务青年的形式基本上是组织青年开展相应的政治性学习,并且还组织开展相应的娱乐活动。这些形式相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很难得到学生的共鸣。并且很难聚集青年学生,导致青年学生对共青团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当前是市场经济社会,青年学生更加关心实际,更加务实,重视自身的主体地位,想要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部分服务工作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会导致青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降低了共青团在青年学生心中的地位。能切实发挥好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的功能。例如一些高校的思想引导工作,主要是将理论作为主要内容,采用主体讨论的形式,让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较少。对学生期望等因素考虑得不够全面,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四)服务保障缺失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创新和改革,各个高校也开始改革,这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共青团服务对象带来一定变化。高校共青团学生群体开始向着结构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针对高校共青团服务工作而言,其提出了更新颖的要求,加大了高校共青团工作难度。学校高素质的团干部以及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开展共青团工作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内容,而阵地则是开展有效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依托,如果学校共青团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很难促使共青团组织服务水平达到理想效果,甚至会导致一些服务项目在中途夭折,组织服务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导致高校共青团失去了对广大师生的吸引力,组织涣散。从学校角度进行分析,一旦出现上述状况,还会对团组织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职能受到影响。笔者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尤其是多学区办学的学校,存在共青团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现象,在资金上相对缺乏,学校在开展共青团活动过程中,缺少经费支持,学生没有充足的活动设施,从而降低了供应团服务水平。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提升服务质量途径

(一)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干部服务意识

上述内容已经提到,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质量,必须提高团干部的服务意识。要想提高团干部的服务意识,就需要对团干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也可以在团内开展研讨会,组织团成员进行再学习。但是,高校共青团具体工作过程中,团内的各项工作相对繁杂,一些团组织,人员缺乏,组织成员均忙于日常工作,没有多余的施加参与组织培训和团内研讨。伴随着当前社会新媒体的普及,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深入影响,人们就开始借助便捷终端设备,向其他人发送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传递的速度较快,基本上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共青团组织可以对新媒体各项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例如建立微信平台,或者qq群等,方便广大师生在网上咨询,也方便团内成员在网上讨论工作。也可以将培训的资料借助相关网络平台,提供给组织成员,实现资源共享,促使组织成员利用杂碎时间在网上学习,还可以在网上共享一些质量较高的文章,经典案例等,大家可以对相关文章和这些经典案例进行探讨,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二)遵循理想育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情况下,对于高校共青团来说,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理想育人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均得到有效提高。一方面,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而言,在组织活动时,需将重大事件作为契机,从而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找出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将网络技术作为依托,采用培训、研讨、图片展、演讲等方式,从多个渠道和多个层次上开展教育活动,提升了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积极引导共青团人员,将理想信念充分落实到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中去,充分提高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青团在思想上对团员进行积极引导,将这一工作充分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将自身转变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此同时,学校共青团组织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从学生当中找出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与此同时,结合当前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磨炼身心的机会,增强青年团员的意志力,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转变错误观念,共青团转变以往被动服务习惯,主动为学生服务,进一步培育青年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统筹协调应用更多资源

高校自身存在丰富的资源,每一级团组织均存在自身可调配的资源,并且不同层级的团组织对资源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团成员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借助网络平台,对这些资源进行共享,充分发挥资源的功能。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身所需求的资源,求助其他团组织,从而获得自身所需资源。例如教师、活动室等资源,团成员可以借助新媒体,对教师、报告厅等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播报。针对使用规则和使用时间等,在网上发布。从而促使这些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其功能。再如一些讲座公开课。同样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将公开课的视频传递到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发挥公开课的价值。

(四)借助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学历层次也不断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审视,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重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学术科研、人际交往和创新能力等。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求将实践作为依托,进一步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实践当中去。以某高校为例,这所学校共青团组织是以学生需求为依托,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充分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挖掘科技创新精英,建立起以“学生科研项目+学术科技讲座+学生科技竞赛”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积极进行创业教育,在学校营造浓厚和的学术科研以及创新气氛,从而吸引了广大师生参与。

四、结束语

高校共青团以育人为目标,结合当今社会以及学生特点,充分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喜好和思想观念,对共青团组织活动形式和载体进行进一步创新,以理想育人、实践育人等作为依托,促使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尤文静.高校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教师工作的探析[J].管理观察,2017(11):128-129.

[2]韦联桂.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2):114-115.

[3]罗明明,赵明.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14(12):155-156.

[4]齐兴,姚芳芳,赵利曼.高校共青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探究[J].才智,2013(27):270-271.

猜你喜欢

团干部共青团师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