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四诊法”

2018-01-25刘毅斌

考试周刊 2018年103期
关键词:尖子生成人数学

摘 要:“望闻问切”,俗称“四诊”,是我国传统的中医诊治方法。中医通过这些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归纳分析判定病情合理开方,做到药到病除。这一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借鉴。“望”其形、“闻”其声、“问”其惑、“切”其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奇效。

关键词:数学课堂改革;四诊法;望、闻、问、切

我国传统的中医诊治讲究“望闻问切”,俗称“四诊”。医生通过这些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归纳分析判定病情合理开方,做到药到病除。其实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当我们把中医的“四诊”法运用与我们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望其形,闻其声,问其惑,切其因”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创设高效课堂。

一、

“望”其形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创设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因此,关注学生的课堂中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坐好、注意听”,其实即使学生坐好了、安静了,也不等于他們就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为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眼睛是没有灵气的,他们跟你不能达到眼神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反而有些孩子未必坐得笔直,甚至忘乎所以,他们却敢讲敢说,热情参与进来,这时候恰恰是学生的思维最放松,最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最佳状态,如果你觉得学生有些过分了,只要一个小小的眼神的提醒让孩子收敛到合理的状态。通过“望其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的上课行为,对于表现好的孩子给予及时中肯的表扬,其实你会发现孩子们很容易受感染,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小幽默,一个小手势,都可能让孩子们乐开花。

二、

“闻”其声

闻即听。倾听,让孩子学会倾听,同时老师也需要耐心地倾听。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抱怨:怎么我都讲过很多遍了,你们还是不会呢?你们到底是哪里不会呢?课堂上也曾经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师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上整整一节课,讲得口干舌燥,却很少静静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没有了倾听,我们无法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渴望什么,不但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还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教法导致了孩子们在课堂上丧失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丧失了课堂中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条理清晰的授课者,还必须做一个反应敏捷的倾听者。倾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听;听的同时还要分析思考,辨别理解;同时还要察言观色,用目光与发言的学生进行交流,眼神的关注、点头微笑,表示“我在仔细听”,表示对孩子的尊重和欣赏。例如人教版第八册习题

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方案一

成人每人150元。

儿童每人60元。

方案二

团体5人以上

每人100元。

(1)成人6人,儿童4人,怎样购票合算?

(2)成人4人,儿童6人,怎样购票合算?

学生都很认真的算出了两种方案并做了比较得出结论。其中有一个平时成绩不怎么样的孩子又举手。我问他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那个孩子说:“老师这种问题其实很好解决,我们只要看看出游的人是孩子居多还是大人居多,如果孩子居多我们就选择买个人票也就是成人买成人票,儿童买儿童票,如果成人居多那我们就买团体票比较合算。”孩子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和同学们耐心地听完了这个孩子的解释并送给他热烈的掌声,那孩子的眼里顿时绽放出异样的光彩。这就是倾听的魅力。

三、

“问”其惑

数学教学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的提出应合理准确、答案明确,要有鲜明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班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已有的知识,合理地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前后关联的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提问达到预期的目的。更要关注问题设置的坡度、难度,符合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心理需求,尽量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既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抛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汽车轮子都是圆的?”“为什么下水道的井盖也要做成圆形的,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分别用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等学过的图形去做孩子喜爱的汽车轮子,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会因为走不动或者不稳当的轮子感到好玩,同时深刻体会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取代的作用。这样的问题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数学课堂变得不再枯燥,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讨论。

四、

“切”其因

中医的切是指给病人切脉,诊断病情,好对症下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把握学生的“脉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个体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是我们教学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中既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使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所收获呢?有时候一节课热热闹闹,看似孩子都参与了,但是后进生吃不下,尖子生吃不饱,这是常事。没有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学有所得,就不算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问题设计上,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这一定律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 算式3+2和2+3的结果一样吗?29+18和18+29呢?你发现了什么?2. 三个数相加可以交换位置进行运算吗?结果一样吗?四个加数呢?你发现了什么?3.

你觉得我们学习加法交换律有什么用吗?你能举例说说吗?问题的层层深入,层层分析,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即使到最后学困生不能完成所有的问题,也能够在尖子生的带动下获得探究结果,收获必要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互动交流时,老师可先让学困生说说想法,让中等生补充纠错,最后让尖子生总结概括,这样的课堂互动有利于避免了学困生过分依赖别人,而优生因为不能参与而放弃,产生干脆不举手的抵触心理。

参考文献:

[1]季敏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教研版),2010(4).

[2]魏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3]王军,梁红波,郑轶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

作者简介:

刘毅斌,福建省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尖子生成人数学
尖子生为何不领情
成人不自在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数学尖子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Un rite de passage
产业遴选 谁是“尖子生”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15 Ways to Improve Your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