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2018-01-25徐之广

考试周刊 2018年103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古代文学文言文教学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而古代文学作品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承载着展示中华古典文学无穷魅力的责任。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古代文学的世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继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要达成的目标。但是,一直以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因为文言的晦涩,语法的复杂,学生学习时难免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失去兴致。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提高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便成了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古代文学;主观能动性;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无论从篇幅的长度、中心思想的深度,还是在教材中所占比例的广度上都显示上升的趋势。所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传承古典文化的自主意识是我们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诵读的重要性,似乎只要使学生能认准字音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我们有一句成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不无道理,当学生对一篇文言文诵读熟练后,对其中的含义自然会有三分理解,并且对文中的情感基调也会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有极大帮助。除此之外,文言文的魅力也主要从诵读中体现。众所周知,古人的书面语言主要有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文言文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原因所在。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待学生稍微熟悉课文以后,我再选择几名学生分段朗诵,然后让其他学生挑出这几位学生诵读中发音、断句不合理的地方,并鼓励学生通过查找古汉语字典、上网搜索等方式确定正确发音和断句。之后,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朗诵中声情并茂的魅力,我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优质的《出师表》朗诵音频,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朗诵水平,让学生从诵读中发现文言之美。最后,我鼓励学生对这篇文章反复诵读,并试着说出大概文意。

在文言文诵读中,发音和断句是一大难点,因为有些字古今不同义且古今不同音,学生很容易在此处犯错;而断句不仅影响诵读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句子含义。所以在以上例子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互相纠错的方式,一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来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意识到发音和断句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最后,我让学生说出文章大概含义,以体现熟读文章的益处,也给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说,熟练诵读,是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二、 文言解析,举一反三

文言文之所以难学,主要在其语法与现代文学有很大差异。比如文言文实词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还有虚词中的介词、代词等,以及各种句式,与学生日常接触的现代文学相去甚远,很容易给学生在理解文意时造成困扰。但是,只有掌握了文言文語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文言文。所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对比等方式学习文言文语法,以扎实语法基本功。下面依然以《出师表》一课举例说明。

例如:在《出师表》第一段中出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我先让学生大致翻译这句话,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1)这里的“诚”如何解释?“诚”在现代文学中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请你通过查阅资料,对如下句子中的“诚”字分别释义,并说出哪一个句子中的“诚”字与本文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②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通过以上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的现象,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言文语法的理解,并能运用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由以上例子可知,语法是文言文学习中最为复杂的一环,并且,语法基础是否牢固,知识掌握是否扎实,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将来在文言文学习上的成就。所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文言文语法训练,以使学生在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更轻松。

三、 分析思想,陶冶情操

文言文的魅力一方面体现在诵读,另一方面体现在思想表达。而分析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就是把作者在文中或含蓄、或直白、或分散、或集中的观点和情感概括出来。所以在文言文学习中,分析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最有意义的一环。因为我们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原因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我们古人博大精深的智慧和崇高的情怀。所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以使学生在文章表达的道理或情怀中领略文言文的魅力,继而陶冶情操。

例如:在《出师表》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阐述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我设置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1)从作者对后主的进言之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为什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以及坚持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3)分享文中最感动你的一句话,并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师表》成为千古名篇,主要是因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的伟大情怀。所以我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感受诸葛亮出师之前对国家的关怀忧虑之心,以及对先帝的忠贞不渝和为国家舍生忘死的高尚情操,继而使学生在感动和敬仰之中发现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对其产生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以及其他古典文学的主观能动性,从大局而言,也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从文章诵读、语法解析、思想分析三个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以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光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2):54.

[2]赵春花.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6):96.

作者简介:

徐之广,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古代文学文言文教学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