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不仅是数数

2018-01-25韩允慈

考试周刊 2018年103期
关键词:中班数学概念游戏化

摘 要:《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学龄前是幼儿掌握基本数概念的重要时期,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出发,尝试将数概念纳入区角游戏中,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融合,理解课程游戏化的理念。

关键词:中班;数学概念;游戏化

一、 中班幼儿(4~5岁)特点分析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有一定顺序。有的研究表明,数概念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中班幼儿处于第二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建立联系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1. 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即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2. 这阶段的前期,幼儿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前后顺序;3. 能按数取物;4.

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有了数序的观念,能比较数目大小,能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5. 开始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二、

一日生活随机性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融入数学,不是指在某个时间点进行数学教学,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经验,通过经验的累计和反复使用最后总结转化为数学概念。帮助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从数量、颜色、大小、形状、规律、空间方位等方面,引导幼儿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环节中的运用。例如:用餐前发餐具涉及点数、一一对应以及集合的概念感知,每一个幼儿一个碗、一把勺子,一组有几位小朋友,一组需要的餐具总数是多少。在幼儿取餐具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可以知道每个孩子所处的阶段,是能目测几个数以内的数群,还是停留在一一点数阶段。排队时可以进行高矮排序的练习,知道自己排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在玩具箱子上贴上图形标签,收玩具时感知几何图形的分类。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契机,通过自然的“生活情景”将数学概念一点一滴地渗入,自然而然地做到教学生活化,使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多种感官,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区角游戏针对性

教师可以在数学区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提升幼儿对数与运算的理解,而实物材料的投入可以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比如在秋季果实丰收的时候收集一些核桃壳、开心果壳,投放一些自制骰子,骰子的每一面都粘上不同的数量点卡。幼儿掷骰子按数取物。还可以把开心果壳涂上不同的颜色区分,幼儿按掷出的点卡取出相同数量的开心果壳,放在杯子里,摇晃后倒出,将开心果壳正面和背面进行区分并分别数出总数,或者按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汇总。

区角游戏也不单指有特定数学材料的数学区,而是把数学概念融入每一个区角。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个别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相应的活动。平时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如何运用数学,鼓励幼儿解决问题,引导幼儿耐心思考,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专注力和数学概念。

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数学水平呈现出不同的水平,部分幼儿对基本的数学概念的认知有些落后。如:一一对应概念,在建构区设计停车场情景。先投放若干小汽车,再用积木拼搭出停车场,停车位的数量都和小汽车相适应。孩子看到这两种组合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汽车一辆一辆地摆放到每一个停车位中。在幼儿掌握之后,教师将停车位的大小和汽车的大小一一对应,幼儿在停车摆放过程中感知大小概念,还可以把停车位和汽车数量设计成不相等,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多一、少一的概念。

在角色区医院的合作游戏中,通过医院挂号拿号码牌,按序号排队等待就诊感知第几、数字排列前后的顺序。在医生和病人角色互动的过程中,“医生”开药方,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来表示,“病人”拿着药方到取药处取药,每个药盒子上都贴有形状标记,药房的“医生”要根据处方上的图形数量拿出相对应的药品。在幼儿能灵活掌握按形状、数量两个特征开药单取药发药的时候加入颜色特征,在药盒子上添加颜色标记,增加游戏的难度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

四、

游戏教学灵活多样性

将数学融入生活、区角中,不代表幼儿能完全脱离传统的集体教学,幼儿在生活中、实际操作中感知的数学经验需要经过提炼总结,转化为基本的数学思维。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要脱离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这样的灌输模式,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的、适合幼儿游戏的课程。利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思维,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

传统的民间游戏当中涉及的数学元素都可以拿来所用,“抢椅子”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一,借助抢椅子游戏,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在游戏中,感知去掉椅子数量与剩下椅子数量的递增递减模式,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帮助幼儿克服对数学的畏难情绪。

“跳房子”这一传统游戏目标在于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在此基础上增加规律排序的感知,垫子的排列用颜色来区分,可以是ABABAB结构,也可以是ABB或者BBA结构。规律的组合有多种可能,在游戏的情境中感知各种规律,幼儿可以尝试变换不同的模式进行转换。

五、

观察是基础

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合理指导游戏,帮助获得新经验。

集体活动《有趣的三角形》是由区角活动延伸出的数学活动。益智区中投放了很多木制的几何图形片,幼儿在运用图形进行拼搭的时候,呈现出两种水平,一种是无意识的拼搭,拼出的像什么就说是什么;二是有目的地拼出各种图案,如:房子、火箭、花朵、恐龙等等。在拼搭的过程中幼儿经常发现用两个三角形可以拼出正方形,四个三角形可以拼出长方形。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指南》数学领域中还建议: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兴趣点拓展幼儿关于“形拼形”的经验。单一地练习,枯燥又无趣。教育与游戏融为一体,是实现课程游戏化的根本保证。根据《指南》的提示,在区角中提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供幼儿探索,分别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非等腰直角三角形、非直角三角形。根据幼儿的探索过程归纳总结,汇总为感知几何图形的变化,拓展成为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知觉能力的集体教学活动。

每当一个游戏结束的时候,幼儿们总是存在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則需要“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去主动思考。主动思考在中班年龄段显然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游戏设计中,幼儿们能够在自己设计的游戏中玩耍,更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满足孩子们游戏的天性。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结合数学的需要加以改进,用游戏化解数学的抽象性,将数学知识形象化,提高幼儿游戏的有效性。

六、

数学语言的运用

幼儿对词汇语言的理解对数概念的理解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教师在平时和幼儿接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到数学语言。无论是一日生活、还是区角游戏,教师所用语言要规范,描述要准确。比如在值日生工作数每组小朋友的总数时发生漏数现象,教师可以说:“请从前往后一个一个的数,不要落下每一位小朋友。”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不怕困难,勇于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运用启发性语言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推动幼儿思维的发展,改变思考的方向。比如: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汽车和停车位的数量哪个多?还有什么方法知道车的数量和停车位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如果再来两辆小汽车,这些停车位的数量够吗?

七、

总结

在具体的游戏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幼儿自身成长的规律。通过观察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理相对应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在的学习数学知识,在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在游戏中体会数学,在学习中游戏,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祖萌.幼儿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韩允慈,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中班数学概念游戏化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