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进行预习 助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8-01-25张红江

考试周刊 2018年10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摘 要:预习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了基本的初步感知,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因而,数学教师能够促进小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进行合理的预习,从而能够促进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课堂;细心阅读;精心操作;实践调查

小学数学的学习往往要经历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理性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往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严谨性。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时,要能善于捕捉到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提前获知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困惑,首先就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性作业时,要多注重预习作业的可阅读性、思考性与操作性。有效提升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以致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一、 细心阅读,发现困惑

可阅读性,就是指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数学学习素材要能够适合学生现有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学生通过阅读一、两遍就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数学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的感知。为了让学生能够预习有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不甚理解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

比如,在教学《比例》一课时,因为这一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所以之前教师要给学生留有适量的预习性作业,让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自己的理解,并把存在困惑的内容用笔标出来。在实际预习中,有的孩子对于一个比的比值不是很理解,他们能用红笔划出来,这样,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就能够侧重于讲解比值的含义,再通过问题引领深化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像这样一道题:“两辆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车子仪表上显示一辆车的速度为48km/小时,另一辆轿车的行速为56km/小时,试着求出这两辆车的速度比值。”经过学生的思考后,教师引领学生先写出两辆车的速度比,并能够化简比、求出比值。这样的预习与教学,可以很快地解决预习中碰到的很多困惑。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教师经过检查进行信息反馈、教学预设。

二、 精心操作,形成认知

数学思维往往也要通过数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来体现出来,在活动中实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思维从动手开始,如果没有了动手活动,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小学生也是如此。为此,教师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数学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设计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折一折、剪一剪等具有可操作实践性的预习作业,让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中“有趣的七巧板”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作业:在家中自己制作一副七巧板,并能自己思考拼摆成不同的图形,最后将做好的七巧板带到数学课堂上。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再进行七巧板的拼图练习,拼成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七巧板的作用,能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更多的形状,从而能让学生对于这一活动留下更深的记忆,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更多的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前,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完成一定的预习,这样就可以给教师的新授教学节约更多的实践,而且让学生对于知识已经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的参与度。

三、 实践调查,走进生活

数学来自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以便激发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给学生布置数学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选择、设计适合于学生进行生活实践调查的预习性作业。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中的“互联网的知识普及”这一部分内容前,数学教师要能够给学生布置可以进行实践调查性的预习作业:在互联网上进行有关的资料查阅,让学生找出于互联网应用百分数资料。由于现在的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应用广泛,因而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关百分数的知识应用。如,现在互联网的用户已经占到全球总人数的23%,其中青少年人群占63%,剩下的人群基本为中老年人及不懂得网络使用的占37%,同时青少年中还有36%的人拥有不同程度的网瘾……这样相关百分数的信息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性预习作业布置时,要能够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应用的元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从而激发了学生进行学习的良好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达到了学习的更好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要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较早地找出自己对于知识存在困惑的地方。数学教师采用更加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坚持督促、及时反馈,认真设计教学预案,從而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指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衡文学著.优化预习作业,提升数学教学质量[M].小学教学参考,2018(4).

[3]于永正著.名师作业设计经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4]黄小莲著.课外作业问题研究[J].教育与管理,2002(2).

[5]薛悦忠著.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育,2015(215).

作者简介:

张红江,教师,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