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为你好

2018-01-25张俊杰

科学Fans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幻象内心世界失控

张俊杰

你明明说:“我不喜欢这个。”好朋友却说:“别傻了,这个这么漂亮,真的很适你,你一定会喜欢的。”

你满怀期待地说:“我想试试那个。”妈妈却说:“绝对不行,那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只会拖累你的学习,我可是全为你好。”

以上对话很熟悉有没有?很多时候,你和你的家人、朋友、老师之间都会因为一件衣服、—种食物,或者你的交友选择、职业发展等而产生类似的对话。逐渐你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中:大家都觉得自己对你好,為你付出很多,可你始终不觉得开心;他们说你不懂得珍惜和感恩,你既想反抗,又隐隐觉得内疚不安。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影响关系Vs.控制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必要了解两种关系:影响关系和控制关系。

回头看看前文描述的情况,说明你陷入了“控制关系”之中。

在控制关系中,你感受不到你在做真实的自己,也感受不到理解和接纳。有时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只是承载了对方幻想和期望的一个载体。对方也可能觉得自己比你更懂得你的想法,因此,当你展现出和他的幻想中不一样的想法时,或者当你不能猜到他的想法时,他甚至会攻击这个真实的你,以保护他幻想中的形象。这个“他”,往往被冠以“控制狂”之名。

控制的幻象

有时,我们自己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扮演起了“控制狂”的角色,试着去控制周围人的言行举止,或者至少操控他人对我们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我们都在追寻控制的幻象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拥有一定的控制感,因为控制感至少有以下两个作用:

控制的影响

控制,就是让事情要按我的想象来,而且是必须,应该。心理学家将这称为“绝对化要求”,这种信念往往会制造种种痛苦。为什么痛苦呢?因为不能接受别的可能。一个人带有“控制”的心态,他会比较多地使用这样的词:必须、应该、保证、标准、理所应当、杜绝、不准、唯一、坚决、硬性……这关注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期望,期望他人与我们的内心世界相符合。这种向外要求的过程是一种恶性循环。尽管能够控制他人会让我们感到备受肯定,但同时也会加剧内心的“失控感”——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他人。

我们对于自己的每一个伙伴是什么样的人,会做怎样的事,常常是有想象的。但这种想象其实只是我们单方面设立的规则,别人并不一定遵守。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狂”常常做的事情是抱怨,因为他没有办法让别人跟自己想的一样,所以他看什么都不顺眼。有时候他也会提出需求,但如果别人不听他的,他就会很挫败乃至自我责备,因为他不知道还能怎么办——怎么可以不按我的来呢?此外,对控制的过分追求还可能让人对“失控”更为敏感,放大失控对自己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更可能因为对后果的过度担忧而做出一些冲动的、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以至追悔莫及。

我们能做什么

尽管控制对于获得安全感与自信心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仍需要对“自己对控制的追求”保持觉察和克制。

这需要回到“控制关系”和“影响关系”上。小时候,我们以为一切事物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而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如伺跟掌控不了的事物相处。你慢慢发现,这世界原来是这么回事:哦,原来我必须说出来我要什么,不然对方真的不知道;哦,原来我说出来了他也可能会拒绝我;哦,原来他拒绝不代表这段关系完蛋了,我们还可以沟通;哦,原来我也可以拒绝他……这些都是慢慢发生的,我们变得越来越耐心,越来越熟练,而且越来越能看到现实和想象的不同。

如果—个人具有“影响”的心态,就比较多地会使用:妥协、适应、理解、沟通、合作、尝试、多种可能、对话、可变、不确定等词汇。它们的特点是有弹性,关注点更多放在外界,放在那些现实的、不受自己控制的客观存在上,比如一个想法、情感和需求跟自己不一样的人。

不得不说,如何与他人乃至世界相处,如伺去直面我们控制不了的那些人和事,这可能是我们需要终身探讨的课题。

猜你喜欢

幻象内心世界失控
一场吵架是如何失控的
定身法失控
王志惠:用拼布“画”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漂浮之物(2)
失控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